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衛青正麵擊潰伊稚斜,曆朝皇帝表示就喜歡衛青這樣的臣子(2 / 2)

幾年時間的精心策劃,一切都做到了近乎完美。

就這樣都打敗不了已經被削弱到了極點的衛青。

將來還能有什麼希望?

伊稚斜惆悵地歎一口氣。

“去單於城吧。”

無獨有偶,剛剛結束對俘虜審訊的衛青也得知了一個全新的情報。

“在燕然山的西邊大約千裡之處,有一座伊稚斜剛剛讓趙信建立不久的趙信城,裡麵有單於王庭的婦孺,還有大量匈奴帝國的物資?”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衛青和身邊所有的部下眼睛都亮了。

毫無疑問,伊稚斜在從戰場逃離後,最有可能去的就是這個地方!

衛青當機立斷,對著麵前的匈奴俘虜開口道:

“帶我們去趙信城,饒你不死,將來你可以加入大漢軍隊!”

衛青很快就聚攏了兵馬,朝著北方緊追伊稚斜而去。

看到這裡,大明世界中,朱元璋也是不由感慨。

“衛青和霍去病,讓朕想起了當年的徐達和常遇春。”

對老朱來說,曆史上的那些名將固然是震古爍今,也都是華夏的英雄。

但老朱心中的最強戰將,永遠都是徐達和常遇春!

即便是在靖難之役那部朱允炆為主角的視頻播出後,依舊沒有改變朱元璋的想法。

朱棣這臭小子,一樣比不上徐達和常遇春!

頓了頓,朱元璋又有些遺憾地開口道:

“可惜這個盤點視頻並沒有播放朕征戰天下的時代,不然朕就可以親眼看看徐達和常遇春北伐的情況了。”

朱元璋親自指揮作戰,主要是在起兵的前中段,也就是在江淮這一帶和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等元末漢人起義軍廝殺的階段。

在一統南方正式建立大明並定都在南京後,以徐達和常遇春誓師北伐為分界線,朱元璋再也沒有禦駕親征的記錄了。

或許是人老了就喜歡懷念過去,朱元璋看著金幕中的衛青霍去病,腦海中卻滿是徐達和常遇春的影子。

若是能在金幕中看到這兩位老搭檔、老臣子征戰天下的身影,那該有多好啊。

朱元璋歎息一聲,蒼老的臉龐上滿是唏噓。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大將軍,這些匈奴人不會是騙人的吧?”

公孫敖看著麵前似乎永無止境的群山,忍不住發出了抱怨。

很多人以為漠北就是一大片的草原,但事實並非如此。

以現代的蒙古國為例,山地占總麵積大約48%,也就是差不多一半。

其中絕大部分都位於蒙古國的西部,也就是衛青等人正在行進的這片地區。

聽著公孫敖的抱怨,衛青也有些無奈,道:

“應該不會。”

一路上漢軍其實抓了不少匈奴俘虜,許多匈奴俘虜的口供都非常一致。

漠北以西的某處山穀之中,的確有一座“趙信城”。

公孫敖道:

“大將軍,咱們的戰馬損失太多了,如果不能發現那座趙信城,恐怕陛下會不高興的。”

除去至今尚不知蹤跡的李廣所部,衛青主力是三萬五千人,也就是七萬匹戰馬。

到現在,衛青麾下隻剩下大約兩萬五千匹戰馬了,隻能勉強保證剩餘的漢軍將士一人有一匹馬。

這些平日裡被精細飼養,同時又需要在戰場上全力爆發,缺糧時還會被臨時用來充饑的戰馬就是純粹的消耗品。

消耗其實也沒啥,可問題是衛青現在都還沒有凱旋回師呢。

這麼巨大的損耗,一萬出頭的匈奴斬首、俘虜,仔細算恐怕也就是勉強相當,甚至可能還虧了。

衛青呼出一口氣,緩緩道:

“既然都已經來到漠北了,這座趙信城就必須搗毀。”

匈奴人在漠北最大的後勤基地,絕對不能留!

至於損失,反正都已經損失那麼多了,反而不用太在意眼下的小小損失。

說話間,一名斥候疾馳而至。

“大將軍,前方十裡之外發現了一座山穀,山穀裡有一座很新的城池!”

衛青頓時振奮起來。

“快,全軍出擊!”

得到了好消息的漢軍加快了速度,很快在一個時辰後來到了斥候彙報的這座城池。

這座城池從許多細節上都可以看出是非常嶄新的,主要是以夯土和石塊混搭在一起,勉強製作出大約一丈高的城牆。

公孫敖看到這一丈高的城牆,忍不住笑出了聲。

“就這點高度,能擋得住什麼攻城?”

一丈也就是三米,隻要兩個成年人搭個人梯,就能攀援上去了。

衛青看著麵前的城牆,也笑了起來。

“漠北哪裡有什麼步兵大軍?這種高度足夠抵擋輕騎兵的衝擊,已經能滿足此地的防禦要求了。”

衛青派出了一支千人的漢軍騎兵,試探性地接近了城牆。

但奇怪的是,城牆上居然一直都沒有人影出現。

衛青心中突然有了一種不太好的想法。

“難道伊稚斜已經來過這裡了?”

果然,很快這個猜測就被證實了。

“大將軍,這座城池是空的,裡麵的人都已經跑了!”

衛青難掩失望的表情。

“搜一下吧。”

很快,各項搜索的結果就回報過來。

“大將軍,城外發現了好幾個牲畜群,裡麵至少還有十萬頭以上的牲畜,應該是匈奴人來不及帶走的。”

“大將軍,城裡發現了武庫,有許多糧食和武器裝備,看起來應該是西域各國進貢的!”

