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漢武帝都能看出來的問題,作為大明整個王朝的建立者,大明軍隊的締造者,朱元璋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藍玉心中也是一跳,道:
“怎麼回事,竟然都是家將家丁,大明的邊軍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藍玉這個問題,讓大明君臣都沉默了。
邊軍,那是國家命脈!
邊軍家丁化,豈不是意味著整個邊防都掌控在邊將的手中。
這些邊將若是投降蒙古、女真,那敵軍豈不就長驅直入,包圍京師了?
甚至……
朱棣臉色難看,開口道:
“他娘的,這不是要重演安史之亂了嗎?”
眾人心中都是一跳。
節度使!
朱元璋勃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混賬東西,怎麼會把邊將弄成節度使的!”
唐末藩鎮節度使,對任何一個王朝的統治者來說都是噩夢。
坐擁兵權,統治當地,父死子繼,根本就是一個個獨立王國,和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無異。
朱高熾默然片刻,有些尷尬地開口道:
“這或許是之前朱祁鎮盤點視頻裡說的,邊軍廢弛的後續影響。”
朱棣立刻轉過頭,惡狠狠地瞪了一眼朱高熾。
“都是從你小子開始乾的好事!”
朱高熾汗顏,無言以對。
從金幕盤點來看,邊軍逐漸廢弛,還真就是從曆史上朱高熾在位時期逐漸開始的。
朱元璋此刻已經冷靜下來,淡淡道:
“也怪不了高熾和瞻基,古往今來,哪裡有百年防賊的道理?”
“若是一直把資源投入邊軍,說不定也會養出什麼怪物來。”
“歸根結底,還是得把所有的敵人都消滅,不用再維持數量龐大的邊軍,才是正道。”
朱棣聞言忙道:
“對,父皇您說得太對了。”
曆史上,朱棣五征蒙古,其實也就是這種想法。
隻要把韃靼和瓦剌全都消滅了,那大明邊防不就穩固了?
隻不過想法歸想法,現實是現實。
曆史上的朱棣確實戰功彪炳,但也確實沒有占領整個大草原,未能徹底消除隱患。
朱元璋突然一笑。
“反正現在的大明是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了。”
“但今後若是有新的邊患出現,就好像那個……嗯,滿清時期的俄羅斯。”
“大明還是要第一時間出重拳,將其徹底消滅!”
說話時,朱元璋表情淩厲。
這就是洪武大帝的氣勢!
朱棣嗯了一聲,自言自語了一句。
“娘的,總感覺教化還是慢了點,沒有滅族乾脆……”
這句話並沒有被朱元璋聽到,但就坐在朱棣旁邊的朱高熾卻聽得清清楚楚。
朱高熾嚇了一跳。
老爹最近的這個心思怎麼越來越殘暴了?
算了算了,反正爹也就喜歡打仗,將來等地盤打下來了還是讓我來治理,無妨……
不過,還是先給爹找點事情做吧。
於是朱高熾輕聲對著朱棣開口。
“爹,那個您之前讓孩兒編撰的大明版帝範,孩兒已經弄好了,晚點就讓人送到您那邊去。”
朱棣雙目一亮,嘿嘿一笑。
“好好好,俺這可得好好教育一下後世子孫,不能讓他們也傻乎乎的。”
“哼哼,俺已經想好了十八條至理名言,絕對得讓他們全文背誦!”
朱高熾嘴角一抽,突然有點同情自己將來的後世子孫。
算了,反正也不是我背!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李如鬆表情非常嚴肅,注視著麵前諸多部將,緩緩開口。
“之前我們確實是小看這些倭寇了。”
“倭寇的實力雖然不如大明,卻勝過朝鮮頗多。”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倭寇足有十萬之眾,甚至更多。我軍隻有五萬,主動尋求決戰,勝負尚未可知。”
聽李如鬆說到這裡,在場的大明眾將表情都十分凝重。
李如鬆並沒有給其他人繼續開口的機會,而是接著說道:
“不過也有一個好消息,朝鮮朝廷已經聯絡上了各地的起義軍和地方官,七天內將會有不少於五千石的軍糧運送前來,咱們的缺糧問題暫時不用擔心了。”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正麵壓迫倭軍,尋找機會……”
說到這裡,李如鬆目中精光微微一閃,卻並沒有開口說完這句話。
另外一邊,包括小西行長、小早川隆景、黑田長政等幾名軍團指揮官也聚集在了一起,商議接下來的戰略。
主持會議的元帥宇喜多秀家緩緩道:
“明軍的實力確實在我們之上,我認為我們不應該主動出擊尋求決戰,而是拖延時間讓明軍斷糧!”
“諸位的意見呢?”
