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董卓進京,廢立皇帝,天下大亂序幕開始,曹操吐露心聲(2 / 2)

袁隗心浮氣躁,不由一拍桌案。

“夠了!都已經發生的事情,多說何益?”

“為今之計,隻有引橋瑁、丁原之兵,除去董仲穎,才能重新掌控局勢!”

袁紹和袁術對視一眼。

袁紹悶聲道:

“橋瑁已經說了,他隻聽從陛下親筆旨意,其他一概不聽。”

袁術哼了一聲,道:

“曹阿瞞那個沒膽的東西,營門緊閉,說什麼隻求自保,連出來見我一麵都不敢!”

袁隗啞然片刻,開口道:

“無妨,還有丁原!”

“丁原麾下的並州軍,同樣也是久經戰陣,實力不比董卓遜色。”

“丁原義子呂布,那更是一等一的猛將。”

“我等隻需要耐心等待,設計讓丁原殺掉董卓,也就是了。”

袁紹啞然片刻,開口道:

“那要是丁原殺了董卓之後,又成為第二個董卓呢?”

袁隗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良久之後才道:

“那就繼續把丁原也殺了!”

袁紹一時無言。

畫麵一轉,已經是並州軍大營之中。

“……冊封丁原為執金吾,拱衛京師!”

丁原接過旨意,喜氣洋洋地對著身旁眾將開口。

“諸位,咱們並州人的出頭之日到了!”

眾人歡呼雀躍。

丁原嘿嘿一笑,召集心腹眾將議事。

“那董卓,就因為接到了陛下,現在當了太尉,作威作福,好像劉氏皇族都沒他厲害!”

“咱們好好商量一下,怎麼弄死董卓,讓咱們也威風威風!”

丁原身旁,呂布安靜侍立,眼底卻有精光閃動。

深夜時分。

呂布悄然離開大營。

營外的黑暗中,一個聲音傳來。

“老夫在此,你過來。”

呂布有些緊張,握緊手中方天畫戟,緩緩靠近。

董卓上下打量了一番呂布,點頭道:

“很好,是個人才。”

“你若殺了丁原,老夫認你為義子,將來董氏的富貴同樣有你一份,如何?”

呂布聞言,不由怦然心動,開口道:

“當真?”

董卓哈哈大笑。

“老夫如今是太尉,權傾朝野,就連那高高在上的袁氏也得看老子的臉色行事!”

“丁原乃是袁氏故吏,他殺了老夫,你也隻是袁氏的一條狗!”

“究竟是要當狗,還是和老夫共富貴,你自思之!”

呂布臉色變幻不定。

董卓有一點是沒說錯的,袁氏乃是士族,就算是提拔,也隻會提拔士族中人。

呂布這種並非士族出身,又是邊郡之人,在袁氏的體係中,壓根就不可能有任何出頭之日!

呂布終於下定決心,朝著董卓下跪。

“孩兒呂布,見過義父!”

看到呂布這番作態,董卓哈哈大笑起來。

“好,去吧,給老夫把丁原的腦袋拿來!”

呂布不敢怠慢,迅速回歸並州軍大營,直入丁原大帳。

有丁原義子身份在,呂布一路暢通無阻,站到了丁原床前。

看著熟睡的丁原,呂布輕輕從腰間拔出一把匕首,然後用力刺了下去!

看到這裡,三國世界,蜀漢王宮之中,劉備不由發出了感慨。

“當年這場亂局發生時,孤和兩位賢弟還在山中為謀生苦苦掙紮。”

“想不到,大漢朝廷竟然是以這種方式,落到了董卓的手中。”

彆看劉備和董卓是個同時代的,但他和董卓並無什麼交集。

故而,劉備對董卓,甚至還不比後世之人通過史書對董卓了解更深。

諸葛亮微微點頭,道:

“是啊,那時候的亮也隻不過是個總角少年,隻聽說朝廷混亂,卻沒想到亂到了這種地步。”

張飛哼了一聲,甕聲甕氣地開口。

“終究也隻不過是狗咬狗一嘴毛罷了,這董卓、曹操、袁紹,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大漢的亂臣賊子!”

