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膠西大捷,勝利之後的大宋還是熟悉的味道,趙匡胤無語了(2 / 2)

一旁的楊業聞言,欲言又止。

以楊業的領兵才能,剛剛雖然隻不過是播放了幾個戰爭的局部片段,都足夠讓他看出了許多問題。

這些宋軍,明顯就沒有經過係統的訓練,排兵布陣非常混亂。

而且正如金幕所說,宋軍大部分士兵的營養也不足,一個個麵黃肌瘦的。

冷兵器時代,士兵的身體素質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勝負指標!

金軍的士兵看起來好歹還有正常人的樣子,比宋軍在氣色和精神麵貌等方麵要好太多了。

所以趙匡胤剛剛有一句話是沒說錯的,金軍確實遠不如當年了。

若是開國時期的金軍,直接騎兵來一個大包抄,步兵正麵衝擊就能把宋軍給一戰全殲了。

哪裡還可能給宋軍屢敗屢戰的機會?

楊業心中歎息,但並未將想法說出口。

反正也是無法改變的曆史了,慘痛就慘痛一點吧。

能讓陛下多吸取一些教訓,多多反思重文輕武的製度風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吳璘和李寶雖然接連取勝,但兩人所負責的都是次要方向。】

【在荊襄宋軍錯失良機的情況下,真正能決定勝負的依舊還是完顏亮和劉錡所對陣的兩淮戰場。】

“什麼,關中輸了,水師也全軍覆沒了?”

接連聽到兩個失敗的消息,直接讓完顏亮的怒氣值升到頂點,不由破口大罵。

“關中也就算了,吳璘本來就是難啃的骨頭。”

“海上怎麼會輸?蘇保衡這個廢物蠢材,竟然連幾千宋軍都打不過?”

“朕要殺他的頭,殺他全家!”

聽著完顏亮的怒吼,在場的金軍將領一個個低頭不語,心中充滿惶恐。

這仗打到現在,金國氣勢洶洶而來,竟然連續吃兩個大敗仗。

換誰不慌?

完顏亮呼出一口氣,冷冷道:

“眼下是靠不得其他方向的蠢材了,隻有朕來打破這個僵局。”

“嗯,負責這邊的宋將是劉錡,爾等誰願意請纓,和劉錡對陣?”

話音落下,在場幾十名金國將領鴉雀無聲。

劉錡可不是一般人。

當年兀術帶著十萬大軍都被劉錡兩萬人在順昌城外打得灰頭土臉。

在場的人哪個敢說自己比兀術強的?

這種打不好就送命的事情,真沒人想做。

完顏亮見無人應答,更是氣急敗壞,怒吼道:

“爾等都是怯懦之輩,朕自當劉錡便是!”

鏡頭一轉,兩淮戰場上的宋軍主將劉錡,正信心滿滿地召集眾將。

此時的劉錡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但他卻身懷雄心壯誌,甚至還在從臨安出發前對著前來送行的南宋官員們說了一番豪言壯語。

“老夫此去,當取重陽日到汴京!”

“諸公有墳墓在西北者,宜備行計,具拜掃之禮。”

先不說其他的,就這兩句話,一股橫掃天下的氣勢就出來了。

由此可見,劉錡當年之所以違背趙構的意見,在順昌府停留不前,心中其實也是有北伐想法的。

但事實是,劉錡隻不過是名義上兩淮戰場的主帥,他的副帥,統帥建康府駐紮禦前諸軍的王權其實還是直接接受南宋臨安朝廷指揮的。

圍繞著先鋒軍的人選,劉錡和王權就爆發了一番爭執。

最終兩人達成妥協,劉錡負責淮南東部,王權負責淮南西部。

以池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製李顯忠作為先鋒軍,負責鎮守淮南的第一道防線。

李顯忠一聽到具體任務內容之後,瞬間傻眼了。

“兩萬人?”

“大帥,對麵的金軍至少有二十萬人啊,你給我兩萬人,我怎麼守得住?”

劉錡本來和王權吵架就已經很煩了,聽到李顯忠的這番話之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兩萬人怎麼了?當年老夫率領兩萬人,不也一樣把兀術打得屁滾尿流?”

