“他不是要咱家把宣府和大同的兵馬調出來嗎?正好,咱家就讓這兩支兵馬去包抄也先的後路。”
“屆時大明在居庸關來一個前後夾擊,咱家就要讓也先知道,什麼叫做兵法!”
幾名大太監這才恍然大悟,紛紛稱讚。
“翁父英明!”
一片馬屁聲中,王振不由得意,下意識地伸手摸了一下下巴。
但王振自幼淨身入宮,故而生不出胡須,一摸下巴光溜溜的,不免又讓他有些遺憾。
便在此時,外麵傳來了高聲稟報。
“陛下駕到!”
王振身體一震,趕忙出迎。
朱祁鎮笑嗬嗬地提著一壺酒,對著王振道:
“王先生,朕這幾日熟讀孫子兵法,頗有所得,尤其是那《用間篇》,更是讓朕茅塞頓開。”
“來來,咱們一起探討一番這《用間篇》的微言大義之處!”
王振聞言,緊繃的心頓時放下。
他還以為是朱祁鎮知道了自己私下和也先媾和的事情,來興師問罪的呢。
王振忙笑道:
“奴婢洗耳恭聽陛下的教誨,將來也好繼續為陛下征戰四方!”
金幕畫麵之中,切換成了一副地圖。
地圖上,三支藍色箭頭,正不約而同地朝著代表明軍主力的紅色箭頭包圍而去。
在其中一支藍色箭頭的後方,又有兩支更小的紅色箭頭緊隨其後。
【就在朱祁鎮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王振已經下定決心,要在居庸關麵前和也先分出一個勝負。】
【但王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也先口中的居庸關,隻不過是一個障眼法罷了。】
【真正的決戰,其實已經開始了!】
另一個大漢世界之中,漢武帝端坐皇位,一聲輕笑。
“沒想到這個也先還是有點腦子的,居然懂得先麻痹敵人。”
金日磾侍立在漢武帝身旁,聞言輕聲道:
“不管是匈奴還是蒙古,都是從草原那餓狼環伺的環境之中脫穎而出。”
“也先既然能和冒頓單於一般統一整個草原,其手段心機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漢武帝嗯了一聲,看向一旁的太子劉據。
“據兒,你若是朱祁鎮,你會怎麼辦?”
太子劉據聞言一怔,認真地思考了一會,才開口道:
“兒臣自認為是沒有指揮大軍的本事,若是真有匈奴人來襲,兒臣就坐鎮長安,讓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將軍前去破敵便是。”
說話時,劉據心中有些惴惴。
漢武帝的好大喜功,那是眾所皆知。
這種回答,恐怕並不討喜吧?
下一刻,漢武帝笑聲響起。
“據兒,你的決定是對的。”
劉據有些意外。
父皇竟然誇讚本宮了?
漢武帝微笑道:
“朕也是皇帝,朕也想要擊破匈奴,但朕從來不會搞什麼禦駕親征。”
“皇帝嘛,隻需要坐鎮京師等待前方捷報即可,何必要累死累活跑去前線,將自己置於險地呢?”
劉據忙道:
“父皇明見。”
說完這句之後,大殿之中又安靜下來。
漢武帝是一個非常威嚴的帝王,太子劉據雖然是他的長子,但在他麵前也隻能畢恭畢敬,一句多的話都不敢說。
漢武帝看著金幕,突然對劉據開口道:
“那本大明科舉製度,你讀得如何了?”
劉據忙道:
“不瞞父皇說,兒臣這段時間細細研讀,覺得科舉製度確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製度。”
“但大漢想要推廣科舉製度,恐怕還是有一個難點。”
漢武帝咦了一聲,道:
“什麼難點,難道朕的大漢還有不如其他王朝的地方不成?”
朕可是千古大帝!
劉據聞言,小心翼翼地從袖子之中拿出了一本紙質書籍。
正是那本《大明科舉》。
劉據將書籍舉起,對著漢武帝道:
“父皇請看,這本書籍,它是由一種非常特殊的紙製成的。”
“咱們大漢現在用的,大多還是竹子製成的簡牘。”
“簡牘製作不便,成本也高,寫的字數還少,存放也是一個大麻煩。”
“像《大明科舉》全文,足足有三萬字之多。若是換成簡牘的話,起碼得兩百斤重的簡牘才能寫下這麼多字。”
“可現在,這三萬字僅僅就在兒臣手中這麼一本薄薄的書裡。”
“兒臣覺得,若是能製造出這種紙張並推廣,大漢一定能很快就出現更多的讀書人。”
漢武帝安靜地聽著,突然開口道:
“金日磾,拿上來。”
金日磾轉身去了後殿,很快就拿來一樣事物,放在劉據麵前。
劉據大吃一驚。
“父皇,您居然已經製作出來了?”