“也隻有咱們王兄,才能代表真正的大漢。”

蜀漢群臣紛紛點頭稱善。

魏王宮之中,曹操看著這一幕,表情也不由感慨。

“當年孤其實還是失算了。”

“早知道董卓如此殘暴,孤當初是真的應該和袁氏合作,聯合丁原、橋瑁一起,未嘗沒有和董卓一戰之力!”

聽著曹操的話,曹丕曹植心中也不由驚訝。

以曹操之自負,其實很少會在兒子們麵前承認失算。

曹丕覺得這種時候得順著父親說話,便道:

“父王也不必自責,當初誰也不知道董卓竟然能殘暴到天人共憤的地步。”

曹操聞言,不由哈哈一笑。

“殘暴?丕兒啊,這你就說錯了。”

“啊?”曹丕愣了片刻,忍不住開口道,“可大家都說董卓在洛陽城中暴虐無道,殘害百姓。”

曹操笑著搖頭,淡然道:

“這些固然都是事實,但十常侍可是動不動就滅人全族,比起董卓來說,簡直殘暴了十倍不止呢。”

“士人們批判董卓,其實……嗬嗬,是因為後麵的事情。”

“爾等且仔細看下去,自然就明白了。”

曹丕聞言,不敢怠慢,立刻聚精會神,盯著金幕。

畫麵一轉,袁隗驚得麵無人色。

“什麼,丁原死了?”

袁紹臉色同樣也難看到了極點。

“董卓收買了丁原義子呂布,殺了丁原,收編了並州軍!”

袁術麵無人色,開口道:

“完了,現在京師兵馬,董卓十有其七,咱們還怎麼和董卓鬥?”

房間之中,陷入一片死寂。

突然,房門被敲響。

“本初公子,太尉董卓派人前來,請你入宮商議要事!”

袁紹猛然站了起來,一聲冷笑。

“好,我倒要看看,他董仲穎想要搞什麼花樣!”

畫麵一轉,已經是皇宮之中。

董卓坐在胡椅上,看著麵前的陳留王劉協,越看越是喜歡。

“陳留王啊,你可願意迎娶老夫的女兒?”

劉協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開口道:

“太尉,本王已經有王妃了。”

董卓滿不在意地一揮手。

“廢了就是!你既然是董氏女子所出,如今迎娶董氏之女,也是理所當然嘛。”

董卓說到這裡,身體前傾,沉聲開口。

“我聽說,先帝原本屬意於你。隻不過蹇碩被殺,才讓當今陛下登基。”

“你我既然是親戚,那我助你登基,又有何不可!”

劉協被董卓這番話說得大驚,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便在此時,李傕走了進來。

“主公,袁本初到了!”

董卓嗯了一聲,淡淡道:

“讓他進來。”

“陳留王,你且下去吧。”

劉協不敢忤逆,乖乖離開。

很快,袁紹大踏步地走了進來。

董卓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就這麼平靜地看著袁紹。

袁紹臉頰抽搐了一下,極為不情願地拱手。

“袁紹見過太尉大人!”

董卓放聲大笑。

“袁本初,昔年我在袁府之中,你袁氏兄弟視我如門下走狗。”

“當日之你,可想過有今日?”

袁紹重重哼了一聲,在董卓麵前坐了下來。

“太尉,有話直說吧。”

董卓嗯了一聲,點頭道:

“坦白說,你叔父和袁公路,在老夫眼中,嘿嘿。”

“袁氏,也隻有你袁本初是個人物。”

袁紹麵無表情,沒有回應。

董卓不再遲疑,將打算和盤托出。

“我欲立陳留王劉協為新皇,袁氏意下如何?”

袁紹吃了一驚,足足過了好一會才道:

“董仲穎,你……你怎麼敢?”

董卓哈哈大笑,道:

“我為太尉,如今洛陽之事,儘在我一念而決。”

“先帝本就欲立陳留王,我繼承先帝遺誌,又有何不可!”

董卓笑完,看著袁紹,一字一頓地開口。

“袁氏若是願意和我共立新帝,則將來輔政之權歸我,袁氏與我共治天下,如何?”

袁紹沉吟不語,心中無數念頭翻滾。

片刻後,袁紹緩緩道:

“此事事關重大,我需要回去詢問叔父和族中眾人的意見,才能做出答複。”

董卓聞言,心中頓時大為不喜,加重了語氣。

“袁本初,你何必在老夫麵前偽裝!”

