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伊稚斜跑回漠北之後,劉徹大喜過望,立刻和身邊的近臣們商議。
“諸位卿家,朕打算明年繼續征討匈奴,你們覺得如何?”
侍中們聽完劉徹的話,卻並未讚同,反而一個個有所遲疑。
桑弘羊乾咳一聲,道:
“陛下,從去年的上計情況來看,大漢國庫恐怕短時間內無法再繼續支持一場戰爭了。”
衛青的這一次出擊,好幾萬騎兵大軍,人吃馬嚼的可是一個天文數字。
大漢的家底本來就不厚,這一場大戰直接就把國庫乾得見底了。
還好衛青算是個勤儉持家的,搞了上萬匈奴俘虜回來當奴隸,順便還搶了數以萬計的牛羊牲畜,算是貼補了一下國庫。
但衛青搶回來的這點東西,和發動一場戰爭所需要的資源相比,杯水車薪。
而且還不僅僅是資源的問題,人力也是個大問題。
騎兵是一個非常精銳的兵種,需要的後勤人力極其龐大。
一名騎兵,就得十名後勤人員作為支持。
換言之,每次大戰,西漢看似隻出動了幾萬騎兵,實則背後是幾十甚至上百萬征發的農夫青壯。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征發太多了,老百姓一方麵也受不了,另一方麵農夫青壯不在家又會影響糧食產量和國庫收入。
桑弘羊可不是一般人。
他出身長安之中的富商家庭,從小就精於心算。
在算賬這方麵,誰也沒有桑弘羊專業。
桑弘羊這一開口,侍中們緊隨而上。
七嘴八舌說了一通,基本的意見都很一致。
現在的大漢不適合立刻對匈奴開戰,怎麼也得養個兩三年,國庫攢點資源再打。
文景之治的家底沒了,可不能像以前那麼霍霍了。
劉徹無奈之下,隻能暫時按住了發動戰爭的念頭。
回到後宮,在麵對皇後衛子夫時,劉徹終於忍不住發了牢騷。
“朕才是大漢的皇帝,怎麼就不能做到隨心所欲呢?”
“國庫虧空怎麼就打不了仗了,簡直煩死朕了!”
衛子夫聞言也不由啞然。
國庫虧空本來就打不了仗,這不是常識嗎?
但衛子夫性情溫婉,自是不會反對劉徹。
她柔聲道:
“既然陛下都已經做出決定了,那不妨再等等。”
“去病也還需要一些時間磨煉一下心性,相信過幾年大漢出兵時,又會是新的景象了。”
劉徹歎了一口氣,抬頭望天。
【這一刻,劉徹突然發現,自己夢寐以求的集權雖然達成了,可依舊無法做到想象中的言出法隨。】
【他隻能耐心地等待,這一等就是兩年的時間過去。】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匈奴人依舊沒有放棄對大漢的侵擾和劫掠。
單於主力是退走了,但左賢王和重新組建起來的右賢王兩大支柱依舊還存在於漠南呢。
漢朝的東北、西北邊境諸郡每年依舊還是會受到上萬匈奴騎兵的劫掠和騷擾。
劉徹對此一方麵讓當地的軍隊進行防守反擊,另外一方麵也積極籌備資源,同時進行新的戰爭規劃。
畫麵中,衛青、霍去病為首的諸多軍方將領站在劉徹的麵前。
一副巨大的地圖懸掛在牆壁上。
衛青親自給劉徹進行講解。
“陛下,臣認為,瓦解匈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該一步步來。”
“首先,應以大軍出擊河西走廊,擊潰在這裡的右賢王勢力。”
“等打通了河西走廊後,大漢就能將勢力擴張到西域方向,再聯合西域對漠北王庭進行夾擊。”
“則匈奴不複為大漢之威脅矣。”
劉徹仔細地觀看著地圖,認同了衛青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