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大明倭國和朝鮮都很慌,魏蜀吳三國都很開心!(1 / 2)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看到這條彈幕,表情頓時變得古怪起來,一聲暗罵。

“這個朱元璋,還給他裝起來了!”

在場的大宋群臣聞言,也是頗為無語。

趙普乾笑一聲,正色道:

“陛下不必在意。朱元璋那是純純的武夫出身,他也就這點見識了。”

趙匡胤啞然片刻,看著趙普,表情非常古怪。

趙普先是疑惑,隨後立刻恍然大悟。

趙匡胤當年黃袍加身的時候,不就是後周軍的主帥?

從這一點來說,趙匡胤也可被視為武將出身。

就在趙普想著該怎麼圓回來的時候,趙匡胤已經淡淡地開口了。

“先不討論什麼出身的問題了,朕想要說的是,這個明軍過了兩百年竟然還很有戰鬥力,這一點是值得大宋學習的。”

“靖康之役,離大宋立國也就百年,你們看看大宋的軍隊被金國打成什麼樣子了!”

聽著趙匡胤的話,在場的大宋群臣頓時安靜下來。

趙匡胤沉聲道:

“朕已經決定了,必須要加大對軍隊能力的培養。”

“諸位愛卿,有意見嗎?”

幾名宰相對視一眼,各有心思。

陛下這是想要擴張武人的影響力?

不過好像也不用擔心。

大宋官場畢竟還是文官的天下。

那些武人麾下的軍隊再精銳,不還是得聽咱們這些文官的?

幾名宰相很快就下定決心,紛紛開口道:

“謹遵陛下旨意。”

趙匡胤聞言,臉上也露出笑容,看了一眼身邊的大宋太子趙德芳。

“德芳啊,這一次由你來負責輔佐楊業,把這件事情給處理好。”

這個安排,對大宋文官們來說,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太子嘛,肯定是需要在軍隊之中擁有一支勢力來支持的。

沒有軍隊,皇位怎麼可能坐得穩?

陛下的這個命令,無非就是讓太子和楊家走到一起,為太子將來登基做鋪墊。

很正常。

隻有趙德芳,隱約品出了一些東西。

前幾天趙匡胤在禦書房之中接見楊業,趙德芳可是全程在場旁觀的!

趙德芳一臉喜氣洋洋,對著趙匡胤行禮。

“兒臣謹遵父皇旨意!”

趙匡胤含笑點頭。

宰相趙普看了一眼趙德芳,突然感覺不太對勁。

但究竟是哪裡不對勁?

趙普又說不出來。

此時,金幕上的彈幕還在不停劃過。

【唐太宗李世民:嗯,明軍的戰鬥力確實可以,這倭軍整體素質是比明軍差一個檔次的。】

李世民這句話一說出來,原本想要發彈幕吐槽一波的康熙皇帝愣了一下,默默地將剛剛編寫好的彈幕全部刪除掉了。

領兵最強的兩個皇帝,朱元璋是大明開國皇帝自然在這件事情上不夠客觀,那李世民說的基本就是真理!

康熙是老了,但還沒老糊塗到在這種事情上去和李世民相爭的地步。

其他曆朝曆代的皇帝們也紛紛開口,表示讚同。

如果是在以前,不同時代的軍隊,由於戰術、裝備、敵人的不同,其實沒有太多可比性。

但自從金幕出現之後,所有朝代都已經獲得了火槍火炮。

而且還是大明的火槍火炮!

金幕之中這場萬曆戰爭,雙方使用的火槍火炮,對金幕麵前的許多君臣來說簡直不要太熟悉。

【隋文帝楊堅:還彆說,和其他盤點視頻比起來,萬曆皇帝這部盤點視頻可是讓大隋的熱兵器戰術進步不少。】

【漢武帝劉徹:沒錯,這種冷兵器和熱兵器結合的戰法,其實很適合咱們從冷兵器向熱兵器全麵過渡的時代。】

熱兵器的威力確實強,這一點不可否認。

但觀看金幕的這些華夏王朝,有一個算一個基本都是冷兵器的。

全麵換裝熱兵器,那之前訓練了一輩子的冷兵器戰術、陣型乃至將軍和士兵們咋辦?

明軍在朝鮮抗倭戰爭中體現出來這種“冷熱結合”的戰術,正好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既可以發揮熱兵器的威力,也不至於全麵否定冷兵器,讓冷兵器依舊能發揮一定作用。

等過渡個十年二十年,熱兵器各種戰法全麵成型,那些成長於冷兵器時代的將士們也老了,退出舞台了。

這不就完美過渡了嗎?

【唐高祖李淵:按照這種說法,這個盤點視頻不但不氣人,咱們是不是還得感謝朱翊鈞這小子呢?】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先是一怔,隨後都不由啞然失笑。

就連朱元璋也笑了起來,搖了搖頭。

“朱翊鈞這小子,雖然缺點實在是太多了。”

“不過,他能這麼堅定的抗倭,朕喜歡。”

朱棣也點了點頭,正色道:

“這小子不管怎麼說,至少還是有點種的!”

