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
“原來是他!”
“嘿,老夫早知道,他遲早都會出現!”
劉秀坐在皇位上,表情微微變幻。
王莽……
片刻後,劉秀笑了笑,道:
“也好,朕也想好好了解一下王莽。”
“對他的很多事情,朕也是道聽途說。”
“現在有了金幕,總算是能完整了解此人的一生了。”
西晉世界之中,司馬懿表情微妙,嘿嘿一笑。
“王莽,是這個廢物啊。”
司馬昭也露出不屑的表情,道:
“王莽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不過兒臣覺得,他這種廢物的人生,對咱們大晉沒有什麼參考意義。”
司馬懿瞪了次子一眼,道:
“你懂什麼?王莽對咱們大晉最有意義!”
司馬昭愣住:“啊?”
司馬師若有所思,緩緩點頭道:
“父皇說的對,王氏也是世家奪權,和咱們司馬氏頗為類似。”
“不過,據說當初王莽奪權的時候頗為平和,但大晉現在卻是內亂不斷。”
“兒臣也挺好奇,王莽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表情有些微妙。
“朕和王莽,說起來,嗬嗬。”
聽著隋文帝帶著幾分自嘲的話語,在場的大隋群臣突然安靜下來。
人人都盯著手裡的《工業革命》書籍,聚精會神地閱讀著,就當沒聽到。
楊勇乾笑一聲,道:
“父皇放心吧,大隋可不會像王莽的偽朝那樣短命。”
隋文帝哈哈一笑,灑然道:
“新朝對於漢朝而言自然是偽朝,但咱們大隋和漢朝並沒有什麼關係,倒也不必口稱什麼偽朝。”
“其實朕在讀史書的時候也是有點好奇的,究竟這王莽的腦子裡是怎麼想的呢?”
“這金幕之中的‘穿越者’……嗯,朕覺得這個視頻應該會揭開很多曆史秘辛和朕的疑惑。”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王莽盯著臟兮兮男子,冷聲道:
“此乃王家,爾怎敢在王家大門前搶奪他人子嗣,行此易子而食的慘事!”
“念在爾情有可原,我也不會不教而誅。”
“速速離開,下不為例!”
臟兮兮的男子遲疑一下,非常不甘心地拉起男童的手離開了。
瘦弱男子掙紮著站起來,隨後又跪下,對著王莽磕頭。
“多謝恩公!”
王莽看著瘦弱男子懷中的繈褓,臉上不覺露出幾分憐惜表情,說話也溫和了不少。
“餓了吧,我這有些食物,你吃飽了再上路。”
說著,王莽從懷中拿出乾糧和清水。
“慢點吃,不然你腸胃受不住。”
太陽漸漸偏西,王莽蹲在瘦弱男子的旁邊,懷中抱著繈褓,時不時逗弄一下,讓繈褓中傳出陣陣笑聲。
瘦弱男子吃飽後終於恢複了力氣,對著王莽千恩萬謝。
王莽將身上所有的乾糧都給了瘦弱男子,想了想,又隱秘地塞給男子一小袋銅錢。
“好好照顧孩子,我也隻能做這麼多了。”
瘦弱男子千恩萬謝,朝著王莽磕了幾個頭,抱著繈褓消失在了夜色中。
王莽靜靜地看著男子離去,歎了一口氣。
身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巨君,這流民如此之多,你救這對父子,有何意義?”
王莽轉過頭來,看到麵前一名穿著華麗衣物,渾身散發著酒氣的年輕男子。
【漢朝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秉政、陽平侯王鳳之子,王襄。】
王莽恭敬朝著王襄行禮,道:
“大兄,巨君之能確實隻能救一人。”
“若是大兄能說服伯父和叔父他們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便是載入史冊的無上功德了。”
王襄聞言,不由哈哈大笑。
“巨君,你莫不是讀書讀傻了?”
“這天下是劉氏的天下,黔首百姓也是劉氏的黔首百姓。”
“我王氏憑什麼散儘家財,幫劉氏賑濟災民?這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
說著,王襄表情冷下來,盯著王莽道:
“看在你是我堂兄弟的情分上,我便提醒你一句,不要在各位長輩麵前提及此事。”
“若你不信,儘管去試試,除了被臭罵一頓之外,沒有任何結果。”
王莽默然片刻,恭敬道:
“大兄教訓得是,巨君受教了。”
王襄見王莽這般恭順模樣,便笑了起來。
“算你識趣。對了,你這衣裳也過於樸素了,給彆人看到,還以為大漢第一高門王氏子弟竟然連一套像樣的行頭都沒有,敗了我王氏的臉麵。”
“等會我便讓人送十套絲綢袍子給你,你這套破舊儒衫可以扔了。”
王莽搖了搖頭,恭敬道:
“大兄,巨君得恩師教授聖賢書,謹記克己守禮之道,這奢靡享受之事和巨君無關。”
“巨君謝過大兄好意,但這些絲綢衣衫就不必了。”
王襄嘖了一聲。
“不識抬舉!”
