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李隆基盤點視頻結束,李淵要給(1 / 2)

不單單是李世民,貞觀群臣此刻的內心之中都是非常無語的。

房玄齡忍不住道:

“死了安祿山,又來了安慶緒。”

“好不容易安慶緒也死了,結果又出了一個史思明?”

房玄齡的吐槽,也是在場所有的大唐臣子們心中的想法。

無奈,非常的無奈。

長孫無忌感慨道:

“每一次以為大唐朝廷就要勝利收官的時候,總能出現一場大敗。”

“這種感覺,簡直了。”

長孫無忌的吐槽,更是引發了眾人的共鳴。

李世民揉著太陽穴,看了一眼李治。

“為善啊,你的這個孫子和曾孫,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

聽著李世民的吐槽,李治羞愧難當,一時間無言以對。

李泰覺得找到機會了,立刻就開口道:

“那可不?潼關之戰,就是李隆基瞎指揮才導致的失敗。”

“現在這個鄴城之戰,又是李亨胡搞瞎搞,竟然不設主將,派了一個宦官來監軍!”

“若是宦官都會打仗,那天底下恐怕就沒有不會打仗的人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一次的鄴城之敗,表麵上是唐軍因為大風的緣故而失敗,但實際上還真是和李亨的騷操作離不開關係。

不說讓郭子儀為主帥吧,哪怕是讓李光弼作為主帥,用李光弼分兵襲擾尋機殲敵的計策,那也是穩贏!

故而,根源還是在李亨這家夥壓根就不相信前線的將領上。

李世民點了點頭,歎息道:

“君臣之間的猜忌究竟有多麼壞事,在這場叛亂之中可以說是展現得淋漓儘致了。”

“若是李隆基和李亨哪怕能多對前線的將領們保留一些信任,這場戰爭也早就已經結束了。”

李世民說話的時候,心情是非常複雜的。

李世民就沒有猜疑過臣子嗎?其實也是有的。

大唐戰神李靖,不就被李世民一句“藥師莫非是想要成為下一個司馬仲達”給嚇得躲在家裡,還把家裡的大門和影壁都拆掉了?

可即便如此,在李靖出征突厥、吐穀渾的時候,李世民對李靖也是全盤信任,讓李靖自由發揮,從來不加以任何乾涉。

正是有了這樣的支持,李靖才能做到百戰百勝,用勝利回報了李世民的信任。

李世民是真的搞不懂,為什麼李隆基和李亨這對父子就做不到呢?

李世民越想越是惱火,將目光投向李治。

“為善,你來說說,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隻要李治的答案不夠讓李世民滿意,李世民就一定得狠狠地教訓李治一頓,才能消除心中的怒火。

李治額頭滴下汗珠。

李泰見狀,頓時開始了冷嘲熱諷。

“喲,咱們大唐疆域最大的皇帝陛下,怎麼還流汗了呢?”

李承乾聽到這裡,也有些忍不住了,就懟起了李泰。

“四弟,你彆天天擠兌九弟。若是你來當這個皇帝,肯定還比不上李隆基和李亨之中任何一個呢。”

李泰大怒,當場就和李承乾爆發了一場口水大戰。

李世民原本就很生氣,聽著這兩個兒子的吵架更是心煩,直接拍了桌子。

“夠了,你們兩個都給朕閉嘴,讓為善自己來說!”

李承乾和李泰這才停下了嘴巴,但依舊還是怒目而視。

事到如今,反正大家也不需要裝了。

兄友弟恭?去你的吧。

李世民再度將目光投向李治。

經過這麼一個變故之後,李世民的心中是越發惱火了。

李治的答案一旦不滿意,那可就不是簡單的被訓斥一通了。

李治擦了擦汗,開口道:

“兒臣覺得,這其實還是和李隆基以及李亨的生長環境相關。”

“這父子兩人的成長過程,實在是太缺少安全感了,父皇。”

李世民聞言,不由一怔。

李治說的確實也沒錯。

李隆基從小就被奶奶武則天囚禁在深宮之中,直到十幾歲才重見天日。

好不容易被放出來,又親眼見證了神龍政變,緊接著又主導了接下來的兩場政變,才最終奪得大權。

李亨雖然小的時候沒被囚禁,但也親眼目睹了幾個兄弟之間對皇位的爭奪。

成為太子之後,更是被李隆基用李林甫刻意打壓多年,就連心愛的妻子和側妃都被李林甫給弄死。

這種高壓之下的成長環境,自然而然的就讓這對父子養成了極其多疑的性格。

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身邊那些表麵上看起來忠心耿耿的人,什麼時候就會選擇背叛!

