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趙構一心求和讓趙鼎都傻眼了,趙匡胤正式確立新製度!(2 / 2)

帶著這種疑惑,兀林答讚謨結束了這次會見,帶著其餘幾名金國使者離開大殿。

金使剛剛一走,大殿之中就炸開了鍋。

大臣馮時行忍不住站出來,大聲道:

“陛下,世人至孝,當援引漢高祖杯羹之說。”

“如何能因先皇尚在北麵,而處處割讓國土舍去金錢,何其不智!”

若是平時,麵對這樣的當麵詰問,趙構早氣得跳腳。

但今日,為了早日達成和議,趙構卻沒有還嘴,而是一臉慘然地開口:

“杯羹之說,朕不忍聞。馮卿,如何能陷朕於不孝!”

馮時行頓時啞口無言。

其他官員也紛紛支持馮時行,各種言論。

主要還是趙構剛剛的讓步,實在是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又割地,又賠款,又稱臣,還要一年四季都派人去給金國皇帝請安。

比起曆史上寇準主持的澶淵之盟,這和約簡直就是“下跪之盟”。

這不單單是主戰派受不了,主和派也受不了啊。

求和歸求和,也沒讓你下跪啊!

然而,麵對官員們的抨擊,趙構將演技飆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要麼就是哭,要麼就是邊哭邊反問:

“卿家想要陷朕於不孝,讓千古後人都來戳朕的脊梁骨嗎?”

搞得眾人都無奈了。

樞密副使王庶見狀,心中怒火再也無法控製,站了起來,沉聲道:

“陛下,臣一直都說,抗金唯有三策。”

“上策者,直接拘留金使,奪金國意氣,命大將北伐破之,可定江山。”

“中策,當念宋金兩國不共戴天之仇,勿見其使。”

“下策,暫時示弱,待以厚禮,等其出界,則命大軍隨後突襲金國,趁其不備。”

“今日臣再將這三策提起,還請陛下明鑒!”

大宋世界。

聽著金幕中傳出的王庶話語,坐在皇位上的趙匡胤心中微微一動,環視一圈群臣。

“諸位卿家,爾等覺得王庶的建議可行嗎?”

趙匡胤的話說出來,眾人麵麵相覷。

這種氛圍很顯然讓趙匡胤很不滿意,皺眉道:

“滿朝文武,為何都支支吾吾?”

“楊業卿家,你先說!”

楊業是如今大宋的頭號戰將,這也是趙構點名讓他來說的原因。

楊業苦笑一聲,道:

“若是以臣的意見,其實隻需要堅定地支持嶽飛北伐,收回中原不在話下,甚至滅亡金國都有可能。”

趙匡胤聞言微微點頭。

嶽飛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雖說嶽飛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統領大軍和金國交戰,但大宋世界君臣心中都非常堅定的相信,嶽飛能贏!

不贏也得贏啊,不然大宋的臉是真要被丟光了。

看完盤點到現在,有印象的大宋名將也就一個楊業,加上現在的嶽飛。

韓世忠、吳玠勉強算是半個。

楊業已經被趙光義的騷操作坑死了,若是嶽飛也打不過女真人,大宋君臣的心態真會當場崩掉的。

太子趙德芳吐出一口氣,帶著幾分自我打氣的意思開口道:

“嶽飛能行,一定能行。”

楊業點頭道:

“是啊,嶽飛出馬是能行的,可嶽飛沒機會啊。”

“陛下,臣覺得王庶的計策其實也挺好的,可趙構恐怕是不會采納其中任何一計。”

此話一出,趙匡胤和趙德芳父子的臉色都變得僵硬。

楊業說的其實一點都沒毛病。

計策再好,拍板的人不采用,有什麼意義?

計劃成不了現實,那就隻能是虛無縹緲的“如果”。

討論“如果”,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趙匡胤吐出一口氣,環視一圈在場眾人,沉聲道:

“還是得加強軍事,必須要加強!”

群臣齊齊點頭。

就連一直以來都對武將沒好感的許多文官,也認同了這個看法。

實在是趙構這一路過來的曆程,太屈辱了!

