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楊鎬離職,豐臣秀吉之死,劉恒婚事的博弈(1 / 2)

聽到周升的話之後,丁應泰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丁應泰才道:

“這已經不是你第一次舉報楊鎬,也不是我第一次彈劾楊鎬了。”

“所以本官會找人核實一下。”

很快,丁應泰就分彆去見了一些軍中的將領,得到了各自的答案。

“楊經理克扣沒有克扣我不知道,但我問過其他幾個南方來的同僚,我們的軍餉確實就是比那些北方人要少很多。”

“蔚山之戰後,我聽說過有雜役冒充現役以減少統計傷亡的事情。”

“那個朝鮮國王天天和楊鎬在一起喝酒飲宴,他幫楊鎬說話再正常不過。”

【周升作為被楊鎬懲罰過的官員,本身也並非是什麼完美無瑕之人。】

【但楊鎬也確實存在對除了浙江和南直隸之外的其他南方各省將領、軍隊怠慢歧視的行為。】

【丁應泰在得到了詳實的情報之後,便又一次將彈劾楊鎬的奏折送到了京師。】

大明皇宮之中,朱翊鈞看著丁應泰的奏折。

“……撫臣楊鎬,謬妄輕浮,機械變詐,既喪師而辱國,敢漏報而欺君,倭至則棄軍士之命而潛逃,兵敗則畫屯守之策而掩罪。”

“副將李如梅貪淫忌刻,欺罔奸讒,張虐勢而淩眇將官……”

“提督麻貴,巧於避罪,而文致報章,忍於棄軍,而倉皇馳焉……”

朱翊鈞看著看著,太陽穴突突地跳動著。

終於,他忍無可忍,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混賬東西!”

“朕就知道,蔚山之戰本來應該是一片大好的形勢,怎麼連最後一座小小內城都拿不下來。”

“這些混賬之人,怎麼就沒有一個管用的!”

抬起頭,朱翊鈞冷冷地看著趙誌皋。

“老趙,這就是你力推的楊鎬,嗬嗬。”

趙誌皋的腦門上明顯出現汗珠。

“陛下,這丁應泰也不是第一次彈劾了,其中恐怕多為捕風捉影之事。”

“是嗎?”朱翊鈞冷笑著,“那丁應泰這份奏章上,七位南方將領的聯署又算什麼呢?”

趙誌皋瞬間無言以對。

朱翊鈞重重地哼了一聲,道:

“楊鎬也彆當什麼經理了,讓他滾回老家去,朕不想再看到他!”

“李如梅……哼,念在他爹和兄長對大明還算有功,他作戰也算勇猛的份上,讓他滾回遼東繼續當他的邊將,彆在朝鮮禍害朕的大明雄師!”

“好了,下去擬旨吧!”

趙誌皋戰戰兢兢地應了下來,走出大殿之外後才突然回過神來。

“咦,怎麼沒有麻貴?”

丁應泰彈劾的可是三個人啊!

趙誌皋畢竟是內閣首輔,很快明白了什麼,臉上露出了怒容。

“好小子,敢算計老夫?”

“等著!”

趙誌皋咬牙切齒地離開了。

【楊鎬去職後,朱翊鈞先任命汪應蛟,隨後又改為萬世德經理朝鮮軍務。】

【此外,更多的明軍也在陸續進入朝鮮之中。】

【同一時間,倭國方麵,發生了一件改變了曆史的事件。】

畫麵中,豐臣秀吉躺在了床榻上,一臉病容。

他虛弱地看著麵前的幾名大臣,開口道:

“去,讓加藤清正告訴朝鮮人,隻要朝鮮國王李昖向我上表致歉,我就可以從朝鮮撤出所有軍隊。”

幾名大臣恭敬應是。

德川家康表情淡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隨後立刻召集了親信們。

“關白馬上就要死了。”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親信們先是愣住,隨後不由露出了振奮的表情。

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忍不住慶幸地開口。

“看來這場戰爭終於要結束了。”

在場的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認同。

德川家康雖然是關西人,但在臣服豐臣秀吉之後受到猜忌,封地被移到了關東。

征討朝鮮之戰,包括德川家康在內的關東諸侯都沒有被豐臣秀吉獲準出兵。

不出兵雖然不會導致麾下軍隊實力損耗,但也撈不到軍功、封地和戰利品。

但,卻還要源源不斷地承擔朝鮮戰場上倭軍十多萬人的糧草和物資消耗。

對關東諸侯而言,這是一場隻有虧本,絕對賺不到一點東西的戰爭,自然都希望早日結束。

德川家康微微一笑,悠然開口。

“關白隻有一個兒子秀賴在世,但秀賴卻隻有六歲……”

德川秀忠會意,笑道:

“關白一直不是都致力於建立‘五大老’和‘五奉行’製度,給豐臣秀賴輔政嗎?”

“父親您可是五大老的筆頭,相當於明國內閣首輔的存在。”

“將來,您就是下一個張居正啊!”

德川家康聞言,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他並沒有說話,但他的心聲卻出賣了內心之中的想法。

“張居正?張居正隻不過是一個愚忠的傻子罷了。”

“我德川家康若是有朝一日當真能大權在握,自當取豐臣氏而代之,才不會像張居正一樣做個死後被清算的蠢材!”

