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隋文帝看穿劉玄,劉秀北上,王莽末日將近(2 / 2)

鄧禹策馬飛奔而至,朝著劉秀行禮。

“草民鄧禹,見過武信侯。”

劉秀表情一動,隨後哈哈大笑起來。

“鄧兄,你終於來了!”

“什麼武信侯,就如當年太學時一般,叫我文叔就是。”

鄧禹笑嗬嗬地點頭,道:

“聽聞武信侯得脫牢籠,好不容易說服了家中那些老古板,讓我北上。”

“若是君侯不棄,鄧禹願在君候帳下效犬馬之勞!”

劉秀怒道:

“鄧禹,你一定要和我這麼生分?”

鄧禹無奈,隻能道:

“文叔兄。”

劉秀這才愉快地笑了起來,重重地拍了一下鄧禹的肩膀。

說話間,另外一人從隊伍前方飛奔而來。

“鄧兄,你來了!”

正是當年劉秀、鄧禹在太學之中的另外一名故交,朱佑。

劉秀握住兩人的手,感慨萬千。

“當年分彆之時,又何曾想過,如今真有我們三人一起並肩作戰的情形呢?”

“兩位,若將來劉文叔僥幸得成大業,必定不忘今日攜手共進的情誼!”

鄧禹,朱佑對視一眼,後退兩步,朝著劉秀行禮。

“臣必定誓死效忠主公!”

畫麵中,劉秀帶著身邊的數百人手,緩緩朝著北方而去。

【劉秀前往河北,確實改變了曆史的走向。】

【他憑借著自己的名聲和能力,在各種勢力之中周旋,最終整合了整個河北政權,並以此為根基重建了大漢王朝,是為“東漢”。】

漢初世界之中,看到這裡的劉邦微微點頭。

“這小劉秀,也不容易啊。”

蕭何聞言頗為讚同,道:

“這位光武帝,年幼喪父,剛剛起事就失去了二哥和大姊,緊接著大哥也在政治鬥爭之中死亡,真可謂命運多舛。”

曹參沉聲道:

“立下昆陽之戰這種不世奇功,卻隻能帶著幾百人渡河北上,去往情況複雜的河北,簡直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麵,竟然還能被他盤活並統一了。”

陳平正色道:

“也隻有如此之多的苦難之後,光武帝方才被磨礪出來,真正成為大漢的救世主。”

“苦難果然是鍛煉出人才的最好方式。”

劉邦聞言,哼了一聲。

“老陳啊,你這番話朕聽著就不同意了啊。娘的,誰說成功一定要經曆苦難的?朕的那個後代漢武帝生來就是皇子,不也成為千古大帝了麼?”

“哦,還有秦始皇老贏那個家夥,他生下來就是大秦皇子,他的生活是朕小時候一輩子都想象不到的。”

“就他們那些人吧,經曆一點小小政治鬥爭,也配叫苦難?”

“哼,真正的苦難,是連吃的都沒有,連活下去都成問題,連思考的力氣都沒有!”

“彆人也就算了,這些個世家子、皇子們說什麼苦難,就是笑掉大牙!”

劉邦顯然心中憋著一股氣,劈裡啪啦地說了一通,然後目光落在了劉盈和劉恒兩名皇子身上。

“記住,彆總覺得自己苦,自己憋屈。”

“你們的日子,已經是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連夢裡都沒有經曆過的美好了!”

東漢世界,劉秀看著金幕中年輕的自己,不由發出感慨。

“鄧卿家,朱卿家,咱們一路以來的努力,終究還是沒有白費啊。”

鄧禹、朱佑兩人聞言,也是頗為動容。

鄧禹微笑道:

“臣當年義無反顧北上追隨陛下的時候,家族之中還有人說臣是傻子,鄧家應該去投靠劉玄那個混賬東西呢。”

“事實證明,臣才是對的!”

說話時,鄧禹不無自得。

在亂世之中,要麼成為一方君王,要麼就選擇投靠君王成為臣子。

成為笑到最後的君王,無疑是需要大氣運的。

投靠能笑到最後的君王,同樣也需要大智慧!

劉秀心中欣慰,哈哈大笑,又拍了拍麵前王莽的頭顱。

“王莽啊王莽,接下來也就是你的死期了!”

太子劉莊坐在一旁,視線注視著大殿之中的一人,若有所思。

此人明顯已經注意到了劉莊的注視,表情頗為局促,坐立不安。

他不是彆人,正是視頻之中勸說劉玄殺死劉秀大哥劉演,後來又極力勸阻劉玄將劉秀派往河北的朱鮪!

朱鮪,也就是劉秀大名鼎鼎“洛水之誓”中的另外一個主角。

曆史上,劉秀平定河北之後,就派遣吳漢率領大軍南下,進攻朱鮪把守的洛陽城。

久攻之下,洛陽城糧草斷絕,劉秀便派朱鮪曾經的部將岑彭去勸降。

朱鮪當時自知無法守住洛陽,要麼投降要麼死。

但朱鮪畢竟當年是害死劉演的主謀之一,他非常擔心自己投降之後會被劉秀以給大哥劉演複仇的名義殺掉。

劉秀便指著洛水發誓,隻要朱鮪投降,絕對不殺!

朱鮪便選擇投降。

劉秀果然沒有殺死朱鮪,還給朱鮪封了一個“扶溝侯”的爵位。

不僅如此,後來劉秀還任命朱鮪為“少府令”。

少府,就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

讓朱鮪來當這個少府令,足見劉秀的胸襟。

劉莊想到這裡,心中也不由佩服自家父皇。

劉莊僅僅是看這盤點視頻,都對李軼、朱鮪、劉玄這些害死了自家大伯的凶手恨之入骨。

劉秀作為親身經曆者,情緒可想而知。

但劉秀卻依舊能擺脫這種情緒,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恩仇,以大局為重。

劉莊心中不由湧起幾分自豪。

也隻有這樣的父皇,才能平定王莽造就的亂世,重新締造新的大漢王朝!

我要向父皇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就在劉秀經曆喪兄之痛的同時,王莽也迎來了最終的結局。】

【在得知王邑昆陽之戰的失敗後,王莽心知不妙,又立刻頒布了許多法令。】

【其中一條,就是廢除奴隸製度,讓所有男奴、女婢成為自由人。】

【王莽寄希望於這些法律能讓人心重新團結起來,讓新朝得以繼續苟延殘喘下去。】

【但大勢之下,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

鏡頭之中的長安城,已經是一片混亂。

通往城外的官道上,到處都是洶湧的人潮。

皇宮之中,一名將軍急匆匆地奔入寢殿,對著王莽急聲道:

“陛下,劉玄部叛軍先鋒已經抵達長安郊外!”

王莽坐在皇位上,形容枯槁。

此時的他,早就沒有剛剛登基時候那種意氣風發的模樣,渾身上下透露著絕望的氣息。

在王莽的麵前,還有幾位臣子。

分彆是昆陽兵敗的大司馬王邑,大司徒張邯,大司空崔發,衛將軍侯林。

至於其他人,基本都已經跑得乾乾淨淨。

王莽回過神來,看著麵前幾名大臣。

“諸位愛卿,叛賊已至,該如何是好啊?”

眾人麵麵相覷,說不出話。

對付叛賊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武力鎮壓!

可現在,新朝已經沒有任何兵馬了。

王莽見心中不開口,心中大為憤怒,一拍桌子。

“朕就不信了,難道天下就沒有忠心於朕的臣子了嗎?”

“立刻開放牢獄,征集兵馬,給朕守住長安。”

“隻要守住了長安和關中,朕一定能東山再起,平定天下這些叛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