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除了連聲告饒之外,就是瑟瑟發抖。
“兒臣、兒臣真的沒想到會是這種樣子……”
武則天怒不可遏地打斷了長平的話。
“你是想不到,你滿腦子想的隻有建功立業,滿腦子就是巴不得朕早點死,你好當你的女皇大帝!”
這句話就是純純的誅心之言了。
長平聞言直接麵無人色,各種求饒。
狄仁傑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心中也覺得有些不妙,趕忙開口道:
“陛下,皇太女殿下也是無心之失,還請陛下不必過於苛責。”
武則天重重地哼了一聲,怒道:
“不必苛責?這蠢材,不知道壞了朕多大的事!”
武則天雖然已經登基多年,但大唐複國勢力可從未真正平息。
明麵上的背叛已經給武則天鎮壓下去了,但暗地裡的串聯那是一直都有。
任憑武則天建立的“麗競門”再怎麼挖地三尺,每年抓住上千人也好,大唐複國主義者依舊還是源源不斷。
根源就在於,武則天靠的是庶族和中小地主等“寒門階級”的支持。
而大唐立國的根基,是世家,也就是“豪門”。
為了穩固基本盤,武則天必須不斷地打壓世家豪門,提拔寒門子弟。
哦對了,這豪門和寒門其實都是有錢人。
用現代的話術來說就是億萬富翁(豪門)和中產階級(寒門)之間的爭鬥,和苦哈哈的底層老百姓打工人沒有一毛錢關係。
老百姓能活著就不錯了,還想有門呢?
沒門!
有這種基本盤在,大周境內的豪門世家和武則天注定對立。
豪門世家當然就想要搞掉大周王朝,光複對豪門世家極為友好的大唐王朝。
當然,政客們都喜歡又當又立,用“忠誠”的名義光複大唐,對豪門世家來說更顯得正氣凜然。
這是雙方之間的根本利益衝突,兩邊都不可能對另外一邊做出任何妥協。
結果要麼就是大唐複辟世家重掌大權,要麼就是武則天把世家豪門斬儘殺絕。
武則天殺了一批又一批世家,但世家能在大唐掌權幾十年也不是白給的,抵抗同樣激烈。
在不能鬨出內戰的情況下,武則天也隻能步步推進。
好在金幕的出現,給武則天巨大的幫助。
完善的科舉製度和商業經濟發展,給了寒門庶子比以前翻了幾十上百倍的機會。
寒門子弟這些年不斷上位,憑借著人海戰術大量擠占了世家子弟的官位。
世家的衰落在武周已經出現苗頭,最多二三十年就會徹底衰微,再也無法和武周皇帝作對。
偏偏就在這種時候,長平捅了這麼大的一個簍子出來。
作為皇太女,帝國將來的接班人,這件事情對武則天有著巨大的負麵影響。
世家一定會趁此良機大力抨擊武周,會借著這個機會名正言順地爭奪更多的資源,延緩衰落的時間。
這甚至可能會讓世家死而複生!
事情搞到這個樣子,武則天怎麼可能不生氣?
“滾,滾出去!”
聽著武則天的痛斥,長平隻能灰溜溜地起身離開。
狄仁傑見勢不妙,也趕忙借口去賑災,腳底抹油。
老狄可是個又圓滑又會辦事的,跑路脫身的本事不要太強。
不然狄仁傑也沒辦法在武則天手底下乾這麼多年,還不被來俊臣那些酷吏放倒。
武則天一個人安靜地坐了一會,突然看了一眼上官婉兒。
“去,把李……嗯,武隆基那個臭小子找來見朕。”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嶽飛的奏章很快就送到了趙構的禦案麵前。
趙構看完這份奏章,心中頓時來氣,怒道:
“這個嶽飛是什麼意思?”
“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辭官來對朕示威是吧?”
“他真以為朕不敢撤了他?”
一連串的反問句,充分凸顯了趙構的憤怒。
兩名宰相趙鼎和秦檜站在一旁。
秦檜聞言便道:
“陛下,嶽飛這般行為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必須嚴加懲治,不能助長這股對抗朝廷的歪風邪氣!”