李治定了定神,繼續開口道:

“況且,有安祿山這個滿口忠誠的臣子在眼前,誰又能確定,接下來的郭子儀、李光弼、高仙芝等人不會是下一個安祿山呢?”

“潼關之戰和鄴城之戰的失敗,就是李隆基和李亨這對父子心中懷疑情緒的表現所在。”

“他們是真的很害怕會再度遭遇背叛,故而隻能不擇一切手段防止背叛,才會做出那些在外人看來無比奇怪的舉動。”

聽完李治的話之後,大殿之中的大唐群臣,若有所思。

李治還真沒說錯。

不但沒說錯,甚至還把真正的原因都給說了出來,入木三分!

李世民沉默片刻,緩緩點頭。

“你說的是對的。”

李世民突然又歎了一口氣。

“歸根結底,源頭還是在朕的身上。”

李隆基和李亨為啥沒有安全感?就是因為大唐的皇位實在是太不穩固了。

覬覦大唐皇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源頭就是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想到這裡,腦海之中第一次對玄武門之變生出了後悔的情緒。

或許當年真的應該想一些彆的辦法來改變父皇主意,而不是直接下手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但這種後悔的情緒,也隻不過在李世民的腦海之中一閃而逝。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也過去了那麼多年,就連李淵都死了,再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李世民能夠做的,也隻有亡羊補牢,想一些辦法,爭取結束大唐後代皇帝們的這種悲劇。

武媚娘被處死了,武周代唐也不會再發生了。

但,這足夠了嗎?

李世民覺得,還不夠!

李世民表情疲憊,看了一眼長孫無忌。

“無忌啊,等散朝之後,你和老房、李績幾個去禦書房,朕有事情和你們商量。”

之前在李世民腦海之中一直考慮的事情,也是時候該拿出來和宰相們討論討論了!

東漢世界之中,劉秀啞然良久之後才開口。

“這大唐,怎麼總有一種被天譴的感覺?”

“每次一到要平定叛亂的時候,就一定會來一場大敗?”

在場的東漢群臣,表情也是非常的微妙。

宋弘無語道:

“潼關之戰前,臣以為這場叛亂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這大唐把長安都丟了。”

“收複兩京之後,臣又覺得叛亂該結束了。結果,大唐竟然又一次敗北。”

“這大唐難道真如陛下所言,被詛咒了。”

鄧禹聳了聳肩膀,苦笑道:

“被詛咒就未必,但這些大唐的皇帝們,一個個可真稱不上明君啊。”

耿弇聞言,一聲冷笑。

“李隆基和李亨這對父子,在論到打仗方麵,簡直給陛下提鞋都不配!”

劉秀的戰績,神乎其神的昆陽之戰,那是史書留名。

不僅如此,劉秀在任用將領上,也是絕對的信任。

耿弇當年在征討山東的時候,就一次次地玩起心跳,各種行險。

但劉秀知道之後,就一句話。

“耿弇,當代韓信也。其用兵如此,必有緣由。”

劉秀不但沒有懷疑耿弇,還親率大軍按照耿弇的方案前往支援,最終成功平定山東。

在這個過程中,但凡劉秀對耿弇多一份猜忌,山東之戰恐怕都難以獲勝。

這就是一個明君的能力!

故而,彆看耿弇心高氣傲,即便是對宰相宋弘這樣的人都不假辭色。

但唯獨對劉秀這個皇帝,他是心服口服。

劉秀聽著耿弇這番話,心中自然也是頗為受用,眯起眼睛笑道:

“李亨和李隆基的成長環境如此,朕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隻不過這人啊,有時候真的跳出生長環境帶來的思維定勢,才能打破一切,浴火重生!”

劉秀說這番話,那是發自內心的。

劉秀生來就是領袖嗎?

