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嶽飛北伐,趙構急眼,趙匡胤瘋狂給嶽飛加油(1 / 2)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嶽飛視線緊緊盯著這份聖旨上的幾行字。

“……委任卿為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

“兵難遙度,卿可從宜措置……”

“……其施設之方,則委任卿,朕不可以遙度。”

這幾句話不但給了嶽飛臨機行事的權力,同時也給了嶽飛合適的官職。

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

嶽飛負責的地方,不就正好是如今兀術率領金軍南下的主戰場嗎?

嶽飛熱血開始沸騰。

他立刻就展開宣紙,打算書寫一封準備北伐的奏折,請趙構批準。

剛剛將毛筆蘸墨提起,嶽飛卻又遲疑起來。

對這兩年趙鼎罷相之後朝廷發生的議和鬨劇,嶽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事情搞到這種樣子,秦檜居然都沒有被罷相,朝廷方麵又怎麼可能改變議和為主的方針呢?

這奏折就算送上去,肯定也和之前一樣石沉大海,毫無音信。

可如今的確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若是錯過這個機會,嶽飛絕對一輩子耿耿於懷!

嶽飛深吸一口氣,終於下定決心。

正打算落筆,嶽飛才發現毛筆的墨水不知何時已經滴落,將宣紙染黑一團。

嶽飛將這張宣紙信手丟到一旁,開始書寫。

“……臣當遵陛下旨意,領兵北上,抵抗金虜南下。”

“凡事皆以陛下、朝廷號令為主。”

將奏折交給嶽雲,讓他儘快發往臨安之後,嶽飛馬上召集了嶽家軍幾名心腹大將。

“諸位,朝廷已經允許我們北伐,和兀術決戰的良機到了!”

“爾等速速做好準備,十日之後出發!”

嶽家軍可是足足有十二萬人之多,若是再加上輔兵和各種隨軍民夫,一次性召集的人數和物資數量都是天文數字。

若是在太平年景,單單是準備完畢那至少都是半年乃至一年起步。

但嶽飛可是心心念念了那麼多年的北伐,嶽家軍鄂州大營這邊早就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

十天的時間,足夠了!

臨安城中,趙構接到了嶽飛的旨意後,滿意點頭。

“嗯,嶽飛這一次倒是識趣了,沒有和朕提什麼北伐的事情,隻是說要北上抵擋金人的進攻……”

“等等!”

趙構皺眉,突然察覺到了不對勁。

一旁的秦檜也想到什麼,開口道:

“陛下,這話壓根就不是嶽飛的性格!”

嶽飛的性格是非常好懂的。

北伐,北伐,還是特麼的北伐!

一個天天喊著北伐的人,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突然不提北伐了?

唯一的可能性隻有……

趙構、秦檜幾乎是異口同聲:

“嶽飛打算以北上抵擋金國之名,行北伐之實!”

趙構頓時急了,拍案大罵道:

“這個嶽飛簡直就是失心瘋了,哪個讓他去北伐的?”

“朕是要他防守,他心裡老惦記那個破北伐做什麼!?”

“不行,朕一定要把他召回來!”

秦檜腦海中無數念頭急轉,趕忙開口道:

“陛下,不能現在就召嶽飛回來。”

“這會有損陛下您的威名!”

秦檜剛剛才為了挽回在天下人心中的名望,上奏章讚成北伐。

這才沒幾天就禁止嶽飛北伐,那秦檜豈不是又等於自己扇了自己一巴掌?

秦檜的行為,其實就是趙構的行為。

故而趙構聞言,也回過神來。

“對,不能下旨!”

無論是公開下旨還是暗中給手諭,隻要有實物,嶽飛一公布出來,趙構和秦檜便是落人口實,無比被動。

那該怎麼阻止嶽飛北伐?

秦檜立刻想到了一個人,道:

“嶽飛之前的參議官李若虛眼下就在朝廷之中任職司農少卿,此人對朝廷還算忠誠。”

“陛下可以讓李若虛去傳口諭,務必要求嶽飛嚴守防區,不得輕易北上!”

