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王莽的天下大同理想,被嬴政劉邦無情唾棄(1 / 2)

眾人都非常緊張的盯著金幕。

金幕之中其他曆朝皇帝們的回答,或許會讓整個大漢政壇格局天翻地覆!

在眾人緊張的注視下,金幕之中,一條條彈幕跳了出來。

【漢高祖劉邦:怎麼搞的,朕的後代們幺蛾子這麼多?哼,朕在這個時代,言出法隨,大臣們都不敢和朕作對!】

漢初世界,曹參大為無語。

劉邦講究的就是一個聖人垂拱,無為而治。

都已經“無為”了,能和“言出法隨”有什麼關係?

蕭何瞪了曹參一眼,示意曹參不要多嘴。

陛下愛麵子,就讓他說。

陛下的麵子也是咱們大漢的麵子,可不能讓陛下在曆朝皇帝麵前丟了這個麵子。

【光武帝劉秀:霍光,怎麼說呢?至少沒有篡位,但對大漢皇帝權威的影響很大。】

【昭烈帝劉備:比起司馬懿來說就好太多了,司馬懿這種人渣,該死一百遍。】

【魏武帝曹操:同意。】

【吳大帝孫權:同上。】

【晉高祖司馬懿:你們不要什麼破事都扯到朕,霍光和朕壓根沒有一個銅板的關係!】

【宋太祖趙匡胤:你司馬懿也不會賺銅板啊,拿這個來打比方不覺得搞笑嗎?】

漢武帝看著這些彈幕,太陽穴突突直跳。

一群不靠譜的家夥!

【漢武帝劉徹:各位,朕是問你們霍光的具體情況,你們怎麼還扯到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

【明太祖朱元璋:霍光架空了皇帝,也廢過皇帝,但他死後被漢宣帝殺了全家,這就是大概情況。】

漢武帝長出一口氣,喃喃自語。

“還是朱元璋靠得住,是個老實人。”

旋即,漢武帝雙目之中射出精光,看向了霍光。

“霍光,你現在還有什麼話說?”

霍光表情非常平靜,單膝跪地:

“臣無話可說。”

大殿之中,一時間變得安靜下來。

人人屏氣凝神,等待著漢武帝的最終裁決。

霍去病又忍不住了,開口道:

“陛下,金幕出現之後曆史已經被改變了,霍光也不會再有犯下這種錯誤的機會。”

“還請陛下看在臣的份上,給霍光一條活路!”

漢武帝默然。

衛青也站了起來,道:

“陛下,霍光之事,臣覺得明太祖隻是說了一個大概,裡麵或許還有更多的隱情。”

“若是陛下不放心,可以將霍光免去官職,終生不得出仕。”

霍光並非衛青的妹妹所生,從血緣的角度來說,霍光和衛青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但此事涉及到了霍去病,衛青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坐視的。

漢武帝並沒有去理睬衛青和霍去病,而是將目光緩緩移向了太子劉據。

“據兒,你是什麼想法?”

劉據頓時陷入了空前的為難之中。

在劉據看來,霍光成為權臣,多半就是在劉據的時代!

而且,朱元璋剛剛在彈幕裡說,霍光廢掉了一個皇帝?

劉據有些心驚肉跳,他不知道霍光廢掉的這個皇帝究竟是不是自己。

偏偏劉據又沒辦法發彈幕去詢問朱元璋或者其他曆朝的皇帝,他就沒有發彈幕的權限。

最保險的辦法,當然是建議處死霍光。

問題在於,霍光是霍去病的親弟弟。

劉據的親娘衛子夫,舅舅衛青都可以不在乎霍光,可霍去病是一定會在乎這個親弟弟死活的。

若是劉據支持除掉霍光,最壞的可能就是波及霍去病甚至衛青、衛子夫,導致劉據這個太子下台。

即便是好一點的可能,霍光一死,霍去病也必然會和劉據離心離德。

劉據的三大靠山之中,霍去病偏偏又是最年輕的!

將來衛子夫和衛青死了,劉據必須要依靠霍去病才能執掌朝政。

殺霍光也不行,不殺也不行。

殺了可能會導致太子之位被廢,不殺可能會在將來成為皇帝之後被廢。

劉據腦子裡亂糟糟的,感覺怎麼選都是前途一片黑暗!

好在他至少還保持著一點清明,深吸一口氣之後恭聲道:

“此事兒臣全憑父皇做主。”

既然怎麼選都不行,那就乾脆不選!

漢武帝對於劉據的這個回答,似乎並不意外。

他將目光重新轉向霍光,良久之後,抬頭看向金幕。

就好像霍光這個人根本不存在一樣。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王鳳的智慧,奠定了王家從一個小吏之家崛起了主宰大漢的權臣家族之基礎。】

【但彼時的他也萬萬沒有想到,他所寄予厚望的,王家第二代中看起來最沉穩、最出色的年輕人王莽,會給王家帶來怎麼樣的滔天禍事。】

【在王鳳的遺命下,王莽很快就成為大漢朝廷中樞的黃門郎,隨後又升遷為射聲校尉。】

【此時作為大司馬的王音聯手王氏其他兄弟,穩穩當當地執掌著朝政,大漢各地雖然時有災荒,但朝廷方麵也能做出一定措施應對,整體頗為沉穩。】

【王莽也得以抓住機會,培養自己的勢力,結交諸多朋友。】

畫麵中,出現了一處非常樸素的宅子。

這裡是大漢長安城最繁華的一條街,臨近皇宮所在,也是諸多達官貴人居住的地方。

王莽的宅子就在這條街的角落處。

幾輛馬車緩緩停下,隨後走下來幾個身著大漢官服,打扮貴氣華麗的官員。

這幾名官員看著麵前的宅子,麵麵相覷,露出疑惑的表情。

“各位,我們沒走錯吧?”

