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漢天子,是大一統王朝之主,是皇帝!
皇帝怎麼能用王的禮節呢,這不是降級了?
不用周禮,那用什麼?
儒家內部同樣爆發了激烈爭吵。
公羊派、穀梁派、齊儒、魯儒,各抒己見。
都想要讓皇帝按照自己製定的規則來,都不願意讓皇帝按照彆人製定的規則來。
事實上,爭吵禮儀的事情早在封禪這件事情剛剛定下就開始了。
但已經半年時間過去,依舊沒有任何定論。
涉及到的利益實在太大。
這可是封禪啊,是和上天的直接溝通。
封禪規則的製定,可是連皇帝都要遵守的。
誰不想讓皇帝俯首帖耳?
劉徹聽得頭大,乾脆拍案而起。
“行了,都給朕閉嘴!”
等眾人安靜下來後,劉徹看著麵前諸多儒生,冷冷道:
“如今泰山草木尚未生長,還不是祭天的最佳時機。”
“朕先前往東海巡幸,等回來的時候,爾等必須給出一個方案。”
霍光站在劉徹身後,安靜聽著。
草木尚未生長,當然隻是一個借口。
劉徹帶著幾十萬人浩浩蕩蕩過來,不可能連這種小細節都注意不到。
劉徹還是給了儒家麵子的。
畢竟,儒家是劉徹一手扶持起來的勢力。
如果在封禪這件事情上儒家搞不成,劉徹其實也是非常丟臉的。
於是,劉徹丟下一群老儒繼續在泰山腳下辯論,自己出發前往東海。
朝陽自東方升起,陽光被海水反射,波光粼粼,美輪美奐。
劉徹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關中人,看著麵前的大海,不由目眩神移。
那是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感覺。
在劉徹身後,同樣也是內陸人的金日磾、霍光等人,也都看直了眼睛。
“這就是大海啊……”劉徹發出了感慨。
“也難怪秦始皇嬴政會相信海外有仙島,可得長生。”
根據進化論,人類的先祖是從大海之中來到陸地的。
對大海的向往,或許並非是簡單的情緒,還有身體感受到來自海洋故鄉的召喚。
一旁的丞相石慶有些疑惑地開口道:
“陛下莫非也要派人出海求長生?”
劉徹哈哈大笑,搖頭道:
“秦始皇都被徐福耍了一次,朕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再來第二次?”
霍光聞言,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劉徹的臉。
劉徹在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時,總是會習慣性地挑一下右邊眉毛。
這一次也是如此。
也是。
大漢王朝的皇帝,本身已經掌控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唯一能威脅到這種地位的,隻有衰老和死亡。
誰又不想長生不死呢?
隻可惜,長生終歸是遙不可及!
來回一趟在路上,又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
元封元年四月,泰山草木已生,劉徹返回泰山。
看著麵前的諸多老儒,劉徹淡淡開口:
“封禪禮儀一事,可有定論?”
群儒一陣沉默。
半年都吵不出結果,再多給一個月有什麼用?
就算再給十年時間,各個儒家派彆的核心矛盾依舊是不可調和,同樣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劉徹耐心地等待了一會。
又一會。
很長一會。
終於,劉徹等不下去了。
他一拍桌子,破口大罵。
“廢物,讓你們辦點事情就這麼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