“沒讓你擊敗完顏亮,隻需要你守住一段時間,本帥自然會領兵趕來,跟你裡應外合!”

李顯忠胳膊拗不過大腿,隻能領命而去。

淮河。

這條濤濤大河,如今已經成為了宋國和金國的分界線。

金國占據淮北多年,在淮河北岸自然擁有大量船隻。

看著數以萬計的金軍浩浩蕩蕩渡河,李顯忠隻感覺自己頭皮發麻。

再想想麾下這兩萬部下的戰鬥力,李顯忠隻用了三秒鐘就下定決心。

“立刻傳令,全軍撤……嗯,向南轉進!”

李顯忠的部下們聞言大喜過望,第一時間就四處潰散而逃。

原本心中惴惴不安的完顏亮見李顯忠所部逃亡,心中頓時大喜過望,對著部下們訓話道:

“你們都看到了吧?江南沒了嶽飛之後,他們的軍隊全部都是和之前一樣的廢物。”

“不必擔心,隻管進軍,我軍必勝無疑!”

金軍將領們雖然半信半疑,但眼前事實如此,於是又繼續進軍。

十七萬大軍集結在一路還是太過擁擠了。

於是完顏亮又兵分兩路。

一路五萬偏師進攻淮西,一路十二萬主力由他親自率領進攻淮東。

這一次,完顏亮驚喜地發現,他掏上了。

五萬金軍追著李顯忠所部的敗兵屁股,呼啦啦追到了王權的防區內。

王權得知消息,頓時大驚失色。

“什麼,李顯忠居然一天就被金軍擊敗了?”

王權思考了兩分鐘,非常果斷地做出決定。

“轉進,往南轉進回建康府!”

王權帶著十萬兵馬,不戰而退,從淮南西部呼啦啦地就跑回了長江以南的建康府。

但淮西也並非沒有忠義之士了。

王權部下的破敵軍統製姚興是個熱血男兒,不願意撤退,想要和金軍力戰到底。

然而破敵軍總數不過一萬人,戰鬥力和士氣也都非常低下。

在五萬金軍的圍攻下,破敵軍很快被殺得潰散,姚興本人也力戰而亡。

至此,整個淮西徹底被金軍占領,而時間僅僅不過用了一個月。

淮東方向,戰爭的局勢走向也對宋軍非常不利。

劉錡在得知了王權逃亡的消息後,氣得破口大罵。

“王權小兒,早知如此,當日就該斬了他的狗頭!”

怒罵了一通後,劉錡氣憤地對著部下們下達命令。

“金軍不過土雞瓦犬,我軍無需懼怕。”

“爾等隻管出兵和金軍放對,本帥在後方坐鎮,自然讓完顏亮小兒有來無回!”

劉錡麾下的這些部將聞言,也是半信半疑。

但此時的劉錡早就已經被南宋朝廷發動各種輿論吹得天上第一地下無雙,甚至已經有很多人覺得當年北伐是劉錡為主,嶽飛不過是給劉錡打輔助的。

如此巨大的威名擺在這裡,誰敢違背劉錡的命令?

副帥王權可是擁有趙構的暗中支持,才敢公然和劉錡唱反調的。

於是,宋軍就出戰了。

畫麵中,宋軍和金軍進行了一場頗為激烈的廝殺。

一個時辰後,宋軍拋下諸多屍體,潰散敗退。

劉錡得知消息後大怒,將眾人臭罵了一通。

“爾等簡直就是一群廢物,整軍再戰,此次定要讓完顏亮小兒好看!”

宋軍第二次出戰了。

半個時辰後,宋軍二度丟下諸多屍體,潰散敗退。

劉錡臉色陣青陣白,怒吼道:

“前兩次那是完顏亮小子運氣好,此次我等全軍出擊,定然能將完顏亮打得屁滾尿流!”

宋軍大舉出擊,第三次和完顏亮率領的金軍交戰在一起。

這一次,還不到半個時辰,宋軍就全線潰敗了。

劉錡雙目失神,喃喃自語。

“這一代的大宋士兵不行,是垮掉的一代。”

“若是老夫當年那些八字軍將士們還在,一定能將完顏亮小兒打得魂飛魄散!”