又不是每個文人都沒有血性。

正常的華夏人,讀曆史上的輝煌事跡越多,就越接受不了趙構這個屈辱的大宋。

是,趙構確實是後代大宋,不是現在的大宋。

可他們難道希望子孫們生活在那樣的大宋嗎?

一個隻能卑微求和,一個有血性的臣子會被瘋狂打壓的年代?

答案當然是——不。

沒有人願意讓子孫後代生活在那樣的大宋之中。

那就必須改。

從現在開始改。

大宋必須要擁有一支足夠強悍的軍隊。

必須要讓這個世界的所有國家都臣服在大宋的腳下。

趙匡胤露出滿意的表情,道:

“從今往後,節度使重掌兵權。”

“每個節度使的任期不得超過五年,五年後必須調動。”

“大宋宰相職位定額為六人。左相、右相、樞密使為正宰相,再設一名參知政事、兩名樞密副使為副宰相。”

“政事堂更名為軍機處,所有宰相均兼任大宋軍機處軍機大臣,輪班向朕稟報軍國大事。”

“另設立十二名軍機處參事,參事負責協助宰相處理事務,每名宰相領兩名參事,參事應兼三省長官職務。”

“樞密院和三省同級,負責天下兵馬演練,作戰。”

“兵部依舊受三省領導,負責會同樞密院協商將領調動,以及後勤事宜。”

“禁軍除留十萬人守衛京師外,其餘應該輪番衛戍邊疆,取代邊軍職責。”

“邊軍全部撤銷,並入禁軍之列進行重新整編。”

“廂軍不再常設,若逢災年可以由當地三司使稟明朝廷,臨時設置。”

“最長以三年為期,災情穩定之後便可遣散廂軍士兵,擇其優秀者加入禁軍,其餘發還家鄉。”

聽著趙匡胤有條有理的一番長篇大論,在場的諸多大臣們心中也是震動。

就這一連串的東西,顯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來的,必然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

趙匡胤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隻不過趁著今天這個機會公布出來。

這就是大宋開國皇帝的能力!

這些規定也和之前的有所不同。

但這也很正常。

畢竟大宋立國這些年,許多規章製度也經常產生變化。

尤其是在金幕出現後,各種大大小小的變化在大宋更是習以為常。

幾乎每一部視頻看完,大宋內部都會產生一些變動。

有些是涉及到比較具體的某個大行業,比如商業經濟。

也有些是涉及到整個國家總體,就好像今天的軍隊改革。

眾人對視一眼,齊聲道:

“陛下聖明!”

就連沈義倫這樣的宰相也沒有反對。

在趙普離職之後,又有兩名宰相“被離職”。

如今大宋政事堂之中,隻剩下沈義倫和薛居正兩位文官,再加上楊業一個武將。

可如今大宋疆域比開國時擴張了何止十倍?

楊業主要負責的還是軍隊方麵,內政事實上隻有沈義倫和薛居正兩個人。

兩個人處理這麼多事務,就算是三四十歲的盛年男子都難以承受,更何況沈義倫和薛居正都是五六十歲的老者。

眼下宰相能再加一個,還有軍機處參事幫忙處理事務。

簡直就是再好不過了。

這一次趙匡胤對軍機處的設計,也一定程度上考慮了大宋的國情,沒有簡單粗暴的照搬大清。

對士大夫的利益並未全部剝奪,甚至還保留了兵部的權力,來讓士大夫能製衡軍方。

這已經是對士大夫們而言最好的方式了。

在看完靖康之變,以及現在的趙構視頻後。

士大夫階層之中的許多有識之士也意識到,完全讓文官士大夫掌控軍政是不可行的。

專業的事情還是得專業的人來做。

否則,看看趙構就知道會讓國家變成什麼鬼樣了。

故而在沈義倫、薛居正為首的宰相們讚同下,這一次大宋的大規模改革細化,也是轟轟烈烈的再度展開。

趙匡胤見得到通過,也是長出一口氣,露出笑容。

曆史就是曆史,發生了就沒有辦法改變。

但至少,朕可以改變現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