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曆傻眼了。
他是想過皇爺爺會生氣,也想過自己會被罵。
畢竟一部盤點視頻放在這裡,想要罵的話,理由不要太多。
但弘曆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家的皇爺爺,罵得竟然這麼難聽!
大清的唯一機會?
弘曆身體顫抖,不敢說話。
康熙臉上帶著失望的表情,搖頭道:
“有滿蒙一體在,漢化就不可能實現。”
“想要廢除滿蒙一體,準噶爾又是心腹大患。”
“唯一的機會,就在滅掉準噶爾,把所有蒙古人都納入大清治下。”
“那個時候,就是大清漢化的絕佳良機!”
聽著康熙的話,弘曆身體一震。
漢化的絕佳良機?
胤禛深吸一口氣,明白了什麼,下意識地補充了一句:
“隻要滅掉準噶爾,滿蒙一體的國策就可以改了。”
康熙緩緩點頭:
“對,所有蒙古人都是大清的子民了,控製他們的難度就小了很多。”
弘曆忍不住了,給自己辯解了一句。
“皇爺爺,可若是廢除滿蒙一體的國策,難道就不擔心蒙古人的叛亂嗎?”
康熙皺起眉頭,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開口:
“蠢材!”
“大清轉向漢化,走的是什麼?是滿漢一體!”
“漢人有多少,蒙古人有多少?”
“滿人皇族得到了一萬萬漢人的幫助,難道還壓不服這區區幾百萬的蒙古人?”
說到這裡,康熙悠然開口:
“朕寬仁了六十年,天下的百姓縱然不喜歡滿人,但也一定會覺得朕這個皇帝還不錯。”
“當朕全麵轉向漢化,所有的漢人不說心悅誠服,至少也願意承認朕的統治。”
“就好像當年北周的宇文泰全麵漢化,最終鮮卑人融入了華夏,在隋唐成為了人上人。”
“等滿漢徹底一體,那大清就是華夏,華夏就是大清,再也不分彼此,再也不會有什麼異族!”
胤禛聽著康熙的話,心中震動不已。
原來這才是父皇的打算。
原來這才是寬仁的真諦?
胤禛突然靈機一動,開口道:
“其實滿蒙一體也不一定要廢除,隻需要再加上漢人,來個滿蒙漢一體!”
“若是滿蒙漢全部都融合為一,那咱們滿人皇族就不需要再擔心蒙古人或者漢人的叛亂了,因為大家都是自己人!”
康熙臉上難得的露出了笑意。
“是啊,大家都是自己人,大家都是一族的。”
“再也沒有人會把咱們滿人看做異族,咱們大清也不需要擔心什麼漢人造反。”
“大清的皇帝自然就能穩坐龍椅,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說到這裡,康熙皇帝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
“但胤禛,弘曆,你們兩個又是怎麼做的?”
“文字獄?四庫全書?閉關鎖國?”
“這就是你們給朕的答案?”
聽著康熙平靜的質問,胤禛和弘曆兩父子的臉上,不由滴落汗水。
兩人的做法,完全和康熙背道而馳。
康熙想要的是寬仁,是融入。
但這對父子的道路卻是打壓,是徹底的在滿漢之間劃出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是滿人高高在上,是漢人在底層掙紮!
滿漢之間,因為康熙皇帝六十年寬仁而已經漸漸模糊的界限,被兩父子又一次畫了出來,而且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的鮮明!
胤禛身體顫抖,道:
“是兒臣無知,領悟錯了父皇的意思。”
弘曆更是頭皮發麻。
如果說胤禛是選錯了道路,那麼弘曆就是在選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越走越黑。
直接把大清帝國滿漢融合的道路給堵死了,完全沒有任何回頭的餘地!
康熙皇帝臉上的表情沒有什麼波動,淡淡道:
“其實道路不分對錯,若是你們選擇的道路能讓大清世世代代統治華夏,朕自然也不會怪你們。”
“對朕來說,隻要愛新覺羅氏永遠是皇族,那麼任何道路都是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
“但金幕已經告訴了朕,你們的路,錯了。”
“而且是大錯特錯,錯的離譜!”
胤禛和弘曆兩人滿頭大汗。
“兒臣錯了,還請父皇責罰。”
康熙看著連連磕頭的胤禛,沉默了一會之後,歎息道:
“朕連天下的子民都那麼寬仁,又怎麼可能對自己的兒孫嚴厲呢?”
“錯了,無妨。畢竟咱們還有補救的機會。”
“對皇帝來說,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從今以後,你們兩人要改正自己的錯誤,拋棄掉你們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
“這樣才能給大清帶來好的結果,才能讓大清世世代代,千秋萬載。”
胤禛和弘曆不敢怠慢,連連點頭稱是。
康熙的這一番訓斥,鞭辟入裡,讓父子兩人心服口服。
寬仁。
這兩個字,說起來尋常。
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到裡麵的真意?
