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又如何?我們的營地又不是漢軍那樣的營地,他過來,我們撤退就是了。”
匈奴人過慣了遊牧生活,對他們來說,一整座營帳也就一個時辰便能拆掉,然後遷徙。
稍微退讓幾裡地,算什麼?
李廣利下達命令。
“擂鼓,進軍!”
在發現了對麵兩位當戶領兵撤退之後,上萬漢軍又開始帶著輜重車,繼續壓前。
李廣利心中興奮不已。
“馬上就到匈奴人大營了,且鞮侯那老小子,這下不打也得打了!”
李廣利是希望速戰速決的。
漢軍畢竟是遠道而來客場作戰,最短時間內打完這場戰爭,對漢軍是最有利的情況。
雙方激戰到了黃昏時分,漢軍的輜重車成功逼近匈奴人大營不足一裡地。
李廣利立刻對著一旁的趙充國下令。
“做好準備,一旦匈奴人傾巢而出,你立刻帶著一萬騎兵繞後,從後方偷襲匈奴人大營,和主力部隊來個前後夾擊!”
趙充國信心滿滿,高聲應是。
然而事情的走向完全出乎了李廣利的意料之外。
很快有人前來稟報。
“大將軍,匈奴人拔營後撤了!”
“什麼?”李廣利愣住。
兩刻鐘後,李廣利策馬來到匈奴的舊營地麵前。
這裡一片狼藉,但剩下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沒有用的廢棄物。
匈奴人顯然並非一時起意,而是早就有了完整的預案。
上官桀回來複命,表情有些凝重。
“大將軍,剛剛匈奴人撤退的時候隊列非常整齊,完全沒有給我們任何可乘之機!”
李廣利呼出一口氣,問道:
“匈奴人撤到哪裡了?”
上官桀答道:
“十裡地之外!”
李廣利冷笑一聲。
“十裡地,很好,非常好。”
這時候李廣利當然也已經意識到了,對麵的且鞮侯單於是在玩且戰且退呢!
這下子就不好處理了。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搖了搖頭。
“這個李廣利,不會打仗啊。”
李治好奇開口問道:
“若是父皇,應該怎麼破解呢?”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靖,笑道:
“藥師,你來說說你的想法。”
李靖有點無奈。
“陛下乃是天底下最會打仗的皇帝,何須臣在陛
李世民笑道:
“朕教為善什麼時候都能教,但能讓你藥師開口指點為善,卻不是什麼時候都有機會的。”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靖自然也無法推脫了。
李靖開口道:
“在臣看來,李廣利此人犯了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隻想著硬碰硬。”
李治心中一動,開口道:
“李卿的意思是,李廣利應該派兵繞後偷襲且鞮侯單於的主力?”
李靖笑嗬嗬地說道:
“老臣鬥膽說一句,李廣利正麵決戰屬於下策,太子殿下您這個也隻能算是中策。”
李治啞然,有些尷尬地揉了揉鼻子。
李靖繼續笑道:
“且鞮侯單於畢竟是老單於了,又和漢軍幾次惡鬥並且得勝,不可能不防備漢軍的偷襲。”
“他選擇了餘吾水這一帶作為戰場,那就證明且鞮侯單於對餘吾水這邊的地形了如指掌。”
“有這兩個因素疊加,漢軍想要派軍隊繞後去攻擊且鞮侯單於的後方,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頓了頓,李靖道:
“所以李廣利真正應該偷襲的對象並不是且鞮侯單於本人,而是學習一下當年冠軍侯霍去病的成名之戰!”
李治略一思索,頓時恍然大悟。
“明白了,要偷襲的並不是且鞮侯單於率領的主力,而是匈奴人的老弱婦孺!”
李靖豎起大拇指,笑道:
“太子殿下果然聰慧無雙,一點就透!”
看過這麼多部視頻,匈奴人打仗的規律,在場之人全都了然於心。
漢軍遠征漠北,主要靠的是自帶補給。
匈奴十萬大軍,同樣也需要補給。
就算馬兒能隨地吃草,人也得吃東西不是?
匈奴人的補給就是牲畜,由於匈奴成年男子都上陣打仗,戰時就隻能讓老弱婦孺來負責照顧牲畜。
為了方便補給,牲畜距離大軍不能太遠,一般也就幾百裡地。
霍去病當年就是找到了右賢王部的補給營地,八百人襲營立下奇跡。
李世民笑道:
“餘吾水這一帶匈奴人是很熟悉不假,但當年衛青也走過這條路,漢軍對這裡同樣不陌生!”
“附近方圓千裡之內,一定存在一個匈奴王庭的老弱婦孺宿營地。”
“漢軍不需要用太多兵馬,隻要一萬,甚至幾千騎兵,都足夠將這老弱婦孺營地給一鍋端了。”
“老弱婦孺一旦沒了,補給也完蛋了,前線的匈奴大軍還能有心思打仗嗎?”
“到時候,李廣利要做的就是追亡逐北,爆殺匈奴,享受大漢第一名將的稱號了。”
李治聽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道:
“就這麼簡單?”
李世民笑道:
“是啊,就這麼簡單。不過朕也得說句實話,就算李廣利能想到這一點,他能否做到也是一個問題。”
想到和做到,往往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每天都想著要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天天健身。
能做到的有幾個?說是千裡挑一甚至萬裡挑一也不為過。
搜尋匈奴老弱婦孺的宿營地,派出得力乾將率領輕騎前往襲擊,一路上還要瞞過匈奴人的諸多斥候。
這可不是一件輕輕鬆鬆就能做到的事情。
李治道:
“那這怎麼能算上策呢?”
在李治想來,真正的上策應該是那種諸葛亮類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李世民哈哈大笑起來。
“為善啊,匈奴人不是傻子,這個且鞮侯單於更是匈奴之中難得的中興之主。”
“你怎麼會覺得擊敗這種敵人會像和妻子睡覺那麼簡單呢?”
“上策隻是相對來說損失最小,收獲最大的計策,並不是說你隻要拿出上策敵人就土崩瓦解,任你宰割了。”
“明白了?”
李治連連點頭,心悅誠服。
“兒臣明白了。”
“這戰陣之事,還真是相當複雜呀。”
聽著李治的感慨,李世民笑而不語。
李靖慢悠悠地開口道:
“其實千變萬化,無非也就是一句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