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目光落在了胤禛身上,緩緩開口:
“老四,你不和朕解釋一下嗎?”
八皇子胤禩看了一眼胤禛,心中冷笑。
這個老四,一直以來都喜歡裝死,這一次估計又要說一些屁話來糊弄父皇了。
下一秒,胤禛開口道:
“父皇,兒臣確實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但還不夠完善。”
“若是這金幕之中所言為真,或許到那個時候兒臣的想法已經足夠成熟。”
康熙微微點頭,將目光投向金幕。
那是什麼呢?
【由於努爾哈赤時代的遺留,康熙皇帝繼位時,皇帝並不能一言九鼎,而是需要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和來自八旗的議政王大臣們進行商議。】
【這些議政王大臣,就是八旗的“旗主”。大清內部的滿人大臣,即便是到了六部尚書這種級彆的高官,見到旗主依舊要尊稱“主子”,自稱“奴才”。】
【八旗是大清統治製度的核心,八旗旗主,也就是議政王大臣們就能通過控製旗下奴才的方式輕而易舉地破壞皇帝的圖謀,讓皇帝不得不對他們進行妥協。】
【為了改變這一點,康熙皇帝設立了類似於明朝內閣的“南書房”,通過從南書房發號施令的方式繞過了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皇權。】
【雍正皇帝所做所為,就是在南書房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增強皇權。】
大明世界之中,朱棣看到這裡,不由疑惑道:
“這什麼南書房,軍機處之類的,不就是另外換了皮的內閣嗎?”
“大明的內閣也沒有顯著加強皇權啊。”
朱元璋的心中其實也有著相同的疑惑。
在看過朱祁鎮那一篇盤點視頻後,朱元璋就發現了內閣製度的毛病,那就是容易尾大不掉!
以大明內閣來說,皇帝一開始隻是把內閣當工具,但等時間久了,內閣自然而然地掌控了權力,反而慢慢架空了皇帝。
皇帝們發現情況不妙,不得已之下隻能用宦官爭權,搞出了司禮監這種怪胎,最後形成了司禮監和內閣並立的局麵。
這種局麵下,皇權固然是安穩了,但司禮監這個怪胎又為禍不斷出了各種宦官閹賊,王振就是其中最好的寫照。
盤點視頻雖隻盤點了大明朱祁鎮一個皇帝,可朱元璋不用想也知道,朱祁鎮之後的曆代大明皇帝肯定也是一個鳥樣。
慣性這種東西,在一個國家的製度上尤其體現得淋漓儘致。
無論哪個王朝,隻要開國製度確立,後代想要改革就是千難萬難,幾乎不可能!
範仲淹、王安石,乃至更早之前的吳起、鄒忌等等,哪個變法不是以失敗告終?
最成功的秦國商鞅變法,那也是秦國被戰國時代霸主魏國壓製得幾乎亡國,不改就必死無疑,這種壓力下才能成功。
雍正從康熙手中接過的雖然是一個爛攤子,但比起商鞅變法之前的大秦來說,還是要好非常多的。
雍正是怎麼搞定的呢?
朱元璋越想,心中就越是疑惑。
金幕中繼續展示了下去。
【吸取了明朝內閣的經驗,軍機處並非常設衙門,它沒有固定的衙署,隻是臨時用了距離皇帝寢宮比較近的幾間房屋。】
【此外,負責麵見皇帝接受旨意的軍機大臣,以及負責協助軍機大臣的軍機章京也都由各個部門進行抽調。】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軍機大臣還是軍機章京全部是兼職,各自的官職、爵位等工作關係依舊保留在原先單位。】
【簡而言之,軍機處隻是一個由各部門借調人員組成的臨時辦公機構,並非常設機構。】
“咦?”朱元璋看到這裡,目光突然一亮,“還能這樣?”
這位洪武大帝顯然明白了什麼,一拍大腿。
“妙啊!”
臨時辦公機構和常設機構,之間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
常設機構擁有固定的編製,人員,權力等東西,但臨時辦公機構就不需要這些。
皇帝想有幾個軍機大臣就有幾個,皇帝想什麼時候裁撤掉軍機處就能裁撤,因為它隻是一個臨時機構啊。
內閣作為常設機構,如果皇帝想要裁撤,內閣當然可以找出一百條理由去反對。
比如說,你撤了內閣,內閣裡麵的大學士怎麼安置?
去六部當尚書?那六部尚書願意嗎?
當侍郎甚至更低級的官?且不說六部侍郎願意不願意,我堂堂內閣大學士乾得好好的也沒毛病,你皇帝憑什麼讓我降職去當六部侍郎,甚至去當什麼布政使司、按察使司?
總而言之,能用來和皇帝扯皮的東西太多,皇帝想要解散內閣就很難。
但軍機處作為一個臨時機構,就完全不同。
朕要解散軍機處了!你們各自不都在六部、各種衙門有官職麼,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又不是不給你們官當,也沒給你們降職啊。
一個臨時機構朕想解散就解散,有什麼不對?
朱棣突然皺眉道:
“等等,如果沒有內閣的話,誰來幫皇帝進行批閱?”
“總不可能滿清的皇帝各個都要一天工作八個時辰吧?”
金幕之中的接連一番話浮現出來。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軍機處和明朝內閣不同,軍機大臣每日都帶著奏折麵見皇帝,君臣當場商議出結果,隨後由軍機處直接將結果發往負責此事的部門。】
朱棣愣了一下,隨後也一拍大腿。
“懂了,還能這樣!”
明朝的內閣,是內閣大臣先自己看奏折,然後把意見寫在一個小票上,跟隨奏折送給皇帝,再由皇帝批示。
也就是“票擬”製度。
這樣一來就造成一個問題,內閣大臣可以故意拖著某些奏折,遲遲不票擬,不交到皇帝那裡去。
簡單地說,就是你想辦什麼事,內閣同意了可能也不一定辦得成,但內閣不同意就肯定辦不成!
這樣一來,內閣就悄無聲息地從皇權中竊取到了獨屬於自己的權力。
但軍機處就不一樣,所有的奏折都必須軍機大臣和皇帝一起商議並作出決定,軍機大臣就沒辦法像明朝內閣大學士們一樣暗中截留奏折,沒有了明朝內閣的“拒絕權”,也就沒辦法從皇權之中竊取權力了。
朱高熾有些不理解地開口道:
“父親,這皇帝和軍機大臣一起辦差,難道就能縮短皇帝的辦公時間?”
回答的人不是朱棣,而是麵帶微笑的朱元璋。
“當然能。假如某個地方受災,朕不需要通讀全文,隻要讓軍機大臣當朕的麵把這奏折之中真正值得關注的信息提煉出來,讀給朕聽就行。”
“像受災人數、田地、房屋具體的數量多少,朕一聽完就知道該怎麼辦,直接批閱即可。”
朱高熾頓時恍然。
“所以軍機大臣就等於是一個用來過濾信息的道具,直接把奏折中最核心的信息告知皇帝,等候皇帝處理就行。”
朱元璋哈哈笑道:
“對,而且是當著皇帝的麵提煉的信息,皇帝隻需要稍微掃一下奏折就能知道軍機大臣是不是在撒謊,所以軍機大臣是根本不敢撒謊的。”
“這個雍正皇帝,簡直就是一個天才,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
“難怪,難怪金幕明明說的是他兒子,卻先講了他!”
“唉,朕的兒子要是有雍正這麼出色的政務能力就好了。”
說完,朱元璋恨鐵不成鋼地瞪了朱棣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