趙鼎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道:
“陛下,嶽飛隻不過是性格剛直,並無任何對陛下和朝廷的不忠之意。”
“眼下和談關鍵時刻,若是罷免嶽飛,恐怕會讓金國再度激發南下的狼子野心,還請陛下明鑒。”
趙構聞言,臉色微變。
罷免一個嶽飛對趙構來說沒啥。
事到如今,趙構心中對嶽飛的信任基本消耗殆儘。
反而是嶽飛各種行為,讓趙構對嶽飛越發厭惡。
可嶽飛的重要性也的確擺在這裡,是鐵一般的事實。
趙構歎了一口氣,道:
“朕明白了。趙卿家,你用朕的語氣擬旨,安撫一下嶽飛,讓他儘快趕來行在吧。”
趙構甚至都懶得親自寫詔書給嶽飛進行安撫了。
【嶽飛的辭官奏折很快就被大宋朝廷方麵打回。】
某座驛站中,嶽飛繼續奮筆疾書。
一旁跟隨的長子嶽雲都愣住了。
“爹,您還要繼續辭官啊?”
嶽飛點了點頭,沉聲道:
“要麼準我辭官,要麼允我北伐。”
“我已經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嶽雲遲疑片刻,忍不住道:
“爹,這樣和朝廷直接對抗,會不會不太好?”
嶽飛現在可是四大將之一,身兼武勝軍節度使和定國軍節度使,為大宋鎮守一方。
作為嶽飛長子,嶽雲最擅長的是戰場之事,但對朝廷的規矩也並不陌生。
嶽飛表情嚴肅,看了嶽雲一眼道:
“我自然知道陛下和宰相們看到這些奏折心中不喜,但這些奏折都是為了大宋天下的子民而上。”
“你祖母讓我精忠報國,報的是大宋,忠的也是大宋,而不是某幾個人,懂嗎?”
嶽雲沉默片刻,輕輕點頭。
“孩兒受教了。”
嶽飛吐出一口氣,將奏折封好,有些出神地看著北方的天空,好一會才輕聲道:
“若不是無可奈何,誰又願意鬨到現在這種地步呢?”
“有些事情,就算大家都不高興,還是要去做的。”
另外一邊,韓世忠的節度使官衙中。
“嗯,嶽飛一邊刻意拖慢行程,一邊不停向朝廷上奏章,而且都被發還?”
聽完了心腹的稟報之後,韓世忠沉吟良久,對著麵前的幕僚開口道:
“等嶽飛抵達行在之後,本官再從楚州出發。”
韓世忠的官衙楚州,在被召集的三路大將之中,離行在臨安府是最近的。
在場的幕僚們聞言,表情各異。
一名幕僚忍不住道:
“大帥,那嶽飛自己不想乾就不想乾了,您何必要替他分擔呢?”
另外一名幕僚也道:
“大帥早日前往行在去見陛下,或許還能說服陛下回心轉意繼續北伐。”
“可若是跟嶽飛共進退的話,陛下恐怕就不會聽您的話了。”
韓世忠笑了笑,淡然道:
“你們說的話,本官又如何不知道呢?”
“但眼下,正是需要四大將同氣連枝的時候。”
韓世忠看了一眼眾人,道:
“朝廷之中的風聲已經放出來了,議和過後,朝廷就要對剩餘的四大將下手。”
“無論是為了保住北伐的希望,還是為了自保,老夫都必須要在這件事情上和嶽飛統一戰線。”
“嗬嗬,彆說是老夫和吳玠了,就算是張俊那個滑頭,現在不也借故停留在距離金國最近的地方,借口什麼巡視防務?”
“事關每一位大將和每一支邊軍的利益,這種時候不支持嶽飛,就等於是自縛雙臂向朝廷請降,懂了嗎?”
【嶽飛的行動,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其他三位大將的默認和支持。】
【路途遙遠並未得到旨意前往臨安的吳玠,幾乎每隔三天就上奏朝廷一次,要求北伐。】
【同樣受召的韓世忠和張俊則以各種理由滯留防區,遲遲不動身前往臨安。】
【這一切讓臨安城中知曉內情的大宋高層們內心中也頗為不安,暗流湧動。】
趙構非常生氣,在臨時行宮之中拍了桌子。
“他們這些大將們都在想什麼?”
“他們這是在逼朕!”
“朕是大宋皇帝,他們憑什麼這麼對朕!”
趙構氣壞了。
原本以為隻不過是一個嶽飛的亂來。
可沒想到,四位大將的步調竟然如此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