還真不是。

劉秀是家裡最小的兒子,從小是自家大哥劉演和二哥劉仲屁股後麵的小跟班。

長大之後王莽亂漢,劉秀也是跟在自家大哥劉演一起起兵,充當二把手。

後來更始帝劉玄因為嫉妒劉演戰功,將劉演誣陷殺害。

劉秀麵臨選擇,該怎麼辦?

若是按照固有思維,劉秀應該立刻和更始帝決裂,給大哥報仇!

但劉秀沒有這麼做。

劉秀選擇了忍辱負重,甚至在外人麵前從來沒有流過一滴眼淚。

同時,還對更始帝各種大表忠心。

最終,更始帝對劉秀放心了,讓劉秀離開,去河北招兵買馬發展勢力。

離開更始帝之後,劉秀迅速取得了河北各大士族的支持,最終以河北作為基地,一統天下重建大漢。

甚至,為了和平拿下中原之地,劉秀還極為大度的“指洛水為誓”,原諒了當初誣陷和殺害大哥的主謀之一朱鮪,並將朱鮪封侯,讓其得以善終。

這也就是為何後世史家、皇帝們這麼痛恨司馬懿的原因。

人家劉秀麵對的可是殺兄仇人,指洛水為誓之後,都能做到承諾。

司馬懿同樣指洛水為誓,回頭直接殺了曹爽,篡了曹魏。

這是人乾的事?

言歸正傳,若是大哥劉演死後,劉秀憤而起兵反抗更始帝劉玄的話,以當時劉秀那點勢力,隻能是白白送人頭,死了大哥又賠上三弟。

正是因為劉秀改變了自己的思維定勢,做出了在世人看來難以想象的行為,才最終得以活命,並創下光複漢室的大業。

而李隆基和李亨,卻沒有跳出這種思維定勢,一直局限在懷疑一切,一直想著扼殺所有對皇權有威脅的苗頭,才最終導致了大唐在平叛戰爭之中的一再失敗。

劉秀想到這裡,一聲長歎。

“超脫自己,才能成就大業!”

“這金幕,確實教會了朕很多,也讓朕反省了很多。”

“真不知道,這金幕作者,究竟是一位如何神乎其神之人!”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史思明取勝之後,他分兵四路南下,直指中原各地。】

【此時由於鄴城之敗,郭子儀被朝中李輔國等奸臣中傷,皇帝李亨將其撤職,勒令返回長安居家反省。】

【中原戰局,則交由李光弼負責指揮。】

【李光弼見史思明勢大,不得已隻能選擇撤離洛陽,將洛陽城軍民護送遷入潼關。】

畫麵之中,洛陽城外寬闊的官道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

各種孩子的啼哭聲,以及大人臉上無助的表情,充斥在金幕之中。

一名婦女緊緊地抱著懷中繈褓,有些茫然地對著旁邊的丈夫開口。

“夫君,大唐究竟是怎麼了?”

“為什麼洛陽,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劫難啊?”

聽著這婦女幾乎是哭泣一般的發問,她的夫君也是無言以對。

不僅僅是她的夫君,看到這一幕的曆朝曆代皇帝,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些觸動。

活生生的民間疾苦,撲麵而來,這種最為草根,但是又最為誠摯的畫麵,總是最能打動人的。

這名夫君一聲歎息。

“誰知道呢?隻希望這場戰亂,能夠早一些平定吧。”

【史思明雖然奪得洛陽,卻隻是一座空城,這對原本渴望再度劫掠一番的叛軍士氣造成不小打擊。】

【隨後,李光弼又率領重振旗鼓的唐軍主力,和史思明在河陽進行會戰。】

激烈的戰鬥畫麵再度出現。

但這一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或許是因為見得太多了,反而變得有些麻木,心境不起一絲漣漪。

隻有貞觀世界之中的李世民嘀咕了一句。

“這一次,應該不會再輸了吧?”