【無論劉錡如何雄心勃勃,但事實是,他所率領的淮東宋軍在麵對完顏亮金軍主力時屢戰屢敗,隻能狼狽撤回江南。】

【至此,完顏亮完成了第一步的計劃,占領了整個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所有地區。】

畫麵中,完顏亮策馬長江邊,看著大江以南的建康府,雄心萬丈,放聲大笑。

“趙構,等朕渡過大江,爾馬上就要死了!”

這一刻,完顏亮誌得意滿。

他一統天下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觸手可及!

看到這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也是無語了,各種吐槽的彈幕瘋狂跳出。

【秦始皇嬴政:@宋太祖趙匡胤,你的大宋是每一次都不會讓人失望啊。】

【漢高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大宋可以的,永遠都是這麼廢物。】

【漢武帝劉徹:大慫就是大慫,任何一次戰爭都一定會有一個以上的慫包主帥,朕大開眼界。】

……

彈幕猶如潮水般飄過,讓大宋世界之中一片寂靜無聲。

趙匡胤的臉龐都要扭曲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老爹剛和彆人吹牛“我兒子最近學習很刻苦,考試肯定前三!”,然後兒子轉天就拿了一張三十多分的試卷回家,偏偏還在路上被昨天吹過牛的鄰居看到了試卷上的分數!

沉默良久之後,趙匡胤無可奈何地發了一條彈幕。

【宋太祖趙匡胤:朕和你們說,朕已經把趙光義、趙構這一脈全部開除出族譜了,他們搞出來的禍事以後不關朕和大宋的事!】

很快,彈幕之中又跳出來一條彈幕。

【明太祖朱元璋:趙匡胤你果然不愧是開創了甩鍋製度的開國皇帝,沒想到你居然連自家大宋後代皇帝都能甩掉,佩服佩服。】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這就是士大夫的臭毛病,碰到事情隻會甩鍋推卸責任,從來也不敢直麵問題!】

趙匡胤乾脆不再說話了,對諸多嘲諷的彈幕視而不見。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笑嗬嗬地開口:

“看到了吧,胤禛、弘曆。”

“這就是士大夫的德性!”

胤禛自不必說,弘曆則是連連點頭,深表認同:

“皇祖父說得是,這些個科舉上來的所謂士大夫,滿腦子都是個人利益,做大事惜身,和他們共治天下就是最愚蠢的辦法!”

康熙感慨道:

“誰說不是呢?朕其實也有很多年被這些士大夫們蒙蔽了,倒是大清的祖宗製度幫了朕,嗬嗬。”

說話時,康熙心中不免慶幸。

滿人當然是沒有什麼士大夫階層可言的,大清內部的士大夫還是以漢人為主。

而大清從開國以來就堅持對漢人士大夫的歧視,反而有效的遏製住了士大夫階層對國家利益的侵蝕,避免大清飛速滑向類似於南宋的下場。

這也是事物兩麵性的體現了。

除了死亡之外,天底下就沒有純粹的壞事。

甚至有些時候,死亡也未必就是一件純粹的壞事。

正感慨間,一名軍機處官員走了進來。

“陛下,這是八阿哥從倫敦發回來的急信!”

康熙嗯了一聲,接過這封信之後,發現落款已經是三個月前,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大清距離歐洲還是遠了一些,這傳遞消息的速度真慢啊。”

胤禛點頭道:

“是啊父皇,從倫敦出發,得繞過非洲的好望角,走一個大圈子才能抵達天津。”

“等過幾年京師到廣州的鐵路修通了,信使直接在廣州登陸該坐火車北上,還能快個幾天。”

康熙哼了一聲,道:

“三個月的路程,快幾天也沒什麼鳥用!”

“看來還是得想辦法往西邊打一下,至少得在印度洋有個出口!”

胤禛心中一動。

的確,若是能在印度洋有一個港口,再把鐵路修建過去,那最起碼也能節省一個月的時間呢。

胤禛沉吟片刻,試探性地開口道:

“父皇,要不要讓兵部擬個計劃,把緬甸給打下來?”

從地形上來說,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阻隔,印度雖然和大清是鄰居,但卻並不適合大清軍隊進行征服。

反而是緬甸,山雖然也多,但緬甸的山肯定是遠遠比不上喜馬拉雅山的。

弘曆聞言,雙目也是一亮,道:

“對對對,把緬甸打下來,大清在印度洋有個港口,對外貿易也能方便很多!”

