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已經陷落兩年了,還能組織起十萬以上的義軍。”
“這麼好的群眾基礎,隻要隨隨便便派出一員大將北上,就能輕而易舉地實現一呼百應,讓河北地區重歸華夏。”
“這種事情甚至都不需要大宋朝廷花費多少資源,他們怎麼就不願意去做!”
“這個混賬趙構,真是氣死朕了!”
劉莊驚訝地看著劉秀。
在劉莊的印象中,自家父皇可是很少發這麼大的火。
看來,趙構是真把父皇給惹毛了啊。
劉秀一氣之下,發了一條彈幕。
【光武帝劉秀:這個趙構真是把朕惡心到了,河北這麼好的地方,這麼好的老百姓,在他心裡就一文不值嗎?】
【魏武帝曹操:誰說不是呢?河北騎兵可是大漢最優秀的騎兵,平原又是最有利騎兵發揮的地形,這趙構怎麼想的?】
【漢武帝劉徹:膽小如鼠的東西,給朕看笑了,沒想到華夏還能有這麼慫這麼廢物的皇帝。】
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彈幕紛紛飄過,無一例外都是對趙構的瘋狂吐槽。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臉色非常難看。
“這個趙構,這個趙構!”
趙構雖然確實不是趙匡胤的後代,但如今大宋被瘋狂嘲諷,趙匡胤這個開國皇帝的臉麵也掛不住啊。
趙匡胤怒氣衝衝地對著楊業開口道:
“快,立刻再去組織一次對東北地區的清剿,把還活著的女真人通通給朕殺了,氣死朕了!”
楊業欲言又止。
大宋這些年進行得最頻繁的軍事活動,就是對東北長白山地區的女真人一次又一次清剿。
前兩次效果斐然,女真人被宋軍殺得人頭滾滾,長白山之中到處都是鮮血流淌。
但接下來的幾次,成效就比較有限了。
原因也很簡單,女真人都被殺絕了!
在之前幾次屠戮中僥幸生存下來的女真人,也不敢繼續在大宋境內停留,紛紛朝著黑龍江以北遷徙。
如今這個世界上還活著的女真人,絕大部分都在北方的西伯利亞地區,大宋東北的女真人是真所剩無幾了。
不過看到趙匡胤這麼氣憤,楊業還是趕緊答應下來。
“陛下放心,樞密院這就和兵部協調安排下去,一定用最快的時間發動一次清剿軍事行動。”
唐初世界之中,李淵悠閒地坐在一條遊船上,注視著麵前的金幕。
“沒想到啊,這些靺鞨人的後代居然還真能在中原作威作福呢。”
“嗬嗬,朕總感覺,華夏王朝是一代不如一代嘍。”
李淵的話,引來一旁的幾名宰相連連點頭。
裴寂開口道:
“誰說不是呢?靺鞨對大唐來說,隻不過是一個隨隨便便出兩三千人就能搞定的弱小種族。”
“沒想到靺鞨的後裔女真人,竟然都能強大到這種地步。”
雖然現在還是唐初武德年間,但在金幕出現之後,大唐已經掃平了整個漠南漠北,也征服了整個東北地區所有異族,包括黑龍江以北的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正是女真在大唐時候的稱呼。
李世民沉吟片刻,開口道:
“父皇,兒臣覺得單單是征服這些種族還不行,必須要像之前華夏諸多先輩一樣,用文明將這些異族全部同化。”
“如此才是真正長治久安之策。”
李淵有些好笑地看了一眼李世民,道:
“世民啊,咱們大唐把那些異族搶奪得這麼厲害,他們真的願意融入華夏麼?”
唐軍作戰時是真的勇猛,但打完仗之後對占領地的劫掠同樣也是刮地三尺的級彆。
李世民笑了笑,道:
“父皇不必擔心,以前咱們華夏的先輩也是這麼做的嘛。”
當年周武王分封一千諸侯,絕大部分的諸侯都是在異族盤踞之地開拓。
為啥周朝的諸侯國一開始沒有明確的國界線,是因為他們不注重地盤嗎?