“老夫直接說了吧,這一次,老夫不是和袁氏合作,隻是看重了你袁本初這個人!”

“將來,老夫為竇武,你為陳蕃,難道不是美談一樁?”

袁紹見董卓逼迫不斷,心中同樣也是十分不爽,冷冷道:

“好,若要我答應你的條件也不是不行。你得冊封我為司空,再把我族弟袁術冊封為河南尹。”

“陳留王登基之後,皇後得是我袁氏嫡女!”

董卓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你叔父袁隗已經是三公之中的太傅,你還想要當司空?”

“新皇後必須是董氏女,此事絕對不容你置喙。”

“至於河南尹,必須由我麾下李傕出任。”

“洛陽知府,可以交給袁術!”

袁紹遲疑片刻,道:

“那我要青州牧和兗州牧!”

董卓斷然搖頭。

“不行,所有州牧都必須被撤銷,今後大漢隻能有刺史的存在!”

袁紹見董卓不願意讓步,心中怒火越發盛了,道:

“豈有此理,按照你這種說法,我們袁氏豈不是白白給你做了嫁衣?”

“你給的這些好處,我們袁氏自己又不是拿不到,憑什麼跟你合作!”

董卓見袁紹這般頂撞,同樣也是氣不打一處來,怒道:

“豎子安敢在老夫麵前大言不慚!爾且擦亮眼睛觀之,如今天下大事,何事不取決於我,又跟你袁氏有何關係?”

“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我董卓之刃不利乎?”

袁紹一拍桌子,直接站了起來。

“董仲穎!天下事,天下士人決之。爾若是一意孤行,難道真以為天下士人會因你刀刃所迫,就曲顏事你?”

“若爾去朝堂之上,不得我袁氏支持,誰會支持你的意見?”

說完,袁紹怒氣衝衝地離開了。

看著袁紹的背影,董卓表情極為難看。

呂布適時出現。

“義父,要不要孩兒把此人殺了?”

董卓遲疑片刻,緩緩搖頭。

“現在還不是和袁氏撕破臉的時候,且忍耐他一下。”

“哼,等新帝登基,老夫徹底掌控大局,就是他袁紹身死族滅之時!”

李傕走了進來。

“主公,曹操那邊說了,他乃是朝廷命官,隻要陛下有旨意,曹操必定奉行。”

董卓聞言,露出滿意的表情。

“曹氏還是一個懂規矩的,知道現在洛陽城之中誰說了算。”

“橋瑁呢?”

郭汜很快回來,帶來了橋瑁的答複。

“橋瑁說了,他奉劉辯陛下之命入京,如今若是劉辯陛下有命,他才會聽從!”

董卓皺眉道:

“這個橋瑁,擺明了是要當袁氏的走狗了。”

“也罷,等陳留王登基之後,老夫一並把橋瑁也給收拾了!”

說完,董卓看著麵前的幾名心腹,開口道:

“爾等立刻準備一下,老夫明日就要召集群臣議事,然後陳留王當即登基!”

呂布、李傕、郭汜等人躬身應諾。

三國世界之中,曹操又一次地開口了。

“現在都看到了吧?”

“士族不願意跟董卓合作,這才是問題所在。”

曹丕疑惑道:

“士族連何進這種殺豬屠戶之子都能合作,為何就不願意跟董卓合作呢?”

曹操嗬嗬一笑,道:

“還不是因為士族那點臭尊嚴!”

“何進是個殺豬的屠戶不假,但何進的妹子是正宗的大漢皇後,何進是名正言順的大漢外戚,士族自然願意捏著鼻子跟何進合作。”

“董卓?一個邊塞武人,和皇家不攀親不帶故,哪個高門士族會把董卓當回事?”

“更何況,統領士族的偏偏還是袁氏。”

“袁氏本就把董卓視作家奴,如今這家奴翻身了,竟然還要騎到袁氏頭上,在瓜分權力的遊戲之中拿到更大的份額。”

“你想想,四世三公,自命天下士人領袖的袁氏能受得了這種氣?”

“不合作是正常的,合作了,才是咄咄怪事呢。”

曹丕這才恍然,片刻之後,又有些不太理解地開口。

“所以搞了半天,士族就是因為所謂的尊嚴和出身,不願意和董卓合作?”