若是能獲取印度洋出海口,和天津港相比,船隻能節省一個月的時間。

這可是一個無論從軍事還是從商業上來說,對大清都非常有益的計劃!

康熙正在拆信的手頓了一下,似笑非笑地看著弘曆。

“弘曆,你還是忘不了盤點視頻裡的征緬戰爭啊。”

弘曆臉色一紅,本想否認,但話到嘴邊,突然決定實話實說。

“不瞞皇祖父說,孫臣其實現在都覺得打緬甸是對的,隻不過盤點視頻之中的孫臣的確在用兵方麵比較差勁。”

“若將來孫臣能僥幸接過皇位,孫臣肯定是要把緬甸給滅掉的。”

胤禛豎起眉頭,正想要教訓弘曆幾句,卻聽到了一旁康熙傳來的大笑聲。

“好好好,要的就是這種氣魄!”

“咱們大清的皇帝,可以失敗,但一定要有這種強烈的野心,要不斷地開疆拓土。”

“哼,還記得金幕剛剛出現的時候,其他那些朝代們對朕的冷嘲熱諷嗎?”

“咱們大清要讓曆史上之前的那些老古董們知道,大清雖然是異族王朝,但也絕對是華夏曆史上最強悍的王朝!”

“胤禛弘曆,你這段時間和兵部那邊多碰一下,爭取在今年內拿個計劃出來。”

胤禛恭敬領命。

康熙這才繼續將信拆開,看起這封從倫敦萬裡迢迢傳到大清京師的信。

看著看著,康熙的表情頓時有些微妙。

“這些英國人,怎麼就這麼喜歡戰爭呢?”

胤禛好奇地開口道:

“父皇,八弟說什麼了?”

康熙隨手將信丟給了胤禛。

“你自己看吧。”

胤禛接過信,一旁的弘曆也湊過頭來。

胤禛本想一聲怒喝過去,但鑒於老爹康熙就在麵前,隻能淡定地展開了信。

八皇子胤禩在信中說,他通過某些情報探知英國已經和俄羅斯達成和議,即將聯合奧地利和葡萄牙,對統治法國、西班牙的波旁王朝聯合體發動新一輪的進攻。

胤禩認為,大清可以借助這個機會,要求英國或者法國在商業、軍售方麵讓渡更多利益,同時借機在東南亞進行擴張。

胤禛聽完,若有所思。

八皇子胤禩可是胤禛當年競爭皇位最強大的對手,雖然被發配到了萬裡之外的英國,但胤禛還是利用太子的權力悄悄在大清駐英國公使館中安排了一些耳目。

根據這些耳目的反應,胤禩在英國某個階層中極受歡迎,這個階層是——貴婦。

相較法國而言,英國的貴婦們是比較保守的。

可如果是和大清相比的話,彆管是英國法國還是其他歐洲國家,隻需要一個“放蕩”就能概括形容這些貴婦。

所以,胤禩這個情報不會是從某個貴婦手中得到的吧?

胤禛想到這裡,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絲笑意。

但他很快就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回來,想到了一件事情。

“父皇,這正好是大清對緬甸,乃至整個東南亞擴張的絕佳良機。”

“咱們應該支持英法之間相互開戰!”

康熙嗬嗬一笑,點頭道:

“英法兩國這些年不但在歐陸,還在全世界展開激烈的殖民競爭。”

“哼,大清可不能落後,到時候他們要是把大清周圍這些藩屬國全變成殖民地了,大清的麻煩就大了。”

弘曆聽到這裡,心中又是一動,忍不住開口道:

“皇祖、阿瑪,其實我覺得,或許咱們不僅僅需要在東南亞半島上擴張,也可以把目光投向印度尼西亞!”

“那裡不是被荷蘭占據了嗎?荷蘭如今已經不是什麼強國了,咱們完全可以從荷蘭手裡把他們殖民多年的印尼給搶過來,就能坐收其成!”

說著說著,弘曆自己都激動了起來。

康熙咦了一聲,有些驚訝地看了一眼弘曆。

“嗯……這個也讓軍機處和兵部研究一下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