眼前也是一本紙質訂裝書。
和劉據手中這本《大明科舉》相比,金日磾拿來的紙質書明顯紙張質量、手感都更差。
但,它是一本真正的紙質書!
漢武帝冕旒下的臉龐露出笑意。
“朕自然早就注意到了。這是朕讓江充帶人研究出來的,前兩天才剛剛確定了能大規模生產的版本。”
劉據又驚又喜,不由站了起來,恭恭敬敬地朝著漢武帝行禮。
“兒臣替天下所有讀書人,多謝父皇!”
劉據不能不激動。
紙質書的製作,絕對是一種偉大的發明。
春秋戰國時代,說一個人有學問,就用成語“學富五車”。
但實際上,五車的簡牘,撐死了也就是七八本書,幾十萬字罷了。
若是這種紙質書的五車,那字數起碼要多加一兩個零。
那才是真正的學富五車!
漢武帝點了點頭,淡然道:
“紙質書會先在太學普及,然後逐步推廣到整個天下。”
“不出十年,天下所有書籍應該都會淘汰簡牘,取而代之這種紙張了。”
“朕知道,你和江充的關係不好。但江充這種人,用得好了,是一種不小的助力,你要切記!”
劉據聞言,臉色微微有些僵硬。
江充是什麼人?
簡單地說,是一名酷吏!
江充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用酷刑折磨犯人,屈打成招,然後殺掉!
對這種酷吏,素來以仁德著稱的劉據自然是非常反感的,多次在漢武帝麵前進言,希望能罷免江充的職位。
但沒想到的是,漢武帝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還讓劉據多和江充交好?
劉據滿腹疑問,但還是答應了下來,興衝衝地離開了。
劉據已然迫不及待,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將紙質書推廣開來!
看著劉據的背影消失,漢武帝默然片刻,道:
“癡兒。”
金日磾安靜地站在漢武帝身邊,如同一尊雕塑。
漢武帝又道:
“金日磾,你覺得太子如何?”
金日磾躬身道:
“太子仁德,對天下是一件好事。”
漢武帝一聲冷笑。
“老虎仁慈,對牛羊而言自然是好事。”
“可一隻老虎若是不捕殺牛羊,它還能強壯,還能統領山林嗎?”
金日磾沉默良久,道:
“此陛下家事,金日磾不敢置喙。”
漢武帝注視金日磾片刻,突然又道:
“那你覺得江充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金日磾沉吟片刻,道:
“金日磾隻知道,江充是陛下任命的臣子,隻要他能好好為陛下做事,臣的看法如何並不重要。”
漢武帝嘴角微微翹起,輕聲一句。
“滑頭!”
這位千古大帝,再次將目光移向金幕。
漢武帝也很想知道,究竟朱祁鎮這家夥,是怎麼把強盛時期的大明給帶著走向下坡路的!
【八月十三日,瓦剌三路大軍完成了集結,開始發動進攻。】
【朱祁鎮下令,以都督吳克忠、吳克勤兩人率三千大明韃靼騎兵作為“後據”,為大軍殿後並注意觀察瓦剌軍隊消息。】
【當天下午,瓦剌主力兵馬趕到,隨後一刻不停地朝著吳氏兄弟所部發動進攻。】
畫麵中,瓦剌騎兵猶如潮水一般湧來。
大明恭順侯吳克忠臨危不懼,立刻率軍在大路上結成防禦陣型,沉聲開口。
“弓箭手準備,火槍手準備!”
“弓箭發射!”
吳克忠一聲令下,上千支箭矢立刻飛出,沒入瓦剌騎兵之中。
瓦剌騎兵紛紛落馬。
“火槍手發射!”
砰砰砰!
上千支火槍噴射著火焰,將彈丸射出。
衝在最前方的瓦剌騎兵,瞬間又被收割一片。
但無論是吳克忠還是吳克勤,兩人臉上都沒有任何欣喜的表情。
麵前的瓦剌大軍,實在是太多了!
明軍拚命發射箭矢和彈丸,但瓦剌騎兵的速度絲毫不見任何減緩。
蹄聲如雷,眼看就要抵達明軍陣前!
吳克忠一把抓住了吳克勤,沉聲道:
“二弟,爾速速去追趕朝廷大軍,讓陛下派遣兵馬前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