小西行長有氣無力地開口。
“我沒有意見。”
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在第二次平壤之戰中就被徹底打廢了,豐臣秀吉已經傳來命令讓第一軍團接下來隻運送軍糧,不需要參與戰爭。
這位豐臣秀吉麾下能排名前五的大將,此刻心灰意冷,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宇喜多秀家看了一眼小西行長,心中暗自搖頭。
這家夥廢了。
從今往後,大倭國的舞台上再不會有小西行長什麼事了。
黑田長政同樣緩緩開口。
“那就守著吧,你們誰要是不服氣可以去和明軍主力碰一碰,反正我的第三軍團是沒興趣的。”
其他幾名軍團指揮官聞言,飛速交換著眼神。
能打不?
打個屁啊,你沒看到和明軍交戰的三個軍團長都不敢打了嗎?
也是,我這邊已經撈到足夠好處了,沒必要為了關白的領土而犧牲我家族的勇士。
很快,幾名軍團指揮官都選擇同意。
宇喜多秀家也不廢話,直接道:
“好,那我們就聯名稟報關白吧。”
還在倭國本土的豐臣秀吉接到了這份稟報之後,勃然大怒。
“八嘎,這些無能的廢物,竟然連區區幾萬明軍都打不過嗎?”
“我可是出動了十八萬大軍!”
豐臣秀吉的咆哮在宮殿中回蕩著,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低下了頭。
過了好一會之後,豐臣秀吉才平靜下來,冷冷地開口道:
“去告訴宇喜多秀家,我會增派更多的援兵和物資給他們。”
“他們可以暫時采取防守,但絕對不能給我丟掉漢城,這是底線!”
眾人很快散去,隻有豐臣秀吉的大兒子豐臣秀次留了下來。
豐臣秀次有些疑惑地開口:
“父親大人,您為何不從關東抽調兵馬去支援呢?”
這一次征討朝鮮的軍隊全都是倭國關西諸侯,關東諸侯僅僅是負責物資的供應。
豐臣秀吉看著這個自己的繼承人,表情緩和了不少,露出一絲笑意。
“關東是我剛剛征服不久的領地,必須要用懷柔的手段。”
“如果我讓他們出兵,許多關東諸侯可能會再度造反。”
“而且,德川家康那小子野心勃勃,我也不能給他在朝鮮戰爭中出頭的機會,不然將來他可能會借助戰功統合關東,成為將來我們豐臣家的心腹大患!”
豐臣秀次若有所思,又詢問道:
“那您就不擔心萬一關西軍在朝鮮損失太多,會讓德川家康野心膨脹嗎?”
豐臣秀吉哈哈大笑,油然流露出一股霸氣。
“就他?放心吧,隻要我活著一天,德川家康就永遠都是我們豐臣家族的狗!”
【在豐臣秀吉的嚴令之下,倭軍和明、朝聯軍在平壤、漢城之間的地帶,展開了激烈的衝突。】
畫麵中,兩軍在多個戰場交戰著。
曆朝曆代的皇帝看了一會,很快就敏銳地品出了和之前不同的區彆。
【漢武帝劉徹:各位發現了嗎?朝鮮軍的數量明顯增多了。】
【光武帝劉秀:武帝說得沒錯,看來收複平壤之後,朝鮮王朝這邊總算是初步恢複了一定的地方控製力。】
【秦始皇嬴政:這樣挺好的,總不能讓華夏人一直幫朝鮮人拋頭顱灑熱血吧?他們自己的仗就該自己打!】
【明太祖朱元璋:朝鮮初步恢複控製力,不但兵員數量能上來,補給問題也緩解了,其實是大決戰的機會。】
【唐太宗李世民:小朱說得沒錯。如果是朕的話,一定會找機會全殲朝鮮半島上的所有倭軍,可惜看起來李如鬆沒這個魄力。】
李世民的話,讓一眾皇帝都有些無語。
但考慮到李世民一輩子最喜歡打的就是以少勝多之戰,眾人還真沒辦法反駁。
有戰績就是這麼牛,說什麼你都得聽著!
畫麵一轉,回到了大明皇宮。
朱翊鈞皺起眉頭,道:
“這個李如鬆,膽子這麼小嗎?”
在朱翊鈞看來,李如鬆就應該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接殲滅朝鮮半島上所有的倭軍才對!
趙誌皋乾咳一聲,道:
“陛下,如今李如鬆麾下雖然也有十萬兵馬,但其中包括了五萬朝鮮軍,他們不堪大用啊。”
“對麵的倭軍數量至少在十五萬以上,李如鬆用五萬對十五萬,再想要全殲,確實是比較為難。”
朱翊鈞聞言,哼了一聲。
“就不能把更多的兵馬派去朝鮮嗎?”
張位忙道:
“五千川兵已經出發,預計在兩個月後抵達。但按照眼下的補給承受能力來算,沒有辦法再多派兵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