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漢朝就這麼建立了。
但問題在於,漢朝建立的時候項羽是死了,彭越、英布這些諸侯還在啊。
他們的領土,本質上還是自己統領,和劉邦的“漢”沒有一毛錢關係。
劉邦也很清楚,拿個皇帝的頭銜可以,這時候再和彭越英布等人開戰,勝負難料。
畢竟項羽也不是吃素的,楚漢爭霸中劉邦也同樣竭儘全力,最後才贏下來的。
這個時候的西漢,名義上是大一統王朝,實際上卻是西漢朝廷和彭越、英布等諸侯並存,類似於戰國末期的情況。
直到幾年後,劉邦東征西討,消滅了所有的異姓諸侯王,西漢才終於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大一統王朝。
所以,在西漢剛剛建立的這個時間點,不是劉邦不想用大秦的製度,而是西漢朝廷的國力不允許,沒這個能力。
這就是劉邦口中所言“天下大勢不允許”。
當然劉邦也不會直白地說出這些,作為一個深諳帝王之道的開國皇帝,他也隻會提點劉盈這一句。
至於劉盈能不能理解,那就是劉盈自己的問題了。
劉邦突然察覺到什麼,開口道:
“恒兒呢,怎麼還沒來?”
一旁有人回答。
“陛下,薄妃生病,劉恒殿下已經入宮探望去了。”
劉恒走進了一處宮殿中。
這處宮殿位於後宮角落,和呂雉所在的未央宮正殿相比顯得頗為寒酸。
一名四十來歲的中年婦人就坐在宮殿之中,正在織布。
她就是劉恒的生母薄姬。
“母妃。”
薄姬放下手中的針線,笑道:
“恒兒,你也有好一段時間沒來看我了,最近在丞相府那邊還好吧?”
劉恒忙道:
“一切都好,孩兒隻是碰到了一些事情,想要請教母妃。”
薄姬嗯了一聲,道:
“我知道你著急,所以裝了一下病,好讓皇後能批準你入宮見我。”
“說吧,什麼事?”
劉恒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
“母妃,你覺得父皇和蕭丞相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
薄姬聞言,陷入沉吟。
劉恒也不著急,耐心地坐著。
這位大漢代王殿下,對自己母親發自內心的敬重。
薄姬雖然出身不算好,但她的智慧絕對是當世一流。
在劉恒看來,就連薄家的幾個舅舅,在智慧上也遠不如自己母親。
薄姬思考了好一會,緩緩開口道:
“最近這幾個月,陛下平均每五天就會來我這裡過一晚上。”
劉恒聞言,不由有些驚訝。
薄姬並非什麼受寵的妃子,劉邦臨幸她的次數極為有限,所以也隻有劉恒一個兒子。
每五天來過一個晚上,這種頻率可不是一個不受寵的妃子應有的。
更何況劉恒都成年了,薄姬作為母親自然也是年老色衰。
女人哪裡有年輕的時候不受寵,老了反而變得受寵的道理?
劉恒道:
“母妃您的意思是……”
薄姬點了點頭,道:
“孩子,你得去爭一下。”
劉恒大感踟躕,道:
“母妃,可太子皇兄有皇後支持,呂氏勢力太強大了。”
薄姬笑了笑,道:
“所以陛下才會經常來我這裡過夜,所以蕭丞相才會對你另眼相待。”
其實這些道理劉恒都想過,但從薄姬口中說出,他自然而然的就信服了。
但他還是有些疑惑。
“如果父皇當真暗中授意蕭丞相支持我,那為何無論父皇還是蕭丞相都沒有和我提起過一言半語呢?”
薄姬微微一笑,臉上出現了某些劉恒看不懂的情緒。
“傻孩子,蕭何是誰?他是大漢丞相,是僅次於你父皇之下的第二人。”
“就連太子殿下,在權力上都比不過蕭丞相。”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直言不諱的跟你說,支持你去爭奪皇位呢?”
“是你得去求他,求他支持你爭奪皇位。”
劉恒聞言,不由啞然。
片刻後,劉恒道:
“若是真有機會,兒臣去求一求蕭丞相又有何妨?”
“兒臣隻是擔心,我若是當真上門懇求,卻被他拒絕,那豈不是……”
薄姬打斷了劉恒的話。
“蕭丞相會有兩個選擇。”
“第一,他不會口頭表態,但是會用實際行動跟呂氏作對,幫助你提升你在朝中的勢力。”
“第二,他會對你表示支持,也會竭儘全力的幫助你。”
“但無論是哪一個,你都不要對蕭丞相有任何怨言,明白嗎?”