“大將軍,城裡發現了一座寶庫,裡麵還剩大約一小半,看起來是伊稚斜的國庫。”

聽著這些消息,衛青的臉色好了不少。

“看來我們這一路追趕還是有作用的,伊稚斜那家夥應該也就離開沒幾天。”

“傳令下去,大軍在此地休整兩天,斥候在附近搜索伊稚斜的蹤跡。”

“如果兩天後還是找不到伊稚斜,咱們把所有能帶的東西都帶上,班師回國。”

兩天時間一晃而過,伊稚斜的蹤影依舊沒有發現。

衛青不再遲疑,讓部下們將武剛車改造一番,把所有能裝的戰利品都裝上。

又讓部下的匈奴人士兵負責驅趕牲畜一路隨軍充當軍糧。

一番安排過後,漢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趙信城。

走之前,當然也沒有忘記放一把火,將這座匈奴人用了好幾年時間才修建起來的後勤城池徹底燒毀。

漢軍負責殿後的兩千騎兵手持火把,在趙信城中四處遊走,將火把丟在早就準備好的各種引燃物上。

很快,整座城池冒起了熊熊大火,濃煙滾滾直向天際。

衛青注視著身後的趙信城,突然歎了一口氣。

公孫敖疑惑道:

“大將軍為何歎息?”

衛青道:

“我總覺得,伊稚斜應該還在不遠處,可惜這一次抓不住他了。”

鏡頭一轉,伊稚斜騎馬站在某座小山丘的頂端,注視著遠方的滾滾濃煙。

“我的單於城!”

“衛青,你竟然燒了本單於的城池!”

伊稚斜臉色氣得發青,手指甲緊緊地嵌入肉中。

在伊稚斜的身旁,一批重新聚攏起來的匈奴大小王,也都麵無人色。

趙信城的修建,那可是花費了匈奴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為此還從西域抓了不少的工匠。

彆看就這麼一座在漢人看來極為寒酸的城池,匈奴在這漠北之地修建起來,難度是非常大的。

今後的匈奴,短時間內根本就沒有國力繼續修建第二座趙信城了。

滾滾濃煙中,衛青帶著漢軍主力安然離開,班師南下。

【漠北之戰的西部戰場,衛青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依舊用一場正麵決戰擊潰了伊稚斜單於所率領的匈奴主力部隊,又追擊千裡搗毀了伊稚斜的後勤大本營趙信城。】

【這一戰雖然僅僅造成了一萬殺傷,但極大地挫敗了匈奴人的自信心。】

【對於曾經的匈奴人來說,漠南大草原就是他們百年來安全的樂土。可現在,就連漠北都已經被漢軍的鐵蹄所踏破。】

【整座東亞大陸,放眼望去,竟然已經沒有任何一處地方能讓匈奴人感到安全了。】

【如果說之前的戰爭是在不斷剪除匈奴羽翼,削弱匈奴力量的話,這一次的漠北之戰就是徹底動搖了匈奴帝國的立國之本。】

【至此,衛青依舊維持著對匈奴全勝的記錄。】

看到這裡,一條條彈幕開始飄過。

【光武帝劉秀:世人都愛霍去病,但對朕來說,衛青大將軍才是最沉穩可靠的統帥。】

【唐太宗李世民:哈哈哈,衛青和霍去病朕都喜歡,不過朕的李靖同樣也不遜色衛霍兩位。】

【宋太祖趙匡胤:朕也覺得衛青更好,用霍去病當統帥,真怕什麼時候聽到戰報心臟受不了。】

【明太祖朱元璋:哈哈,霍去病的風格的確是太激進了,但這才是冠軍侯的魅力所在啊。】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衛青好,霍去病實在是太莽撞了,像他這樣的打仗方式總感覺遲早會出事!】

……

從諸多彈幕中可以看得出來,大部分皇帝還是更喜歡用衛青。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衛青更穩!

對皇帝們來說,他們更喜歡可控的,而不是霍去病這種不可控,風險巨大的。

這其實就很類似於那些巨型公司的老板,投資的時候更願意選擇保守的、能穩定小賺的策略,而不是激進的、要麼大賺要麼爆虧的策略。

畢竟到了皇帝這種級彆,即便僅僅是小賺,其實賺的也已經很多很多了。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這場戰爭並沒有因為衛青的班師而結束。】

【幾乎就在衛青和伊稚斜大戰的同時,往東大約兩千裡地左右的地方,霍去病也和匈奴左賢王部主力碰上了。】

看著麵前的左賢王部主力,霍去病嘖了一聲。

“這個伊稚斜,應該也是用同樣的方式來對付舅舅吧?”

“誘敵深入,趁敵人長途跋涉立足未穩時發動進攻,還真是典型的兵法路數啊。”

聽著霍去病的話,一旁的李敢、趙破奴等校尉臉色不由發白。

趙破奴忍不住道:

“侯爺,咱們需不需要撤退一下啊?”

霍去病哈哈大笑了起來。

“趙信這個蠢材,他真以為看了點兵書就能克敵製勝了?”

“如果誰看一次《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就能戰無不勝,那這個世界上的名將早就多如牛毛了。”

“撤退?我們往哪裡撤退,撤回後麵的大漠去吃沙子嗎?”

“傳令下去,全軍列陣,準備和匈奴人決戰。”

“今晚上,本侯就要用匈奴左賢王的心口血下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