康熙看著胤禛,緩緩開口。
“從今日起,胤禛你負責執掌吏部。”
“六十年了,有些人也鬨的實在是太過分了。”
“朕若是繼續坐視下去,這些蛀蟲官員們不會反,但老百姓是一定會造反的。”
“也該除去一些趴在大清身上吸血的蛀蟲了,也該是時候讓老百姓覺得,大清的皇族始終都和他們站在一起了。”
胤禛恭敬領命。
康熙又將目光看向了弘曆。
“至於你,弘曆……”
“你就去八旗都統衙門,負責協理漢八旗事宜。”
“朕要你在五年時間裡,讓漢八旗的旗人數量至少增加一倍,明白嗎?”
弘曆忙道:
“孫臣明白,一定會挑選忠心之人加入漢八旗之中,讓大清更加穩固!”
康熙搖了搖頭,淡淡道:
“你又錯了,弘曆。”
弘曆一臉茫然。
八旗,就是大清真正的統治階層。
不挑選忠心的人加入,那能挑選什麼樣的人?
康熙笑了笑,悠然開口:
“當然是挑選那些有能力的人,漢八旗……要成為大清的太學,對。”
“朕要的是最有能力的漢人成為大清的旗人,朕可以給他們分享統治大清的權力,讓他們成為大清的人上人。”
“朕要讓所有的吳三桂、李自成都和大清成為利益共同體,這樣他們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反對大清的理由。”
弘曆有些疑惑地開口:
“可是,大清已經有科舉了啊,皇爺爺。”
科舉製度的本身,就是挑選國內真正的精英加入到統治階層之中,分享權力。
這漢八旗的擴招,豈不是多此一舉?
康熙瞪了一眼弘曆,道:
“愚蠢!你都已經看完了這麼多部盤點視頻,難道還不明白一個道理嗎?”
“這天下,並不是隻有讀書人的精英才能算做精英,商賈、工廠主、術士……”
“無論是誰,隻要他的才能對大清的統治有益,對大清的發展有益,他就可以加入到漢八旗之中!”
弘曆依舊一臉懵懂。
對於少年的他來說,還有很多道理是他難以理解的,這是閱曆的限製。
但胤禛卻明白了過來,開口道:
“父皇的意思,莫非是讓八旗成為那……英吉利的下議院?”
康熙撫須而笑,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胤禛,你悟了。”
“沒錯,朕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八旗成為咱們大清的議員,讓那些有能力的商賈、工廠主們也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也能在大清的未來擁有一席之地!”
“啊?”弘曆越發的傻眼了。
士農工商,這是華夏千百年來不變的規矩。
皇爺爺竟然要打破這個規矩?
竟然要讓士人和工人、商人分享權力?
這這這……
弘曆的腦海之中一片混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胤禛若有所思,過了好一會又繼續開口:
“父皇真要借鑒英吉利嗎?”
康熙摸著胡須,悠然開口:
“咱們愛新覺羅一路起家至今,借鑒的地方還少了?”
“打仗的戰術,借鑒的是大明和蒙古人的。”
“治國的藝術,借鑒的是曆代華夏王朝的。”
“既然能借鑒古人,當然也就能借鑒未來的人!”
“那英吉利王國能成為後世的強悍帝國,足以證明其製度中有值得大清借鑒之處。”
“朕借鑒英吉利,又有何不可?”
弘曆腦海之中一片混亂,忍不住開口道:
“皇爺爺,可英吉利是西洋蠻夷啊。”
康熙看了一眼弘曆,饒是老皇帝的性情溫和,此刻也忍不住有了一種想要打人的衝動。
孺子不可教也!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按捺著脾氣緩緩開口:
“朕剛剛已經說過了,最重要的是結果,不是過程,更不是表麵那些子虛烏有,沒有任何好處的噱頭!”
“隻要能讓大清強大起來,彆說是西洋蠻夷了,就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其他異類,朕也一樣能借鑒!”
康熙加重了語氣。
“記住,皇帝隻需要看結果!”
“成了事,一切就是名正言順。”
“成不了,那就改弦更張,換一條路再來!”
胤禛瞪了一眼弘曆,厲聲道:
“你這臭小子,好好聽著皇阿瑪的話,不要在那裡多嘴多舌!”
胤禛對弘曆此刻心中大為不滿。
這個小子,平日裡還算乖巧。
怎麼今天就這麼多話?
話多也就算了,每一句都實打實的踩在了雷點上。
若不是康熙在這裡,胤禛此刻肯定幾巴掌扇到弘曆的臉上去了。
康熙皺起眉頭,看了一眼胤禛。
“朕剛剛說什麼來著?對孩子,要足夠寬仁!”
胤禛心不服口服地應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