說完,王襄拂袖而去,隻留下空氣中的陣陣酒意。
王莽躬身道:
“恭送大兄。”
等王襄離開後,王莽沒有什麼表情,也從側門走入王家大宅之中。
一路經過正堂附近,聽到裡麵傳來的陣陣呼喝聲。
“來來,喝酒!”
“哎呀,這次劃拳小弟贏了,這五名美貌婢女小弟就笑納了。”
“娘的,今日手氣不好,我要加注,五千兩白銀再來一次!”
王莽微微駐足,看向大堂。
大堂中,歌聲悠揚。
幾名美貌舞女身著輕紗,翩翩起舞。
兩旁的座位上,幾十名王氏子弟飲酒劃拳,醜態百出。
王莽回想起剛剛聚集在大門之外的那些受災流民,微不可覺地歎了一口氣。
“齊家,治國,平天下……”
他不再遲疑,快步向前。
很快,王莽走入了王家大宅一座偏僻小院之中。
在這座小院之中,一名年輕的婦人頭上插著發釵,正監督著一名男童。
男童手裡捧著一份竹簡,抑揚頓挫地念著:
“倉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勉力諷誦,晝夜勿置。苟務成史,計會辯治……”
看到王莽走進來之後,婦人趕忙起身,笑道:
“二弟,你回來了。”
男童也起身行禮:
“光見過二叔。”
王莽笑了笑,道:
“嫂嫂辛苦了,讓弟來教導光兒便是。”
等嫂子起身後,王莽坐在了男童王永的對麵,溫和道:
“永兒,你可知這倉頡篇的含義?”
王永搖頭。
王莽嗯了一聲,道:
“叔父教你。”
說著,王莽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首先是‘倉頡”二字……”
又過一會,王莽結束了教導,走入屋裡。
在屋中,一名正在織布的老婦人抬起頭來,笑道:
“巨君,你回來了。”
【王莽之母,趙氏。】
王莽恭恭敬敬地朝著趙氏行禮,這才坐了下來,道:
“回娘親的話,剛剛出去看了一下那些流民,略儘了自己一點綿薄之力。”
聽著王莽的訴說,趙氏也是歎了一口氣:
“自從宣帝故去之後,大漢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
“這才幾十年的時間,天災不斷,流民四起。”
“這世道喲,比起武帝老邁的那段時間還不如呢。”
王莽忙道:
“娘親放心,不是還有伯父和叔父他們嗎?”
趙氏默然片刻,欲言又止。
“唉,他們……”
“巨君啊,你好好讀書,將來做出一番事業,切莫讓天下人覺得我王氏隻能靠你姑母的裙帶上位。”
“你要對得起你死去父親和兄長的厚望!”
王莽恭敬道:
“孩兒謹記娘親教誨。”
和趙氏說了一會話,王莽回到自己的屋中,點燃燈火,翻開麵前的竹簡。
“……我王氏,祖上出自周天子分封之陳國,後陳完先祖入齊,改氏為田。”
“田氏代齊,至我八世祖田建而亡。”
“田建有子為七世祖田生,田生有子為六世祖田安。”
“至五世祖時,因避大漢內亂之禍,改田氏為王氏,五世祖名王始。”
字跡到這裡就結束了。
王莽沉吟片刻,提筆繼續寫道:
“……祖父陽平侯王禁,生女王政君,我姑母也。”
“姑母王政君以家人子入東宮為太子妃,後成帝繼位,得封大漢皇後。”
“成帝薨,當今陛下繼位,姑母王政君為當朝太後。”
“我王氏以外戚之族而發跡,一門五侯,顯赫一時。”
“然我父兄早亡,王氏雖貴,王莽不貴也。”
寫到這裡,王莽又沉默了許久,繼續提筆寫道:
“我當克己守禮,通曉孔孟聖賢道理,不複父母兄長之托。”
“大漢朝綱混亂,黔首百姓不得安寧。”
“我王莽,當潛心治學,明理,齊家,治國,平天下!”
看到這裡,東漢世界之中,劉秀發出了一聲毫不掩飾的嗤笑。
“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