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劉徹生前指定的輔政大臣,而且還曾經有希望成為“周公”的人物,金日磾的死自然在漢朝內部引發了巨大的影響。
小皇帝劉弗陵親自前往祭祀,霍光文武百官也都趕往祭祀。
站在靈堂之中,霍光舉起一柱香,在心中默默祈禱。
“沒想到,你如此之早就過世了。”
“好好去吧,你的家人,我會幫你照料的。”
上香完畢,霍光轉過身來,看著麵前的金日磾靈柩,心中也不由黯然神傷。
論四輔臣之間的私交,霍光和金日磾之間是最為密切的。
兩人在差不多的時間進入宮中,但霍光起步就是侍中,而金日磾則是以休屠王太子的身份當了幾年的馬奴,隨後才因為養馬得力獲得劉徹賞識,一步步提拔起來。
三十多年的中朝共事,兩人也並非任何時刻都是和諧親密,在許多事情上也經常會發生衝突。
為防止劉徹的猜忌,兩人多年來表麵上非常疏遠,實際上卻總會在關鍵時刻相互支持。
公孫賀父子和衛氏落難,巫蠱之禍,霍光都是朝中的眾矢之的。
是金日磾一次次在劉徹麵前的進言,
莽何羅莽通兄弟叛亂的時候,霍光是第一個趕到現場控製局勢的侍中。
也正是霍光用霍去病曾經傳授過的戰場急救法對重傷的金日磾進行急救,才讓金日磾撐到了禦醫能抵達的時候。
這是一種混雜了同事、朋友乃至是戰友的複雜情感。
霍光歎息一聲,對著麵前一臉悲戚的金建道:
“節哀順變。”
鏡頭一轉,霍光看向麵前的桑弘羊。
“桑大人,朝堂中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我覺得之前討論過的辯論之事,可以暫時不必實施了。”
桑弘羊吃了一驚,不敢置信地看著麵前的霍光。
“大司馬,此言當真?”
霍光笑了笑,點頭道:
“是的。我想大家都需要一些時間,應該不會去反對這件事情的。”
回到皇宮中的劉弗陵有些不安地看著麵前的鄂邑長公主。
“阿姊,金日磾死了,朕該怎麼辦?”
畫麵中旋即浮現出了劉弗陵的回憶。
【劉徹去世當天。】
在眾人的見證下,劉弗陵下跪於劉徹麵前,正式成為了大漢的下一任皇帝。
隨後,霍光等人非常識趣地離開了,將這裡留給了劉徹父子。
他們都知道,臨終前的劉徹一定還會對自己這個小兒子叮囑些什麼。
似乎是因為回光返照的關係,劉徹的臉色突然變得紅潤,說話也不再像之前那麼吃力。
“弗陵,朕今天和你說的話,你要牢牢記在心底,而且永遠不得對第三個人提起。”
八歲的劉弗陵明顯有些害怕,但還是勉強點頭。
“父皇,兒臣知道的。”
劉徹笑了笑,道:
“你應該說,父皇,朕知道了。”
劉弗陵愣了好幾秒,這才開口道:
“是,父皇。我……朕,知道了。”
劉徹定定地看著劉弗陵,片刻後露出微笑。
“真像啊,也不知道他……像不像呢?”
劉弗陵一臉茫然。
“父皇,您在說誰?”
劉徹搖了搖頭,白發和胡須輕輕晃蕩。
“你不需要知道,孩子。接下來,認真聽朕告訴你的每一句話。”
劉徹拉住劉弗陵的小手,一字一頓地開口道:
“朕死後,你立刻召鄂邑入宮,讓她來負責你的所有衣食起居。”
“至於四名輔政大臣……”
劉徹說到這裡,表情突然有些古怪。
“四人之中,最值得信任的是金日磾,其次是桑弘羊,然後是上官桀,最後是霍光。”
“啊?”劉弗陵愣住了,忍不住道:
“可是,父皇您剛剛不是才將霍光任命為首席輔政大臣嗎?”
劉徹笑了笑,伸手摸了一下劉弗陵的腦袋。
“孩子,你以後會明白的。現在,你隻需要記住朕的話就好。”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
“若輔政大臣隻剩下兩人,那這兩人之中任何一個人的性命麵臨威脅時,你都一定要動用皇帝的身份將其保下。此時他們的性命就是你的命,明白嗎?”
