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麵前已經被解除枷鎖,頗為拘謹地跟隨著大唐君臣一起前行的鬆讚乾布,長孫無忌也感慨了一聲。
“以前吐蕃還算是大唐的威脅,有了金幕之後,滅亡吐蕃也不過是須臾之間。”
“這金幕,簡直就是大唐,不,是華夏曆朝曆代的神器啊!”
大宋世界,汴京皇宮之中。
趙匡胤喜滋滋地看著麵前的賬冊。
“也就是說,這一次大宋就算是沒有拿到前三名,朕也有足夠的現銀來兌換《工業革命》了?”
從這本賬冊來看,大宋如今國庫內已經有了五千五百多萬兩。
就算是以原價來購買,也是足夠了!
宰相趙普忙道:
“話是這麼說,但臣等覺得,能省個一千五百萬兩當然是再好不過。”
一千五百萬兩收入,對大宋來說可能也不算什麼。
但一千五百萬兩現銀,這是任何一個朝代的統治者們都不可能去忽視的巨大數字。
趙匡胤嗬嗬一笑,合上賬冊。
“這還用說?朕當然是知道的。”
“對了,南方的戰事也都結束了是吧?”
樞密使楊業忙開口道:
“回陛下的話,潘美大將軍已經平定交趾,算算日子也差不多應該凱旋回歸京師了。”
在唐末的亂局中,大唐交趾地區趁機獨立了出去,並沒有被大宋所征服。
由於麵臨著北方遼國的巨大威脅,大宋僅僅收回了兩廣和瓊島就止步了。
但現在遼國都已經被滅亡了,趙匡胤自然也不會放任交趾繼續遊離於大宋之外。
經過數年征討,先後更換了兩任主帥,交趾重新歸入大宋境內,在幾十年的分離後再一次成為了華夏的一部分。
趙匡胤想到這裡,心中越發得意。
“反正這一次的評分,朕和大宋肯定是要揚眉吐氣!”
無論是科舉還是商貿,大宋在曆朝曆代本就是領先的。
最大的短板是軍事,在於開疆拓土。
這些年,趙匡胤憑借著金幕的幫助,補上了這塊短板。
在他看來,現在的大宋,強得讓人害怕!
趙匡胤想到這裡,也不由感慨出聲:
“金幕真是神乎其神,是華夏祖宗們對大宋的庇護啊。”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表情平靜,看著麵前的劉秉忠。
“哈拉和林那邊的戰事結束了?”
劉秉忠畢恭畢敬地開口:
“回陛下的話,所有的叛軍都已經被剿滅了。”
忽必烈聞言表情和緩了不少,揉了揉太陽穴,歎息一聲。
“沒想到咱們大蒙古國的老家,反而成為了如今最大的隱患。”
哈拉和林是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的都城所在,其後的每一代大汗都是在哈拉和林被黃金家族四大後裔和諸多宗王推舉登基,直到忽必烈為止。
蒙哥大汗死後,被宗王們在哈拉和林推舉為新任大汗的是忽必烈的弟弟阿裡不哥。
從華夏慣用的曆史角度來說,忽必烈更類似朱棣,屬於地方上的藩王奪嫡。
也正是因為忽必烈破壞了一直以來哈拉和林推舉帝國大汗的製度,他擊敗阿裡不哥之後,蒙古帝國就正式分裂成大元王朝和四大汗國。
忽必烈不敢定都在哈拉和林,不僅僅是因為哈拉和林距離中原、江南這些元朝的統治核心區太遠。
更重要的是,忽必烈用來爭奪天下的班底並不是哈拉和林的蒙古人,而是河北、中原為主的蒙、漢、遼後裔。
所以位於漠北的哈拉和林隻是大元帝國的“舊都”,地位不但比不上位於河北的大都,也比不上位於漠南的上都。
但哈拉和林的象征意味實在是太重要的,誰占據這個地方就意味著能獲得成吉思汗的“正統”。
而且哈拉和林距離窩闊台汗國(已滅亡)、察合台汗國還有金帳汗國的邊疆都很接近。
察合台汗國和金帳汗國正好都是敵視大元帝國,支持阿裡不哥的,隻有位於波斯那邊的伊爾汗國才是大元的盟友。
故而,忽必烈不得不在哈拉和林派駐重兵。
於是問題又來了,哈拉和林位於漠北,天高皇帝遠,萬一這支大元重兵的守將跟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勾結,背叛了大元怎麼辦?
忽必烈對此的解決方案是,派皇族鎮守,主要是自己的弟弟或者兒子。
然而,問題依然還是沒有解決。
這些鎮守哈拉和林的皇族大將,他們同樣也有繼承大元帝國皇位,乃至繼承蒙古帝國皇位的資格!