當然不是。
周朝的諸侯們分封,並不是說你被周天子授予封地,去了那裡,當地的商朝移民以及各種夷狄就趕緊上門倒頭就拜,該交稅交稅該出兵打仗就出兵。
恰恰相反,周朝諸侯們抵達封地的時候,麵對的局勢是——舉世皆敵。
除了諸侯自己建立的城邑內部是安全的,出了城就完全沒有安全可言了。
所以諸侯的封地,其實就是一個個殖民地定居點。
大家的地盤都隻限於城邑之中,那討論什麼國境線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以在周朝早期,就把城裡居民稱為“國人”,表示是自己人。
城外的就是“野人”,表示不是自己人。
這也是為什麼在周朝早期的地圖中往往隻標注諸侯所在的城邑,不標注諸侯國疆域國境線的原因。
那時候壓根就沒有國境線這種東西,出了城就等於出國了。
隨著時間的過去,諸侯們憑借著各種手段(主要是戰爭),逐漸地以城邑為中心向四周征服,漸漸地擴大了自己實際統治的地盤。
在這期間,城外的商朝遺民和異族當然也不是沒有反抗。
但周朝分封製體係本身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而生的。
諸侯被攻擊,就向附近的諸侯求援。
附近的諸侯加一起也搞不定,就向擁有當地一大片區域征伐權的大諸侯國(一般就是指公爵國)求援。
實在連大諸侯也搞不定了,那就得請求周天子的支援了。
這樣一來,一個看似弱小的周朝城邑,實際上卻擁有了來自封地附近其他小諸侯國、大諸侯公爵國乃至周天子的保護。
而無論是商朝遺民還是各種異族,那都是一盤散沙,根本就無法和周朝這個成熟的殖民開拓體係進行長久對抗。
周朝就是憑借著這個精妙至極的體係,從一個僥幸攻入商朝都城得到天下霸權的關中小國,一步步地成長到了勢力蔓延到全天下的華夏大王朝。
這個時間段中,周天子是非常強大的。
為啥?
因為周天子可是實打實的控製了關中和洛邑這兩大塊領土。
周天子的地盤,是從城池到野外,全部都歸天子統治,裡麵的所有異族早就被清掃一空了。
周天子的地盤已經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領土,擁有了國界線,對國界線內的每一寸領土都能進行有效掌控。
而諸侯們的地盤局限於城邑圍牆之內,僅僅是“城中之國”。
出了城你彆管什麼侯爵公爵一樣啥也不是,拿什麼和周天子抗衡?
你要是不聽話,周天子分分鐘攻破你這座城池,殺你全家老小,換另外一個聽話的來繼續當諸侯就行。
直到諸侯們的實際控製區域從城邑之中蔓延到城外,並正式和其他諸侯交界了。
這個時候,國境線才終於有了實際上的意義,才開始在地圖上被標注出來。
當然這樣一來,諸侯們的封地也從“城中之國”進化到和周天子一模一樣的真正國家,那麼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就僅僅是疆域的區彆了。
到這裡,擁有野心的大諸侯國們隻需要不斷吞並小諸侯國,讓自己的疆域膨脹起來,就可以和周天子討價還價,甚至擁有超越周天子的實力了。
剛巧此時又出現了周幽王和周平王這一對活寶父子,讓周天子丟掉了麾下最重要的一塊地盤關中。
於是,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時代便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這並非孔夫子哀歎的什麼“禮樂崩壞”導致後人道德不如前人,就是單純的實力轉變導致地位轉變罷了。
諸侯強了,周天子弱了,那諸侯憑什麼還要繼續當狗聽你周天子使喚,任憑天子和王室予取予求呢?
無非人性使然。
孔夫子畢竟是那個時代的人,身處局中,也無法了解整個時代的全貌,很難擺脫身上時代的局限性來看待這種變化,也屬正常。
但作為不處於局中的後人,擁有那個時代大量史書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的李世民,憑借本身的才能就可以輕易地看透這一切。
李世民說起這件事情,意思也很明顯。
就是希望向東北、漠北等地派出大量的殖民者,逐漸地同化當地,讓當地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李淵聞言,不由有些疑惑道:
“世民啊,你總不可能在外麵分封吧?”
這不是開時代的倒車嗎?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來。
“父皇誤會了,都這個時代了,怎麼可能會分封呢?”
“臣的意思是,以朝廷的力量在當地建立城邑,用朝廷的資源去推動征服和同化便是了。”
現在大唐朝廷能動用的資源,包括軍隊和物資在內,比周天子強了何止百倍?
周朝分封製度中需要幾百年才能初步實現的同化,大唐最多也就幾十年,兩三代人的時間也就足夠了。
這就是時代進步的力量!
李淵點了點頭,笑道:
“好好好,你和三省六部商議一下,早日做出安排吧。”
李淵現在也想開了。
既然兒子是千古大帝,那就讓他放手去乾。
朕也不用考慮太多,反正考慮多了也沒用,也打不過世民這小子。
那就好好維持父慈子孝的局麵,安享晚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