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得意洋洋的表情,自然也被其他幾名公公看在眼裡。
張鯨咳嗽一聲,道:
“馮公公,內閣那群家夥恐怕不會允許咱們這麼做,他們可是已經騎在咱們頭上十幾年了。”
張鯨說話時,帶著幾分對馮保的吐槽。
從分權製衡的角度來說,司禮監擁有的是審核權,內閣擁有的是建議權,司禮監理當比內閣更強。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大明出了很多有權有勢的司禮監首席,內閣首輔有權有勢的反而是少數。
張居正之所以能夠權傾朝野,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馮保對張居正言聽計從。
馮保當然能聽出張鯨的諷刺,但並沒有在意,而是冷笑一聲。
“你們懂什麼,張閣老所作所為,難道對大明沒有益處嗎?”
“若是咱家親自來辦,大明能有現在這麼強大?”
幾名公公無論服氣還是不服氣,都閉上了嘴巴。
馮保說的確實是事實。
而且他們也不怎麼敢討論和張居正有關的話題。
馮保得意洋洋地開口道:
“之前張閣老在位,咱家也就忍了。現在那申時行和張四維都是些什麼東西,他們也配?”
“大家都配合一下咱家,等將來把內閣收拾完了,陛下那邊再送幾個美人過去,這大明還不是咱家幾個說了算?”
【馮保在說服了司禮監其他大太監後,很快就進行了第一次試探。】
【馮保讓手底的黨羽向內閣上奏章,要求以“保護皇長子誕生有功”的名義,將馮保封伯。】
畫麵一轉,已經是內閣之中。
張四維坐在曾經屬於張居正的內閣首輔房間中,一臉的誌得意滿。
原本這個位置應該是歸申時行的,但張四維在朱翊鈞對張居正家人下手的過程中充當了急先鋒,得到了朱翊鈞的賞識,正式接替了張居正的內閣首輔之位。
看著麵前馮保黨羽的奏章,張四維頓時一聲冷笑。
“嗬嗬,這個馮保還真是不識時務啊,他不會真看不出來陛下對他的厭惡吧?”
張四維提起毛筆,在一張小票上寫了一行字。
“閹人封伯,則大明功臣良將如何自處?此事斷不可為。張四維。”
隨後,張四維就把小票跟這份奏章夾帶在了一起,讓人一起送去司禮監那邊進行批紅。
很快,馮保就怒氣衝衝地出現在了張四維的麵前。
“張閣老,你這票擬是什麼意思?”
砰一聲,剛剛那份奏章被馮保丟到了張四維的麵前。
張四維臉上沒有任何震驚或者害怕的表情,身體微微後靠,悠然開口。
“不瞞馮公公,這件事情有違禮製,若是老夫真的票擬通過了,那禦史台和六科廊都要向陛下上奏章彈劾老夫了。”
“內閣這邊是肯定過不了的,馮公公一定想要當這個伯爺,那就請您去找陛下直接下中旨吧。”
所謂中旨,就是指皇帝繞過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這個流程,直接發出旨意對官員進行任命和賞賜。
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內閣和司禮監意見不一的時候。
按理說,皇帝畢竟是天下之主,想要用誰,賞賜誰都是可以隨心所欲的。
但內閣司禮監這套體係畢竟已經運行了百多年,早就已經成為了大明所有人心中的“程序正義”。
任何官員但凡是還要點臉的,見到皇帝的中旨也是不敢接旨的。
如果真的接旨了,這名官員接下來將要麵對的就是大明整個政壇的孤立和鄙視,這輩子的名聲、人脈全部都完蛋了。
馮保都當了十幾年的司禮監大太監,這裡麵的門道怎麼可能不清楚?他是斷然不可能接受以中旨的形式獲封伯爵的。
馮保惡狠狠地看著張四維,一聲冷笑。
“好你個張四維,你是不是忘了當年是誰在張居正麵前給你說好話,張居正才把你提拔入內閣的?”
“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咱們走著瞧!”
說完這句話之後,馮保直接摔門而去。
張四維哼了一聲,片刻之後也站了起來。
“就你馮保厲害?老夫這就去找陛下,好好告你一狀!”
畫麵一轉,張四維已經出現在了朱翊鈞的麵前。
朱翊鈞聽完了張四維的話之後,發出一聲冷笑。
“嗬嗬,庇護皇長子出生有功?”
“這個大伴是什麼意思,他是暗指宮裡竟然有人想要暗害朕的孩子,還是說朕想要害死自己的兒子?”
說到第二句話時,朱翊鈞的臉明顯有些猙獰。
張四維恭敬道:
“臣隻是覺得,這種大事情應該由陛下下旨,而不是馮公公自行讓聽命於他的那幾名言官擅自上什麼奏折討封。”
“若是陛下覺得應該給馮公公封伯,內閣這邊可以馬上走程序。”
朱翊鈞拍了一下桌子,大為不滿地開口道:
“走什麼程序,宮裡誰出生關他什麼事,他一個閹人還能生孩子不成?”
“今後若是還有這種奏折上來,你不必再理會!”
交代完這件事情,朱翊鈞又關注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清除張居正餘孽之事辦得如何了?”
張四維趕忙開口道:
“回陛下的話,張居正一黨貶官、免官、流放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三百人,更多的餘孽清除還在穩步推進之中。”
“對了,還有廢止張居正各項改革的事情也已經做了差不多三成,預計一年內基本可以廢止張居正的所有改革。”
朱翊鈞聞言,眉頭頓時鬆開,滿意地對著張四維道:
“很好,你要繼續保持下去,朕不希望大明內部將來有任何張居正留下來的東西!”