趙構連連點頭。

“對對對,立刻去找李若虛!”

“絕對,絕對不能讓嶽飛這個家夥北伐!”

畫麵一轉,浩浩蕩蕩的嶽家軍已經從鄂州城出發了。

嶽飛表情嚴肅,催促眾將。

“快,儘快北上,爭取在朝廷使者抵達之前開始和金軍交戰!”

趙構秦檜固然非常了解嶽飛。

反過來說,嶽飛又何嘗不是無比了解趙構秦檜的尿性?

眼下爭的就是時間!

張憲有些不解地開口道:

“大帥,這一次北伐也不是隻有我們北伐,張俊、韓世忠還有吳玠舊部也都一起北伐。”

“怎麼聽你的意思,好像朝廷隻會針對我們,隻不給我們北伐?”

嶽飛聞言,露出一個無奈笑容。

“對,朝廷隻會針對我們。因為……我們太強了!”

劉光世交出兵權後,一直主持巴蜀戰場的吳玠也在去年因為常年征戰心力交瘁而病故。

如今南宋四川兵權,分給吳璘、楊政和郭浩三人節製。

之前的五大將,隻剩下嶽飛、張俊和韓世忠三個。

其中,嶽飛的嶽家軍眼下總兵力十二萬人,基本相當於張俊(八萬人)和韓世忠(五萬人)的總和。

而且嶽家軍的戰區是河南中原,是大宋舊都汴京,是宋金爭鋒的主戰場。

嶽家軍隻要不動,其他三路兵馬是搞不起什麼大風浪來的。

但嶽家軍隻要動起來了,就算其他三路兵馬都不動,宋金之間也一樣會爆發舉國之戰!

所以嶽飛說的沒錯。

嶽家軍,實在是太強了!

在嶽飛的催促下,嶽家軍一路往北疾進。

然而十萬大軍的速度再怎麼快,也快不過八百裡加急的單人狂奔。

嶽家軍剛剛出發不久,才抵達湖北德安府,作為南宋朝廷特使的李若虛就趕到了。

李若虛帶來的不僅僅隻有口諭,還有趙構情急之下寫的一份手諭。

當然這份手諭之中是不可能提起讓嶽飛不要北伐的,隻是委婉地寫著:

“今遣李若虛前去,卿凡事務需與其商量”。

以及“據當今局勢,當重兵持守,輕騎擇利即可”。

到這裡,趙構的意圖幾乎可說是昭然若揭。

趙構希望嶽飛隻需要重兵把守原先的防區,派出輕騎兵騷擾金軍,順便弄點人頭交差。

等金軍退去之後,嶽飛就是大功一件。

而李若虛給嶽飛的口諭則更加直接,就一句話。

“兵不可輕動,且宜班師!”

嶽飛聽完這句話之後,瞬間沉默。

過了好一會,嶽飛深吸一口氣,看著李若虛道:

“李兄,你難道也讚同朝廷的想法嗎?”

李若虛曾經在鄂州嶽飛麾下當過一段時間的參議官,也就是南宋朝廷派來的監軍。

嶽家軍的軍紀,以及嶽飛的拳拳愛國之心,李若虛自然都是看在眼裡的。

名為監軍,實際上李若虛和嶽家軍上下的關係都非常好。

後來李若虛被召回朝廷高升司農少卿,這些年明裡暗裡都幫嶽飛說過不少好話。

聽到嶽飛憤怒的質問之後,李若虛隻能一聲苦笑。

“大帥,下官自然是知道你北伐之誌的,可胳膊擰不過大腿啊。”

李若虛自認為並不是那種願意舍生取義之人,隻想安安穩穩地完成朝廷給予的差事。

英雄當不了,當個混子也挺好。

嶽飛心中憤怒,對著李若虛厲聲道:

“李兄,難道你忘了當年在鄂州時的見聞嗎?”

“難道你忘了南來鄂州投奔我們的那些大宋子民們的殷切期盼嗎?”

“朝廷什麼局麵,你比我更清楚。”

“你應該知道,若是錯過這一次北伐,恐怕我們這輩子都不可能再有機會北伐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