朱高熾聞言,表情不由變得古怪。

“皇祖,父皇,所以朱翊鈞這小子還有功勞了?”

話音落下,朱元璋和朱棣瞪了朱高熾一眼,異口同聲。

“有個錘子的功勞!”

“他就是個錘子!”

朱高熾:“……”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稷山之戰雖然明軍給倭軍創造了一定的損失,但從結果而論,明軍主動撤退的事實,給漢城中翹首以盼的朝鮮君臣脆弱心理一記重擊。】

畫麵中,李昖哭喪著臉,對著楊鎬道:

“大人,完了,倭寇要來了,王京守不住了。”

“我們快跑吧!”

楊鎬聞言,頓時哭笑不得。

“大王稍安勿躁,大明精銳儘數集中於此,斷然不可能會給倭寇任何機會的。”

任憑楊鎬怎麼安慰,李昖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搞得楊鎬不勝其煩。

楊鎬大怒之下,直接推開李昖站了起來。

“好了,大王!”

“你若是不信,本官這就點齊本部兵馬,去和倭寇拚個生死也就是了。”

楊鎬說乾就乾,還真就點起了他這個經理麾下的三千多兵馬,氣勢洶洶地出城去了。

楊鎬才剛剛離開城門,麻貴就帶著幾個親衛飛馳而至。

“楊大人,你這是乾什麼?”

楊鎬回過頭來,怒視麻貴。

“姓麻的,你若是敢攔我,你可知道後果?”

“首輔大人那邊,可沒有你的好果子吃!”

楊鎬說的正是自己的背後靠山,如今的大明首輔趙誌皋。

麻貴聞言表情頓時一滯,說話的語氣也頓時變得溫和下來。

“經理想要為國殺敵,此時下官自然是佩服的。”

“可如今漢江封凍,倭軍隨時都有可能從其他地方包抄經理的後路。”

“到那時,下官彆無選擇,隻能率領全軍出城救援經理,和倭寇決一死戰。”

“下官並不是貪生怕死,但下官想說的是,咱們若是一起把命送在這裡,對戰爭又有何益處呢?”

“哪怕是陛下知道咱們死在這裡了,恐怕也不會顧念咱們拚死作戰的勇氣,隻會責怪咱們把整個戰場給打壞了,把大明的威風給打沒了。”

“咱們的子孫後代,恐怕還要被陛下抄家流放呢。”

聽著麻貴耐心的勸說,楊鎬的心情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那現在應該怎麼辦?”

“本官都已經帶兵出城了,整座城池所有人也都看到了。”

“若是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去,本官也抹不開這個臉麵啊。”

麻貴聞言,心中也是暗罵不已。

這些虛偽的文官,搶功勞的時候何曾給過彆人臉麵。

現在好了,自己出醜了,知道要臉了?

但麻貴心中也很清楚,這件事情要是不解決的話,楊鎬指不定接下來還要搞出什麼幺蛾子來。

麻貴腦子一動,突然計上心來,如此這般對著楊鎬說了一通。

楊鎬聞言,雙目頓時一亮。

“妙啊!”

楊鎬帶著一隊明軍重新回到了朝鮮王宮之中,又一次地見到了李昖。

李昖頓時大為疑惑。

“楊大人,你不是出城去和倭寇決戰了嗎?”

楊鎬老臉一紅,但馬上就若無其事地開口。

“剛剛和麻貴將軍商量了一下,倭寇確實人多勢眾,輕易出擊恐怕隻會導致敗戰,讓漢城失陷。”

“所以楊某鬥膽,請大王和楊某出城閱兵!”

“啊?閱兵?”李昖腦子直接亂掉了。

下一秒鐘,李昖突然抓住了重點。

“出城?不不不不,予不出城,城外有倭寇,予死都不出城!”

楊鎬好說歹說,被倭軍嚇破了膽子的李昖就是不配合。

這下子楊鎬也生氣了。

你不出城去,我楊鎬的麵子不是丟到姥姥家了?

楊鎬直接朝著身後的部下們使了一個眼色。

“快,保護大王出城閱兵!”

這些部下直接一哄而上,夾著李昖就走。

李昖拚命掙紮,大叫道:

“不,予不走。予死也要死在城裡,不出城!”

這一幕,被許多路上的宮女、太監以及朝鮮侍衛們看在眼裡。

這些人頓時就慌了。

“完了,楊鎬大人把大王帶著一起逃走了!”

“倭寇馬上就要來了,王京守不住了。”

【一時間,整個漢城人心惶惶,不少心急之人聽到消息之後立刻舉家逃命。】

楊鎬強行帶著李昖出了漢城南門,來到了漢江邊上。

此刻,楊鎬的部下們已經在山上縱馬來回奔馳,營造出千軍萬馬的假象。

隨後,楊鎬大手一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