【在張四維的助紂為虐下,張居正絕大部分的改革措施基本被廢止,隻有“一條鞭法”等少數改革措施因為作用實在是太大了,就如同當年商鞅在秦國的變法一般獲得了大部分臣民的支持,不得不繼續推行下去。】
【至此,張居正嘔心瀝血十年,在大明內部推行的各項改革努力,基本宣告失敗。】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看到這裡,忍不住笑了一聲。
“這個朱翊鈞,是在自掘墳墓啊。”
說話時,載著父子兩人的龐大禦駕正在經過壽春城的街道。
這座城池是戰國時代楚國最後的都城。
楚國在戰國後期已經衰敗,就連都城也在短短幾十年裡三度遷徙。
作為楚國滅亡的地方,這座城池並沒有多麼繁華,依舊還維持著被大秦征服時那座軍事要塞般的模樣。
隻是再怎麼城防堅固的軍事要塞,在大秦雄師麵前,終究也是無用功。
扶蘇收回了打量四周的目光,有些好奇地開口道:
“父皇何出此言。”
秦始皇嗬嗬一笑,道:
“你應該還記得朕對你說過的話吧?改革成功需要什麼?”
扶蘇不假思索地開口道:
“改革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培養出一個新的、因為改革而獲益的階層。”
“隻有在新階層的支持下,才能徹底摧毀舊階層的勢力,讓國家變成新的模樣。”
秦始皇嗯了一聲,淡淡道:
“那你覺得,大明是什麼情況?”
扶蘇認真地思考了一會,道:
“雖然盤點視頻之中沒有詳細介紹,但兒臣想來,張居正的改革都已經推行了整整十年,那個改革的獲益者們應該已經擁有了一定實力。”
“嗯,改革的獲益者應該是農民……難道大明會亡於農民?”
扶蘇說著說著,聲音突然變低。
這一刻,就連扶蘇自己也不是太相信這個結果。
農民能滅亡一個王朝?
秦始皇微微一笑,道:
“農民起義的局限性就在於,他們就算能攻占城池,卻不知道如何去進行統治。”
“怎麼建立官府,怎麼劃分田地,怎麼懲治違法之人等等,這些都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們不了解的東西。”
“像劉邦那個流氓,也隻能借助蕭何曹參這些曾經在大秦官府任職的人,用大秦的舊製度。”
“但是,你要明白一點。”
秦始皇目光突然變得深邃,淡淡道:
“農民起義固然是沒有辦法建立一個王朝,可用來滅亡一個王朝,已經綽綽有餘。”
“陳勝、吳廣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張居正用十年的時間改善了大明廣大農民的生活,朱翊鈞僅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讓農民們幾乎回到過去的困苦之中。”
“大明,將會因為張居正的這個決定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扶蘇聞言愣了半晌,隨後發自內心的覺得,當年商鞅死後秦惠文王竟然沒有因此而徹底廢止變法,實在是太英明了。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眉頭一皺。
“剛剛視頻裡提到的什麼範仲淹,好像是咱們大宋的人?”
群臣麵麵相覷。
趙普乾咳一聲,道:
“陛下,範仲淹應該不是咱們這一代的人,反正臣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趙匡胤哼了一聲,道:
“朕的大宋四百年,這是金幕說的事實,很多人沒有聽到,不足為奇。”
“朕想說的是,大宋的將來竟然也需要改革,看來弊病不小啊。”
說話時,趙匡胤意味深長地看了在場的群臣一眼。
趙德芳有些疑惑。
父皇為什麼總看這些宰相們,莫非是因為這些宰相……
對了,這些宰相是代表什麼?
士大夫階層!
難道說,大宋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為士大夫階層對
趙德芳恍然大悟,視線在趙匡胤和趙普君臣臉上掃過。
很顯然,趙匡胤和趙普兩人心知肚明,才會有剛剛那番對話。
趙匡胤哼了一聲,道:
“趙卿家啊,朕最近聽說件。”
“哦,很多人都在說,大宋這是官逼民反啊。”
“不知道你這個大宋宰相是什麼看法啊?”
趙普一頭冷汗,和幾名宰相對視一眼,隨後乾笑道:
“陛下,臣等以為一定是某些貪官汙吏公器私用,壞了陛下和大宋的威名,必須要嚴加懲治。”
趙匡胤嗯了一聲,笑容越發和煦。
“那是自然。朕記得朕給你們這些丞相每年的俸祿可是不少的,你們幾年的俸祿就能在大宋買一套大宅子了,足夠豐厚了吧?”
見趙普等人點頭後,趙匡胤又淡淡道:
“所以朕想,作為大宋宰相的你們,應該不會讓自己或者族人參與到這種事情之中去吧?”
“還是說,朕也應該要在大宋之中實行一下一條鞭法,順便重新丈量一下土地呢?”
趙匡胤的話聲調並不高,但是聽在這些大宋宰相的耳中,卻如同晴天霹靂一般。
趙普有些艱難地咽了一口口水,道:
“請陛下放心,臣和幾位宰相商議一下,回去一定要嚴加懲治地方上兼並百姓土地的行為。”
“最多一年時間,臣等一定會把這種風氣給扭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