“這裡真的是巨君兄的宅子?”

“這條大街上,竟然還有如此寒酸的宅子?”

眼前的這座宅子,隻是粗略地用木籬笆紮了一道齊人高的牆。

“巨君兄應該沒說錯,先進去看看再說吧。”

眾人推開老舊的木門,後麵是一座小小的木製房屋。

院子裡兩三顆桑樹,馬廄裡一匹老馬,旁邊是眾人頗為眼熟,王莽每日坐著上朝的老舊馬車廂。

正前方一處勉強能稱之為大堂的小堂屋,還有三四間偏屋。

目之所及,透出的隻有寒酸兩個字。

幾名官員再度麵麵相覷,過了好一會才有人開口道:

“王氏可是如今大漢之中僅次於皇族的大家族,巨君作為王家的潛力之星,他的宅子怎麼會是這個樣子?”

另外一人道:

“王氏一門八侯,哪個家裡不是富麗堂皇,哪個不是富可敵國?”

“走錯了,咱們一定是走錯了。”

就在此時,馬廄之中走出一名衣著簡樸的老婦人,看起來應該是剛剛喂完馬。

一名官員笑道:

“這老婦應該就是宅子裡的仆人了,我們一問便知。”

“喂,那老婦,你可知王巨軍王大人的宅子是旁邊哪一棟啊?”

老婦人抬起頭,看了眾官員一眼,露出笑意。

“各位大人是來找我兒巨君的?”

“還請稍候片刻,我去喚他過來。”

說完,老婦朝著後院走去。

幾名官員如遭雷擊。

“這是巨君兄的娘親?”

“我剛還以為是他家中老仆……”

王莽急匆匆地從後院出現了,對著眾人笑道:

“各位大駕光臨寒舍,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

“請隨我進大堂一坐吧。”

眾人渾渾噩噩,跟隨王莽一同走進大堂。

在大堂邊,王莽停下來,用一旁的木桶洗了一下腳。

眾人這才注意到,王莽的腳上身上還有不少的泥土。

“巨君兄,你這是……”

王莽歉意一笑,道:

“為維持生計,在家中後院開辟了一處小小菜圃。”

“也請不起仆人打理,隻能親力親為,讓各位見笑了。”

幾名官員對視一眼,都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

“巨君兄,你可是堂堂的射聲校尉。即便不依靠王家,以你的地位和俸祿,弄一間比這好十倍的宅子也綽綽有餘了吧?”

王莽請眾人各自坐下,又有一名衣著樸素的婦人端來一些小食。

“這是內子。”王莽指著婦人對眾人介紹,眾人不敢怠慢,紛紛起身行禮。

婦人含笑回禮,她臉上不著脂粉,身上也沒有任何飾品,但那股端莊的氣質依舊證明她是真正的大家閨秀。

等婦人離開之後,王莽才笑道:

“不瞞各位說,關中這些年的災荒確實是多了一些。”

“在下作為射聲校尉,時而會奉陛下之命出長安辦事,路上見到不少災荒之民,於心不忍,便略作綿薄之力相助。”

“還有許多在長安城中的士子,他們滿懷理想而來,想要在朝堂之中謀求一官半職。”

“但長安城居住,大為不易,物價米價,皆是大漢最為昂貴。”

“我又用俸祿買了一些日用品給他們,助他們暫時渡過難關。”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我也就沒有多餘的錢糧了。”

眾人聞言,不由又是震驚,又是敬佩。

一名官員忍不住道:

“巨君兄何至於此?天下的窮人這麼多,你又如何救濟得過來呢?”

另外一名官員也道:

“巨君兄還是應該量力而為啊,救濟彆人自然是發乎善心,但你讓母親妻兒跟你一起受苦,愚弟卻是無法苟同。”

王莽灑然一笑,道:

“各位都是大漢朝堂之中的肱股,當知如今大漢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天災人禍不斷啊。”

眾人聞言,不由默然。

天災也就算了,這人禍,多多少少是和王莽所在的王家脫不開關係的。

畢竟王家這些年一直都執掌著大司馬的官職,丞相和皇帝都被王家架空了。

王莽繼續感慨地說道:

“我之前在王家大宅,就曾經目睹過流民饑餓跪在大門麵前乞食,大堂裡我的叔伯兄弟們卻在高聲飲宴談笑。”

王莽搖了搖頭,表情有些黯然,道:

“我覺得這不對,但那時的我根本做不了什麼,隻能將身上所有的銀兩和盤纏,儘可能地救活一對父女。”

“孔孟諸多先賢聖人就曾經告訴過我們,讀書人,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天下,不該是這樣子的。”

“我雖隻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卒,但我相信,這天下一定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我一般,懷抱著同樣的理想,在儘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