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李世民吐槽朱翊鈞不夠自信,國本之爭結束(2 / 2)

左右也不過是罵幾句罷了。

三十九歲的人了,還有老娘罵自己,那不是壞事,那是福氣!

看到朱翊鈞這般模樣,李太後又怎麼會不知道兒子心中所想。

她並沒有發怒,而是語氣平緩地說起了往事。

“當年你皇祖父就不喜歡你父皇,說什麼二龍不相見,你父皇從小就沒有父親的疼愛。”

“你父皇戰戰兢兢活了幾十年,大半輩子都活在恐懼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你叔叔取而代之。”

“直到你叔叔死了,你父皇才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就是這樣,你皇祖也沒冊封你父皇當太子。”

“孩子啊,你能體會嗎?你父皇一輩子都沒當過一天皇太子!”

“所以啊,他剛剛登基就迫不及待地把年幼的你冊封為太子,就是不希望你走他的老路,就是不希望你和他一樣大半輩子都如履薄冰,活得連一個普通人都不如。”

“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你父皇才享了六年的福,就丟下我們孤兒寡母走了。”

說到這裡,李太後忍不住拿出手帕,抹起了眼淚。

“常洛這孩子是乖巧懂事的,可他到了二十虛歲了,也沒過上幾天安心的日子。”

“我一看到常洛,就想起你那苦命的父皇。”

“皇帝,你真的要你的兒子也重走你父皇的老路,把你父皇的辛苦再吃一遍嗎?”

“皇帝,你太狠心了!”

朱翊鈞靜靜地聽著,看著眼前不停抹著眼淚的母後。

這一刻,無數念頭在他心中百轉千回。

宮殿之中無比安靜,隻有李太後的哭泣聲。

良久,朱翊鈞張開嘴巴,有些嘶啞地開口。

“母後的意思,朕明白了。”

“等會就讓司禮監和內閣那邊擬旨,立常洛為皇太子吧。”

【萬曆二十九年,朱翊鈞在李太後的勸說下,終於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六子朱常潤為惠王、七子朱常瀛為桂王。】

【至此,持續多年的爭國本事件最終落下帷幕。】

看到這裡,大唐世界之中,李治心情非常地複雜。

朱翊鈞最終竟然還是輸了?

父皇,果然是看透了朱翊鈞啊!

東漢世界之中,太子劉莊大為疑惑。

“朱翊鈞竟然就這麼輸了?”

劉秀笑著看了劉莊一眼。

“很難理解,是麼?”

劉莊點了點頭,道:

“兒臣覺得,朱翊鈞不應該,也不可能會輸的。”

堂堂皇帝,執政了這麼多年,根基不可謂不深厚。

雖然不召開朝會,但依舊大權在握。

甚至還剛剛平定了哱拜之亂,抗倭戰爭。

朱翊鈞這時候應該是威望極高才對啊。

怎麼會輸呢?

劉秀嗬嗬一笑,摸著胡須開口。

“朱翊鈞當然會輸,如果他能在爭國本事件中贏了,那才奇怪呢。”

“啊?”劉莊越發疑惑,忙道:

“還請父皇教導。”

劉秀嗯了一聲,顯然對於劉莊的這種態度頗為滿意,開口道: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在朱翊鈞拒絕召開朝會那一刻起,他就必敗無疑了。”

劉莊還是不懂。

劉秀也不生氣,耐心解釋。

“皇太子的冊封,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必須要得到天下臣民的認同。”

“都說皇帝受命於天,是天子。這句話啊,誤導了很多人,也包括朱翊鈞。”

劉秀說到這裡,表情突然變得嚴肅。

“天下臣民承認你是皇帝,你才是最尊貴的皇帝。天下臣民若是不承認你,那你就算坐上了皇位,也隻能成為下一個王莽。”

“朱翊鈞自己不上朝,完全斷絕了臣子之間的聯係。”

“作為一個皇帝,竟然和臣子老死不相往來,何其愚蠢。”

劉莊陷入沉思,片刻之後道:

“父皇的意思兒臣好像明白了,朱翊鈞不和臣子們聯係卻和臣子們對抗,反而導致臣子們彆無選擇,必須支持朱常洛?”

劉秀笑嗬嗬地點頭。

“對啊。眾所周知,父親最疼愛的兒子,一定是最像這個父親的。故而,朱常洵將來一定和朱翊鈞大差不差。”

“臣子們不是傻瓜,一個不上朝的朱翊鈞還不夠,還要再來一個和朱翊鈞一模一樣的朱常洵?”

“反之,如果朱翊鈞能在朝政大事上積極和臣子們溝通,聽取臣子們的意見,臣子們就會發自內心地覺得他是一個明君。”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會拒絕一個很像朱翊鈞的下一任皇帝呢?”

“這國本之爭歸根結底,和朱常洛、朱常洵這對當事人兄弟沒有什麼關係。”

“要說誰把這件事情給搞砸了,那個人也隻能是朱翊鈞本人。”

聽完劉秀的話之後,劉莊總算是徹底明白了。

“原來如此。”

最開始,並非所有大臣都站在朱常洛那邊。

皇帝立嫡長子是規矩,但規矩是人定的,又不是不能改!

