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蘇武激動人心的計劃,項羽一句話震驚大秦君臣(1 / 2)

沙俄和大清的糾紛已經有好幾年了。

說是糾紛,其實不太準確。

應該是大清趁著沙俄一波波內亂的時間點,不斷地蠶食、搶奪沙俄的地盤。

對於擴張成性的沙皇俄國來說,這顯然是無法容忍的。

在大清強悍的國力和兵鋒麵前,最高統治者接連更換,內患不斷的沙俄隻能忍。

雙方其實已經在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戰爭。

這些戰爭的結果,以大清全勝告終。

一方麵得益於大清的國力,另外一方麵,也是因為沙俄的主力一直都布置在西部,也就是歐洲方向。

弘曆的表情嚴肅起來,開口道:

“如果沙俄真的和法國結盟了,那接下來他們恐怕就要將大量的軍隊從歐洲方向調過來了。”

“皇祖,我們也得增兵啊。”

康熙嗬嗬一笑,臉上並沒有太多緊張的表情,轉頭看向胤禛。

胤禛思考了一會,道:

“我們應該立刻通過大使館聯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想必蘇丹會很高興聽到這個消息。”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沙皇俄國,那是真正的死仇。

在曆史上,雙方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兩百多年。

規模比較大的,就有整整十次之多。

規模較小的戰鬥,更是數不勝數。

回到如今這個時間點,雄心勃勃的沙俄打算奪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國克裡木汗國,打通黑海的出海口。

雙方為此已經爆發了三次戰爭,第四次戰爭隨時都可能再度爆發。

康熙笑道:

“嗯,奧斯曼在位的那個蘇丹據說還挺心高氣傲的,一旦得知沙俄主力東調的消息,他應該不介意北上。”

得到了康熙的肯定,胤禛臉上也散發出了幾分光彩,繼續道:

“接下來還要立刻回複八弟那邊,英國人既然主動將這個消息透露給咱們,就說明他們是不願意看到法國和沙俄結盟的。”

“咱們可以和英國進行交易,甚至不排除和英國結盟,讓英國對法國施加壓力,使得法國不能那麼肆無忌憚的援助沙俄。”

英法,那不是能用百年世仇來形容的。

那是真正的千年世仇!

隻要稍微了解一下英法之間的恩怨,就知道英國對於任何能扯法國後腿的事情都肯定感興趣。

弘曆聽到這裡,不由有些疑惑:

“等等,這不是八皇叔從英國王後那邊得到的消息嗎,怎麼就是英國主動透露的了?”

事實上,從英國送來的密信並不是隻有胤禩的這一封,同時抵達的還有另外一封。

正是從這第二封密信上,禦書房中的祖孫三代明白了胤禩究竟是怎麼獲取情報的。

胤禛瞪了一眼弘曆。

“蠢材!”

弘曆無緣無故挨罵,有點傻眼。

康熙畢竟是心疼孫子,見狀笑嗬嗬地開口解釋了一句。

“那是英國王後,不是英國女王,她和國王的感情又不好,英國國王怎麼會把這種絕密情報告訴她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英國國王已經知道了她和老八的奸情,特地通過這種方式把情報轉告。”

弘曆聽得一愣一愣的。

不是,這英國國王就這麼能忍?

康熙將目光轉向了胤禛:

“嗯,等會胤禛你寫封國書,送點貴重禮物給英國國王,不要太小氣。”

“還有,再寫一封信給老八,讓他以後不準再和那個女人私通,像什麼話!”

“還有,軍機處馬上做好準備,再調一萬五千火槍兵北上,隨時做好準備。”

“一旦沙俄對大清宣戰,立刻全力出擊!”

胤禛信心滿滿,答應下來。

“皇阿瑪,您就放心吧!”

……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蘇武這一批漢朝使團暫時留在了王庭之中。

說是談判,實際上每天就是扯皮。

匈奴人要求漢朝退出西域和漠南,蘇武反過來要求匈奴人承認這兩個地方屬於大漢國土。

雙方其實都沒有什麼讓步的空間。

蘇武也並不在意,每天都和匈奴大臣繼續這種看起來毫無休止的扯皮日子。

在蘇武的掩護下,使團的其他兩位高級官員,副中郎將張勝和使臣常惠,正在秘密行動。

鏡頭中,張勝接見了一名穿著匈奴貴族服飾,但長相明顯是中原人的男子。

【虞常。】

一番寒暄後,張勝感慨道:

“當年和虞兄也曾經在長安把酒言歡,沒想到多年之後再見麵,竟然是這般情形。”

虞常聞言,臉上也不由露出羞愧的表情。

“不瞞張兄說,自投降匈奴至今,無日不想歸家啊!”

“趙破奴這賊子誤我!”

虞常也挺倒黴的,正是幾年前跟隨趙破奴那兩萬漢軍騎兵中的一名將官。

張勝笑了笑,道:

“說起來,不知這些年虞兄和趙破奴可有來往?”

虞常冷笑道:

“那個厚顏無恥,愚蠢無能的賊子,害我到這種地步,我怎麼可能跟他為伍?”

“自被迫厚顏事匈奴起,我就再沒和他說過一句話!”

張勝哦了一聲,不予置評。

過了幾秒鐘,張勝又道:

“看來虞兄似乎依舊心向大漢,莫非是打算跟隨我等回歸大漢不成?”

虞常點了點頭,道:

“正有此意,不過卻也並非單純回歸大漢這麼簡單,而是想要送一件功勞給張兄。”

虞常如此這般,將情況介紹了一番。

虞常投降了匈奴之後,很快就在匈奴內部找到了靠山,就是匈奴緱王。

緱王屬於烏師廬單於的心腹,曾經也是風光八麵。

但烏師廬單於突然暴斃後,無論是之前的呴犁湖單於還是如今的且鞮侯單於,都沒有把緱王當回事。

呴犁湖單於倒還好,隻是把緱王排除出了權力中心。

且鞮侯單於因為當年曾經被侄子烏師廬單於打壓過,在匈奴三部西遷中吃了大虧,對烏師廬單於的部下們懷恨在心。

緱王作為烏師廬單於曾經的心腹,被打壓得舉步維艱,說是麵臨生死危機也不為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緱王也就兩個選擇。

第一,造反。

第二,投降漢朝。

匈奴一直都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重用從漢朝投降過來的人,虞常也同樣被緱王所倚重。

察覺到緱王心思的虞常,又發現正好這一次大漢使團之中有老熟人張勝,這不就是瞌睡遇到枕頭了嘛。

當然,無論是緱王還是虞常都很明白,想要投靠大漢,最好還是有個投名狀,才能被劉徹信賴,獲得足夠的榮華富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