而且哈拉和林是蒙古帝國的老巢,守舊的思想極為嚴重,一直以來都對大元朝廷漢化的方針極為不滿。
前不久在得知忽必烈廢除了四等人製度,全麵推行漢化之後,哈拉和林就爆發了一場以“恢複舊製度,重現成吉思汗榮光”為口號的叛亂。
察合台汗國和金帳汗國也果斷參與其中,給叛軍不少明裡暗裡的支援。
好在忽必烈這邊的朝廷兵馬擁有著強悍的火力,在火槍和火炮的幫助下,用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是把這一次的叛亂給鎮壓下去。
隻是這一次的叛亂雖然搞定,但問題的核心依舊還在那裡,沒有被解決。
這就是讓忽必烈頭疼的地方。
劉秉忠沉吟良久,緩緩開口道:
“陛下其實也不必太過擔憂,在臣看來,不出二十年,哈拉和林就不會再是大元的的心腹之患了。”
忽必烈怔了一下,驚訝地看著劉秉忠。
“劉卿家,怎麼說?”
劉秉忠笑嗬嗬地指了指金幕。
“陛下難道忘了,您擁有這件華夏曆代王朝的神跡嗎?”
“火槍火炮,讓朝廷這邊的軍事力量遠遠勝過漠北和察合台、金帳諸汗國。”
“再加上商業貿易的發展,科舉製度的發展,以及朝廷漢化之後天下民眾的歸心。”
“過個二十年時間,大元就是無可爭議的華夏王朝,擁有華夏萬民的支持和舉世無雙的強悍國力。”
“到那時,您甚至可以討平其他三個汗國,重新讓大蒙古帝國歸於一統。”
“小小哈拉和林,又怎麼會在您的話下呢?”
忽必烈愣住了。
消滅其他汗國,重新一統大蒙古帝國?
元朝和四大汗國
這絕對是忽必烈內心之中最渴望的想法。
但一直以來的他都很清楚,他的大元確實沒這個實力。
這個念頭一直被忽必烈深藏心裡,時間多得太久,以至於他都遺忘了。
直到今天,劉秉忠說起此事。
忽必烈突然發現,劉秉忠說得一點都沒錯。
隻要大元繼續強盛下去,滅亡其他三大汗國,重建大蒙古帝國不再是夢,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忽必烈身體劇震,這一刻茅塞頓開。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這位大元開國皇帝喃喃自語。
“原來真正能重現大蒙古帝國的,並不是哈拉和林那些守舊派死抱不放的‘弱肉強食’,而是漢化!”
“是讓蒙古文化融入到華夏文明之中,相輔相成,讓兩者都變得更加強悍,才能締造出一個代表華夏文明的大蒙古帝國!”
“朕悟了,朕終於悟了!”
忽必烈欣喜若狂,忍不住仰天長笑。
劉秉忠帶著笑意,對著忽必烈行禮:
“恭喜陛下頓悟,此乃大元之福,所有蒙古子民之福。”
“亦是天下漢民之福,華夏文明之福!”
忽必烈笑完後,雙目炯炯地看著劉秉忠。
“劉卿家,你拿一個章程出來。”
“朕要徹底地在所有土地上推行漢唐製度,要用真正的郡縣製來取代現在的包稅製。”
“朕要在最短的時間裡,讓大元成為真正的華夏文明帝國!”
劉秉忠表情一肅,沉聲開口:
“臣一定不負陛下重托!”
忽必烈心情暢快,看著麵前的金幕,嘴角帶著笑意。
金幕,果然不愧是華夏文明的神器。
遵循金幕的指引,就會讓自己的王朝變得越來越強大,也會讓華夏文明變得越來越昌盛。
這是雙贏!
忽必烈突然笑道:
“說起來,朕還要感謝乾隆和大清皇族呢。“
“若非是他們給朕表演了一個如此好的反麵例子,朕還未必能下定這個徹底漢化的決心。”
在場的群臣聞言,齊聲道:
“陛下聖明!”
同樣是華夏的異族王朝,大清的經驗教訓對大元來說是無比寶貴的。
看完乾隆篇盤點視頻之後,不僅僅是忽必烈,而是所有大元的蒙古大臣、契丹大臣以及色目大臣都被震撼了。
他們很清楚,像大清一樣排斥和打壓華夏文明是沒有前途的,隻會讓大元衰落,讓子孫後代們被欺辱。
隻有主動融入華夏文明之中,大元才能持久昌盛,作為大元的臣子們才能世世代代保證榮華富貴。
當然,朝廷中不可避免的也會有一些死硬的守舊派。
但大勢滔滔,有了金幕盤點視頻中的鐵證如山,這些守舊派根本無法掀起什麼像樣的波濤。
大明世界之中,渾身披掛甲胄的朱棣,大踏步地走入了大殿之中。
人還沒到,渾厚的聲音就響徹大殿。
“父皇,兒臣勝利歸來啦!”
朱元璋原本滿臉笑容,但看到朱棣得意洋洋的模樣,嘴角不由一抽。
這老四,怎麼每次都這麼欠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