彆的不說,就朱翊鈞的爺爺嘉靖皇帝在位時,兩名皇子不也都有機會成為太子乃至登基?

想到這裡,劉莊忍不住道:

“那為何嘉靖皇帝想選誰就選誰,朱翊鈞卻不行?”

劉秀哈哈地笑了,看向金幕中朱翊鈞的眼神裡,帶著幾分不屑。

“當然是因為朱翊鈞這小子的帝王權術,比他爺爺嘉靖差遠了!”

劉莊今天腦海之中疑問不少,乾脆一口氣問個痛快,便道:

“父皇是怎麼知道的?嘉靖皇帝也沒有在之前的盤點視頻之中出場過啊。”

劉秀灑然一笑,道:

“是沒有看過,但兩個人足夠證明了。”

“高拱在嘉靖年間就已經是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在嘉靖年間也已經是朝中大臣,隆慶年間立刻就進入了內閣。”

“高拱主持的改革可圈可點,張居正更是被金幕稱為大明第一賢臣。”

“嘉靖能把這兩名賢臣留給自己的子孫,足以證明這位皇帝在識人之道上是有理解的。”

“朱翊鈞呢?自從張居正死後,金幕中這麼多內閣首輔和大學士,有一個能用的嗎?”

“全是廢物。”

劉秀說到這裡,平靜開口,給自己剛剛那番話做了一個總結。

“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不是萬曆朝沒有千裡馬,是他朱翊鈞看不到,用不來!”

劉莊心悅誠服,連連點頭稱是。

仔細一想,劉莊突然覺得,其實自己的經曆,也能和朱翊鈞做對比。

原本東漢的第一任太子並非劉莊,而是當時的皇後郭聖通所生的長子劉疆。

後來劉秀動了廢太子的心思,便先廢了郭聖通的皇後之位,又廢掉了劉疆的太子之位。

最後,劉莊的生母陰麗華成為皇後,劉莊也成為皇太子。

仔細想來,劉秀換太子的過程中,可是廢掉一個皇後和一個前太子。

這背後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朱翊鈞呢?

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隻不過是一個宮女,區區恭妃的名號還是生了朱常洛後補封的,娘家也是普通老百姓。

郭聖通出身的郭家可是河北正兒八經的郡望大族,郭聖通的外公更是西漢真定恭王劉普。

當年要沒有郭家的鼎力支持,劉秀孤身前往河北,哪裡有那麼容易把河北拿下?

毫無根基的王氏和東漢王朝的開國股東郭聖通相比,差得太遠,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就這樣,劉秀還是廢掉了郭聖通和其子劉疆。

朱翊鈞卻搞不定王氏的兒子朱常洛……

隻能說,劉秀和朱翊鈞之間的帝王權術差距,恐怕也是跟郭聖通和王氏之間的差距一般。

一個天,一個地!

劉莊突然無比慶幸。

還好,朱翊鈞不是我的父皇。

要不然,我豈不是成了另外一個朱常洵了?

金幕中,畫麵繼續播放著。

文武百官站在一起,竊竊私語。

“怎麼回事,冊封太子可是大事,陛下竟然把太子和幾個皇子的冊封儀式搞在了一起?”

“嗬嗬,陛下國本之爭輸給了咱們,就讓陛下發泄一下又有何妨?”

在眾人的注視下,已經多年不上朝的朱翊鈞出現了。

對許多這些年才入朝為官的官員來說,這位皇帝的麵孔是極其陌生的。

沒見過啊。

不過,眾人還是規規矩矩地行禮。

隨後是太子朱常洛的冊封儀式。

朱翊鈞板著臉,麵無表情地進行完整個儀式。

看著朱常洛戴上太子冠冕,群臣都非常激動,歡呼不斷。

“見過太子殿下!”

等到福王朱常洵的冊封儀式,朱翊鈞頓時露出笑容,還拉著朱常洵聊了一會。

群臣安靜地看著這一幕,鴉雀無聲。

不少人乾脆仰頭望天,仿佛麵前的這一幕全然不曾存在。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爭國本事件結束了,朱翊鈞這個皇帝也輸了,那這件事情就應該徹底過去了。】

【朱翊鈞應該重新成為一個正常的皇帝,進行朝會等各種禮儀活動。】

【然而他們錯了。】

朱翊鈞回到皇宮之中,一臉憤恨。

“這些家夥,實在是欺人太甚!”

“朕都已經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他們竟然還要逼著朕上朝,想要在朕麵前炫耀他們的勝利,嘲諷朕的失敗!”

“朕不會再上朝了,朕不但不上朝,朕還要這些該死的臣子發爛發臭,讓他們永遠得不到升遷,讓他們人生的希望和前途徹底斷絕!”

【於是,在國本事件結束後,朱翊鈞不但沒有如群臣所希望的那般“迷途知返”,反而變本加厲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