曹操聞言,臉色突然變得有些陰沉。

這一點上,受害者又何止董卓?

當年曹操明明占據了更靠近中原的兗州和青州,但前去投奔冀州袁紹的精英士人,反而占據了絕大多數。

甚至,到官渡之戰爆發前,曹操麾下的大批士人精英都暗中寫信給袁紹,準備一等曹操失敗就投降。

曹操表麵上假惺惺地當著眾人的麵燒了這封信,說什麼既往不咎。

但也不想想,能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孟德,是這種大度的人?

這些年,那些混賬寫信之人,哪個受到曹操的重用了?

曹操為何極力打壓士族提拔寒門?

就是因為在官渡之戰後,勝利的曹操意識到一點。

爺爺曹騰宦官的出身,注定讓士族永遠無法真正臣服曹操。

怎麼辦?

那就隻能,改朝換代。

讓曹氏成為皇族。

你們士族不願意臣服曹氏?不要緊。

老夫提拔起寒門,讓他們成為新的士族,讓你們這些老士族都被邊緣化,最終消亡。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曹孟德,有仇必報!

想到這裡,曹操看著金幕,微微一笑。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天下英才,終究隻有孤,和劉大耳罷了。

隻有那遠在成都的劉大耳,才是孤的同道中人啊。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袁紹急匆匆地回到袁府,見到了在府中等待的袁隗和袁術,將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

袁術聞言,頓時拍案破口大罵。

“這個董卓,隻不過是我袁氏的家奴,如今一朝發跡,竟然這麼不把我袁氏放在眼裡!”

袁隗臉色也是非常難看,搖頭道:

“沒想到董仲穎要的竟然這麼多,連一點真正的好處都不願意給我們。”

袁紹深吸一口氣,道:

“叔父,今日和董卓談崩,等到陳留王登基之後,他恐怕就要對我們袁氏下手了。”

“我們必須立刻撤離京師,不能繼續留在此地了!”

袁術破天荒地對袁紹的意見表示了讚同。

“叔父,我們得馬上回汝南老家,在那裡,董卓也奈何不得我們!”

袁隗聞言,卻有些遲疑。

過了片刻,袁隗才開口道:

“我如今乃是太傅,堂堂朝廷三公,焉有就此逃跑的道理?”

“這樣吧,本初你去冀州,劉虞和我袁氏有舊,他能護著你。”

“公路,你回汝南,整合汝南之中所有力量,隨時準備進京策應。”

“至於老夫,且坐鎮京師,繼續和董卓周旋。”

“我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隻要你二人不在,董仲穎沒有什麼可以威脅老夫的,他也不敢殺了老夫!”

袁紹對袁隗的想法並不認同,苦苦相勸。

“叔父,那董卓多年鎮守邊疆,早就已經和羌人、胡人一般習性,怎麼能以士族眼光視之?”

“若叔父不走,恐遭大難!”

袁隗搖了搖頭,正色道:

“本初,我意已決,你不必再說了。”

袁紹見狀,隻能無奈起身。

“既如此,侄兒隻能請叔父照顧好自己,若是事有不諧,還請叔父立刻離京!”

【在和董卓談崩之後,袁紹、袁術等袁氏核心子弟當天就逃離洛陽城,隻有太傅袁隗依舊留在京師之中。】

畫麵一轉,已經是長秋宮的正殿。

董卓當仁不讓地坐在距離皇帝最近的那張胡椅上,看著李傕。

李傕站在眾人中央,高聲開口。

“先帝生前,原本就屬意陳留王繼位。”

“如今,也該是時候恢複先帝遺誌了!”

群臣聞言,不由一陣嘩然。

“陛下都已經登基,怎麼還拿先帝的意願說事!”

“陛下是先帝太子,登基繼位名正言順。”

“陛下遺詔之中根本就沒提過陳留王,怎麼能如此亂來?”

聽著眾人的反對之聲,董卓不由大為皺眉,直接拍了桌子。

“住口!爾等佞臣,之前就違背了先帝的旨意,如今老夫奉先帝之命行堂堂之事,爾等休要在此聒噪!”