隻見李光弼各種計謀迭出,將兵力占據優勢的史思明弄得灰頭土臉。

史思明暴怒之下,不斷責罰麾下將領。

叛軍將領恐懼之下,接連投降大唐官軍。

最終,在雙方的決戰日,李光弼奇兵突襲,一舉擊破河陽北側敵軍。

史思明見狀,隻能選擇率軍撤退。

緊接著,雙方又接下來永寧、莎柵等地爆發大戰。

李光弼每次都能以少勝多,積小勝為大勝。

逐漸地,戰場局勢被李光弼徹底扭轉。

看著逐漸好起來的戰局,唐初世界之中的氣氛,又一次的活躍了起來。

裴寂笑嗬嗬地開口。

“事實證明,大唐朝廷方麵的名將和士氣從來都是不缺少的。”

“隻要沒有人瞎指揮,咱們大唐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聽著裴寂的話,不少人都覺得很有道理。

但就在他們想要開口的時候,話到嘴邊,突然一個個表情都變得古怪,閉上嘴巴。

李淵的表情也是極其的微妙,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老裴啊,你彆說了,朕現在可能有點……呃,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總之,隻要朝廷這邊的戰局一變好,朕就覺得又要有一場大敗來了!”

裴寂啞然片刻,開口道:

“這,都已經兩次了,總不至於還有第三次吧?”

【接連的勝利,讓大唐朝廷之中的樂觀氣氛又一次高漲。】

【此時作為監軍的宦官魚朝恩聽信傳言,認為叛軍將士在長久的失敗後思鄉心切,一定不會死守洛陽,便接連上書給皇帝李亨,慫恿李亨和史思明決戰。】

【李亨派人詢問李光弼的意見,李光弼非常清醒,答複道:“叛軍遭遇的多是小敗,士氣尚未完全潰散,此時出兵決戰恐怕對大唐不利,不可輕敵冒進。】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這一幕,臉皮頓時一緊,失聲道:

“完了完了!”

群臣也是麵麵相覷。

李績忍不住開口道:

“這都第三次了,不可能吧?”

李世民扶額歎息。

“誰知道這個弱智李亨到底會做出什麼事情!”

貞觀群臣提心吊膽,看著金幕。

【李亨確實是吸取了一些教訓,又派人去征求李光弼副將仆固懷恩的意見。】

【仆固懷恩早就想取代李光弼,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堅決支持出兵決戰,希望能以此讓李亨撤掉李光弼,任命仆固懷恩為主將。】

【李亨見監軍太監和副將都覺得可戰,就派出十幾波使者不停催促李光弼出戰。】

畫麵一轉,李光弼率領浩浩蕩蕩的唐軍,抵達了洛陽城外。

這位大唐主帥的臉上明顯是無奈的表情,叮囑麾下眾將。

“發現任何情況不對都不能冒進,知道了嗎?”

眾將齊聲應是,隻有仆固懷恩在一旁不以為然。

【李光弼下令在險要之地布陣,結果仆固懷恩公然抗命,在洛陽城外平原地區紮營布陣。】

【史思明下令在城郊丟棄大量財物,製造出叛軍棄城而逃的假象,仆固懷恩見狀立刻出擊。】

畫麵之中,仆固懷恩所部的唐軍士兵見到樹林內外都是財物之後頓時大喜,紛紛上去哄搶,原本井然有序的陣型頓時變得一片混亂。

甚至還有不少人因為搶奪財物的緣故而對自己人大打出手。

就在此時,北邙山之中,突然殺出了大量叛軍。

正忙於搶奪財物的仆固懷恩所部頓時大亂,瞬間就被殺得潰敗。

李光弼見狀大驚,竭力想要組織陣型。

不曾想,剛剛組織好的陣型,直接就被仆固懷恩所部的潰兵給衝散到了。

史思明帶著叛軍趁勢掩殺過來,唐軍頓時大敗。

【這場失敗讓唐軍損失了近萬精銳,李光弼和仆固懷恩隻能撤退到聞喜,對洛陽至關重要的河陽三城和陝州東部又一次落入叛軍掌控之中。】

看到這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這一次都不震驚了。

秦始皇有些無奈地揉了揉太陽穴。

“雖然是華夏朝廷失敗,但是朕現在怎麼還有點想笑了呢?”

扶蘇:“……”

大秦群臣:“……”

此刻的大秦君臣,心中都充滿了無以倫比的荒謬。

終於,扶蘇忍不住開口道:

“這該不會是金幕作者故意編出來的故事吧?”

不少大秦臣子也是連連附和。

“太扯了!”

“都已經犯過兩次錯誤了,怎麼還能有第三次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