劉弗陵還是沒搞懂,但非常努力地記憶著,點頭道:
“父皇,我明白。”
劉徹呼出一口氣,輕輕地將劉弗陵摟入懷中。
“待你成年親政,若還有輔政大臣在世,你需用三年時間先穩固自己的地位。”
“然後,殺了他們。”
回憶的畫麵猶如煙霧般消散,劉弗陵和鄂邑公主重新出現。
劉弗陵並沒有將臨終之前的這番談話告知過任何人,鄂邑公主當然也不例外。
但金日磾的死,依舊讓小皇帝感到了極大的不安。
那可是劉徹遺言中,最為忠誠的一位!
鄂邑長公主並不明白劉弗陵的真正心思,但她的臉上同樣也帶著幾分不安的情緒。
金日磾的死,實在是太快了。
沉吟片刻,鄂邑長公主伸手拂去擋在額頭麵前的發絲,鄭重地開口道:
“論能力和資曆,金日磾是唯一一個可以和霍光對抗之人。”
“陛下,您接下來隻能多信重上官桀和桑弘羊了。”
劉弗陵點了點頭,沉重地開口道:
“朕明白了。”
看到這裡,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一聲輕笑。
“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房玄齡搖了搖頭,感慨道:
“若是金日磾能擁有和霍光一樣的壽命,應該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長孫無忌點頭表示讚同:
“金日磾是真正的忠臣,而霍光……嗬嗬。”
李治看了一眼長孫無忌,心中有些不爽。
舅舅啊,你還說霍光呢?
父皇之前可是跟那個清朝的康熙皇帝購買了全套的曆朝曆代史書,你自己在曆史上不也是一個權臣的角色嗎?
簡直了。
李世民笑著開口道:
“生老病死,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法預測的事情了。”
“漢武帝輸在天意上,也隻能說是不冤。”
李治心中突然有些好奇,開口道:
“父皇,兒臣看那個金日磾之前和霍光的關係還挺不錯的,他真的會因為劉徹的遺命而堅決反對霍光嗎?”
李世民嗯了一聲,淡淡道:
“那是必然的。金日磾的立身根基就是劉徹的信任,劉徹的遺命對他來說甚至高於自己的性命。”
“那些對桑弘羊群起而攻之的大儒背後,應該就是金日磾在暗中支持。”
“啊?”李治吃了一驚,道:
“那些大儒想要的不是毀掉漢武帝所有的改革製度嗎?”
金日磾作為漢武帝的頭號忠臣,怎麼會去支持這種人?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來,道:
“製度這種東西,既然能取消,那有朝一日劉弗陵親政後,當然也可以重建。”
“金日磾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保住漢武帝建立的政治製度,而是幫助劉弗陵成長起來,讓劉弗陵在親政後最快獲得皇帝應有的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用取消漢武帝先前改革製度來引誘大儒們對桑弘羊發難,進而導致桑弘羊和霍光反目,就是金日磾的最佳做法。”
李治聽完,良久無言。
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自家父皇很早之前就說過的一句話。
“政壇之上,隻有盟友,從來沒有朋友。”
李治忍不住閉了一下眼睛。
這,就是官場嗎?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金日磾的死,是上天給霍光的絕佳機會。】
【金日磾能力和霍光相近,資曆和霍光相當,對霍光又極為了解,是漢武帝放置在霍光頭頂的一道緊箍咒。】
【隨著這道緊箍咒的解除,新遞補上來的二號輔臣上官桀又是霍光的親家,霍光從此真正擁有了堪比周公當年攝政時的權力。】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霍光開始逐步廢除劉徹當年對待百姓的諸多苛刻政策,並借助這個機會撤換了許多官員,用自己的家人、黨羽們取而代之。】
【霍光徹底穩住了局麵,從一位麵臨諸多限製的孤臣“周公”,成為了大漢真正大權在握的攝政大臣。】
畫麵中,一場朝會正在召開。
皇帝劉弗陵坐在最上首,田千秋、霍光兩人分坐左右最靠近劉弗陵的位置,然後是上官桀、桑弘羊和其他文武百官。
“陛下,匈奴新單於壺衍鞮派使者前來,希望能夠跟大漢議和,重新開放互市。”
聽著大鴻臚的彙報,劉弗陵裝模作樣地哦了一聲,看向霍光。
“大司馬,你和諸卿議一議吧。”
霍光表情沉穩地點頭,開口道:
“臣想先聽聽其他諸位公卿的意見。”
右將軍上官桀開口道:
“這些年來,陛下治下的大漢以休養生息為主。”
“匈奴人能主動求和,正好能讓大漢邊疆少受侵擾,是好事。”
眾人紛紛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