畫麵轉到了漢城。

朝鮮國王李昖拉著楊鎬的手,不停的抹著眼淚。

“陛下怎麼就不聽予的話呢?”

“楊大人,你怎麼舍得拋棄予和朝鮮呢?”

在兩人的旁邊,諸多朝鮮大臣也同樣是依依不舍。

楊鎬表情黯然,歎息一聲。

“大王,楊鎬如今已無官身,隻不過是一介草民,當不得大王這般謬讚了。”

李昖擦了擦眼淚,異常真誠地開口。

“楊大人,你永遠都是予的朋友,永遠都是朝鮮的恩人!”

楊鎬在李昖的堅持下,坐著朝鮮國王的轎子前往城門。

到城門處,他突然愣住。

在這裡,聚集著密密麻麻的朝鮮民眾。

楊鎬不由有些驚慌,趕忙吩咐:

“怕是大明新的經理來了,我們避一下!”

便在此時,城門處的民眾已經發現了這輛馬車,頓時湧了上來。

“楊鎬大人!”

“是楊鎬大人嗎?”

楊鎬有些疑惑地從轎子的窗戶往外抬頭。

“各位……”

還沒等他說完一句話,外麵有人一聲大喊。

“是楊大人,是他!”

嘩啦啦一下子,在場所有的朝鮮民眾都跪下了。

楊鎬徹底愣住了,手足無措。

“各位,你們、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一名朝鮮老者抬起頭,雙目通紅地開口。

“朝鮮能不亡國,全賴楊鎬大人之恩德。”

“我等朝鮮子民,謝楊大人!”

在場成千上萬名朝鮮民眾,異口同聲。

“謝楊大人大恩大德!”

楊鎬看著這一幕,身軀顫抖,久久不能言語。

金幕中,字幕緩緩浮現。

【楊鎬對朝鮮人而言,並非隻是天兵大將的身份這麼簡單。】

【當第二階段的倭軍北上,兵鋒臨近漢城,朝鮮君臣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時,是楊鎬孤身前來漢城。】

【在這個最混亂的局麵下,楊鎬接手了所有朝鮮政務,憑借著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穩定了朝鮮君臣和萬民之心。】

【也是楊鎬領兵一路反攻蔚山,給了倭軍幾年侵朝戰爭中最慘痛的一次損失。】

【對朝鮮人而言,邢階、麻貴並不算什麼,楊鎬才是那個真正力挽狂瀾,拯救了朝鮮的大明天將!】

【楊鎬一生所作所為,頗多爭議。】

【但在朝鮮人的心中,他確實是來自大明的救星。】

【就在楊鎬離開朝鮮沒有多久,重病在身的豐臣秀吉性命也走到了儘頭。】

“關白!”

“關白大人!”

“爹!”

在畫麵中,豐臣秀吉閉上了眼睛,氣息全無。

這位繼織田信長之後,第二個在名義上統一了倭國的梟雄人物,走完他六十餘年的人生。

【豐臣秀吉死後,按照他生前的安排,以六歲的兒子豐臣秀賴繼承大位,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老”和“五奉行”總計十位大臣共同輔政。】

【國少主疑,師老兵疲的雙重打擊下,倭軍侵略朝鮮的戰爭再也無法持續下去。】

【更加讓在朝鮮的倭軍將領們恐懼的是,在豐臣秀吉死前,他已經下令讓大約六萬人的倭軍先行撤軍回國,還在朝鮮的倭軍隻剩下十萬左右。】

【而倭國本土則由於更換最高統治者必然會產生的權力真空期,一時間還來不及下令讓其他的侵朝倭軍回國。】

【豐臣秀吉雖然死了,但倭國方麵也知道事關重大,嚴密的封鎖了消息。】

【明軍方麵,雖然並不知道豐臣秀吉的死訊,可隨著大量部隊進入朝鮮,明軍的南征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

大明兵部尚書,朝鮮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官邢階滿麵紅光,沉聲開口道:

“各位,眼下已有十餘萬大軍入朝,各種武器裝備也已然準備完畢。”

“本官決議,即刻分兵南下,全殲倭軍!”

“東路軍,以麻貴為提督;中路軍,以董一元為提督;西路軍以劉綎為提督;水陸以陳璘為提督。”

“爾等各司其職,勝利就在眼前!”

畫麵中,明軍浩浩蕩蕩地南下,朝著被倭國占領的朝鮮南方四道之地進發。

西漢世界之中,劉邦嘖了一聲。

“朕怎麼感覺,這一次明軍還是打不贏呢?”

太子劉盈聞言,不由頗為疑惑。

“父皇何出此言?”

說話時,劉盈不忘看了一眼身旁的劉恒。

劉恒最近的表現有點奇怪,頗為沉默,基本上不怎麼開口。

這讓劉盈也比較放心了。

看起來,自己這個弟弟應該不會爭奪太子之位。

劉邦笑嗬嗬地開口。

“朕現在其實已經發現了,明軍的問題並不在於底層的將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