劉恒點了點頭,正色道:
“娘,你就放心吧。那個位置原本就不屬於孩兒,孩兒能有機會去競爭就已經是僥天之幸了,又怎麼可能會對蕭丞相心懷怨恨呢?”
薄姬露出欣慰的表情。
“還有,等你出宮之後,這幾天找你舅舅薄昭他們商量一下,也做一些安排。”
劉恒點了點頭。
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劉恒所能仰仗的人也就兩種,一種是之前在代國王府的屬官屬吏,另外一種就是來自母親那邊的舅家人。
母子兩人又商議了一會。
臨走時,薄姬突然想起什麼,叮囑道:
“孩子,陳平和曹參的府上你都可以去,唯獨周勃的府邸你萬萬去不得。”
劉恒愣了一下,愕然道:
“為何?”
薄姬笑了笑,道:
“周勃性情過於剛直,你如今還不夠成熟,可能會得罪他。”
“另外,周勃是陛下最信任的大將,你若是和他聯係過於緊密,反而會引起陛下的疑心。”
劉恒輕而易舉地就理解了這番話。
皇權統治的根基,歸根結底就是軍隊。
一個皇子如果去勾結軍隊領兵大將,對皇帝來說絕對是觸犯了逆鱗。
劉恒突然又有些好奇。
“可曹參曹大人不也是領兵大將嗎?”
薄姬搖了搖頭,道:
“陛下前幾天和我說過,若是有朝一日蕭何死了,那曹參就是大漢新的丞相。”
“所以曹家很快就要全麵退出軍隊,至少曹家子弟不會出現在那些關鍵的軍隊職位上了。”
劉恒了然,點頭道:
“孩兒明白了,這就回去了,還請娘多多保重。”
薄姬拉著劉恒的手來到殿門口,站在那裡目送著劉恒上車離去。
直到劉恒馬車完全從她視線中消失,這位母親的臉上,才露出了化不開的擔憂。
“死裡求生啊……”
默然片刻後,薄姬對著身旁的侍女道:
“準備一下,我要去給皇後請安了。”
坐在馬車中的劉恒並沒有去正殿,而是回到自己的代王府。
他親筆寫了一封拜帖,隨後對著麵前的侍衛長道:
“派人送去蕭丞相府。”
劉恒終於下定決心,要和蕭何攤牌!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萬曆二十一年元月八日,明、朝聯軍正式發動了第二次平壤之戰。】
李如鬆表情冷峻,對著麾下眾將開口。
“開炮!”
鏡頭中,上百門大炮赫然在列。
這些大炮的製式並不統一。
有來自葡萄牙人的佛朗機炮,有形狀如老虎的虎蹲炮,還有大明本土工匠精心打造出來的滅虜炮……
這些大炮早就已經糾正好了角度,對準了平壤城的城牆。
在得到了李如鬆的命令後,大明的炮兵忙碌地裝填炮彈、火藥,隨後點燃了引信。
“轟轟轟!”
上百門大炮同時發出了巨響,炮口煙霧升騰。
諸多炮彈急射而出,朝著不遠處的平壤城城牆而去。
在軍陣之中,一群朝鮮大臣看著這一幕,一個個激動得臉都紅了。
“大明神威!”
“上國天兵,威力一至如斯!”
一名朝鮮史官坐在車上,先是被這大炮齊發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隨後回過神來,低頭奮筆疾書。
“……在距城五裡許,諸炮一時齊發,聲如天動,俄而花光燭天……”
寫到這裡,史官停筆,重新看向戰場。
就在大炮轟擊的同時,明軍先鋒已經出動。
各種衝車、雲梯,在訓練有素的騾馬、人力推動下,正緩緩朝著平壤城的城牆而去。
城牆之上,諸多倭軍火銃手在小西行長的命令下,立刻伸出火銃,開始對著城下的明軍射擊。
李如鬆哼了一聲,沉聲道:
“讓炮兵注意,壓製城上的火銃手!”
很快,明軍大炮紛紛調整角度。
更多的炮彈落下,砸在城牆上,命中倭軍的火銃手。
許多火銃手被巨大的實心炮彈砸個正著,直接變成一灘灘肉泥。
朝鮮史官看得眉飛色舞,直到手中毛筆墨水滴落衣衫,才被大腿上的濕潤感驚醒,繼續寫著……
“……倭銃之聲雖四麵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無不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