董卓的怒吼聲中,呂布手持方天畫戟,往前踏出一步。

看著如戰神般威風凜凜的呂布,大殿之中頓時一陣安靜。

片刻之後,有人開口道:

“此事事關重大,應該聽從太傅的意見。”

眾人立刻就將目光投向了太傅袁隗。

袁隗,是劉宏死前的兩位托孤重臣之一。

董卓也將目光看向袁隗,心中下定決心。

若是袁隗不同意,今日必殺之!

袁隗沉默半晌,緩緩開口道:

“既然太尉都說了是依照先帝的旨意,那我等身為先帝的臣子,自然是要奉詔而行的。”

袁隗這句話,讓群臣心中都是一涼。

這簡直就是默認了董卓的話啊。

董卓見袁隗這麼說,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既如此,那麼就……”

“此事萬萬不行!”一個清朗的聲音打斷了董卓的話。

眾人循聲看去,發現是尚書盧植。

盧植冷冷道:

“董仲穎,你要行廢立之事,可有先帝遺詔?”

董卓皺眉道:

“我都說了,先帝遺詔在蹇碩手中,已經被何進給銷毀了。”

盧植冷笑道:

“那老夫還說,先帝有遺詔命董仲穎你禁錮終生,不得為官,隻是這遺詔被銷毀了。”

“好了,你要不要按照這遺詔來辦?”

董卓大怒,喝道:

“盧植,你怎麼能憑空捏造?”

盧植反唇相譏。

“董仲穎,就隻許你信口開河?”

“陛下登基,已成定局。”

“你董仲穎隻不過是臣子,有什麼資格廢立?”

董卓冷聲道:

“昔年霍光不也曾經行過廢立之事?”

“霍光做得,我董卓做不得?”

盧植哈哈大笑,道:

“霍光乃是漢武帝近臣,隨侍武帝多年,對武帝心思知之甚詳,並不出奇。”

“你董卓隻不過是一個邊塞守將,遠離中樞,就憑你也配說什麼先帝遺詔,也配談什麼先帝意願?”

董卓被盧植一番夾槍帶棒的話,直接說得臉龐同樣無言以對,乾脆站了起來,一腳踢翻了椅子。

“今日之事就商議到這裡,散會!”

群臣紛紛離開大殿,圍住盧植。

“盧兄今日仗義執言,實在令人敬佩!”

“若非陸大人,陛下危矣!”

盧植團團作揖,正色道:

“還請諸公與我一起,維護大漢的清風正氣。”

董卓回到尚書台,大發雷霆。

“盧植匹夫,老夫必殺此獠!”

幾名尚書聽的心驚膽顫,蔡邕趕忙開口道:

“太尉,盧植公名滿天下,若是真殺了他,隻能讓天下士人對您失望,萬萬不可啊。”

好說歹說,蔡邕總算是勸下了董卓。

離開尚書台之後,蔡邕急匆匆地去找了盧植。

“盧公,大事不妙。我雖暫時勸下太尉,但難保太尉他什麼時候就會改變心意。”

“你還是快快離開洛陽吧,遲則生變!”

【在這一次朝會之後,盧植不得已也逃亡離京,朝廷之中許多官員見無法阻止董卓,都選擇離開洛陽。】

【九月一日,董卓在太廟主持儀式,命劉辯將皇位禪讓給了劉協。】

【同時,廢劉辯之母何太後,將起遷入冷宮之中居住。兩日後,何太後被毒殺。】

【劉協登基之後,董卓身兼太尉、前將軍之職,掌京城所有軍隊,封郿侯,準劍履上殿,賜斧鉞、虎賁。】

【為了與士人們和解,董卓不計前嫌,先給黨錮之禍中的所有黨人平反,隨後又將逃亡離京的袁紹、盧植、王匡、鮑信等人全部封官。】

【做完這一切之後,董卓自認為大局已定,開始在洛陽城中荒淫享受。】

【董卓麾下的涼州兵更是肆無忌憚,大肆搶掠錢財,奸淫婦女。】

【加之董卓本人性格殘暴,將許多反對他的朝廷大臣殺死。】

【各種倒行逆施,引來了原本就敵視董卓的士族不滿,紛紛在各地招兵買馬。】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為了斷絕各地反對派的口實,命人毒殺了剛剛被廢的漢少帝劉辯。】

【此舉,終於徹底引爆了矛盾,大漢朝內部的又一次內戰,在士族和董卓之間爆發。】

看到這裡,東漢世界之中,一片死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