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軍須靡又將目光轉向常惠。
“常將軍,右軍就拜托你了。”
常惠手持大漢符節,微微一笑。
“放心吧大王,常惠隻要還活著,右軍絕對出不了問題!”
緊張的氣氛中,烏孫方麵的號角也吹響了。
密密麻麻的烏孫騎兵同樣向前疾馳,準備和匈奴人接戰。
很快,雙方就各自進入了射程。
“嗖嗖嗖!”
箭矢猶如飛蝗一般從天而降,諸多騎士中箭,人仰馬翻,煙塵一片。
短短幾秒鐘後,煙塵中又有更多的騎兵殺出,一往無前地朝著對方而去。
匈奴本陣中,右穀蠡王表情悠然。
“論騎射,咱們大匈奴是烏孫人的祖宗!”
騎射,也分類型。
一種是匈奴人的騎射,另外一種是其他民族的騎射。
匈奴人過往打不過大漢,更多的還是因為漢軍重騎兵的衝陣。
漢軍重騎的甲胄防護力極強,能讓匈奴人的箭矢毫無作用。
可現在對麵又沒有漢軍!
激烈地交戰還在進行。
匈奴人來回奔馳,箭矢不斷。
烏孫人同樣也在奮力反擊,但明顯在射術上落了下風。
戰局開始漸漸地朝著對烏孫不利的方向偏移。
軍須靡見狀,心中不由一沉。
“該死的匈奴!”
本以為匈奴經曆過內訌,戰鬥力多多少少會變弱。
沒想到,縱橫西域的烏孫騎兵,在匈奴騎兵麵前依舊是魯班門前耍大刀。
軍須靡的身邊,諸多烏孫貴族也陷入恐慌中。
“怎麼辦大王?”
“不然我們撤退吧?”
軍須靡心中開始動搖。
撤退?
此時此刻,撤退似乎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
但……
軍須靡想起過往幾十年自己麵對匈奴的卑躬屈膝,一股怒火猛然自心中而起。
“撤什麼撤!”
漢朝使者雖然也非常高傲,但至少漢朝是帶著誠意而來,是希望和烏孫和平通商,維持絲綢之路,大家一起賺錢。
匈奴人呢?
匈奴人隻會讓烏孫交出更多的戰馬,更多的糧食,更多的女人,更多的其他物資。
匈奴人可不會給烏孫帶來任何好處,隻會不停地讓烏孫割肉,不斷地趴在烏孫的傷口上吸血!
這種時候撤退,難道還要回到以前一直被匈奴人壓榨的日子嗎?
老國王軍須靡這一刻白須飄揚,雙目如電,聲如雷鳴。
“擂鼓,轉馬刀衝鋒!”
披頭散發的烏孫力士站在大車上,重重地敲響了牛皮大鼓。
咚。
咚咚。
咚咚咚!
大地在震顫。
鼓聲逐漸密集,猶如雨點般急促回蕩在每個人的耳膜中。
咚咚咚咚咚!
烏孫右軍。
常惠看著麵前的戰場,皺眉不止。
“這些烏孫人,怎地如此不濟?”
在常惠看來,匈奴騎兵的戰鬥力也就那麼回事。
比起多年前自己被囚禁於匈奴王庭時,弱了至少兩個檔次。
就這樣的弱雞匈奴,還是能牢牢壓製住烏孫軍隊!
太不合理了。
常惠身邊的常鎮冷笑一聲。
“都說西域諸國孱弱,今天也算是親眼目睹了。”
常惠嗬嗬一笑,道:
“軍須靡還擔心本校尉臨陣脫逃呢,他真以為大漢兒郎和貪生怕死的西域胡人一般?”
“傳令,全部披甲!”
尋常使團,一般也就百人出頭。
但常惠這一次畢竟是以大漢校尉的姿態前來,又是在戰爭的敏感時期。
故而,常惠帶了五百大漢騎兵前來和烏孫會合。
這五百騎兵中除了一百騎兵是常惠從長安帶來的親軍,其他四百騎兵分彆出自河西四郡,是常惠持大漢皇帝符節,向當地郡守抽調來的最為精銳敢戰之士。
無論是匈奴的右穀蠡王還是烏孫的軍須靡,都不會覺得這五百漢軍能改變得了什麼。
但常惠今天就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完全想錯了!
一刻鐘之後,在烏孫當地扈從們的幫助下,包括常惠在內,五百大漢騎兵全部掛甲完畢。
常惠從馬鞍上取下長槍,單手握持。
此刻,這位曾經的大漢使臣,如今的大漢校尉英姿勃發,殺氣騰騰。
他將手中大漢使臣節杖用力朝地上一插。
這支長長的節杖,穩穩地紮入西域大地中,紋絲不動。
常惠對著身旁的烏孫將領道:
“看好此節,靜待本將軍殺虜歸來!”
恰逢鼓聲傳來。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願斬單於首,長驅靜鐵關!
“大漢兒郎,隨我殺敵!”
常惠一聲吼,雙腿緊夾馬腹。
戰馬緩緩邁開四蹄,在陣陣鼓聲中,開始起速。
五百大漢精騎,緊隨常惠身後,同樣加速。
常惠一路疾馳,越過無數正在和匈奴奮戰的烏孫騎兵。
密集的箭矢從天而降,擊打在常惠的身上,和盔甲相撞,發出了叮叮當當的聲音。
麵前豁然開朗,原來常惠已經衝出烏孫騎兵陣地,進入了兩軍互射的中間地帶。
手中長槍高舉。
大日當空,槍尖反射一絲寒芒。
“殺!”
常惠一馬當先,衝入匈奴騎兵陣中。
槍尖劃破一名匈奴騎士咽喉,血光乍現。
半個首級依舊和身體連接,落馬倒地。
更多的漢軍騎兵衝到。
“死!”
五百漢軍,猶如猛虎下山,瞬間衝入了匈奴人的軍陣之中。
匈奴人壓根就沒有想到在這片戰場上竟然會殺出一支漢軍重騎兵,一時間驚慌失措。
身後,密集鼓聲不斷。
常惠和五百漢軍所到之處,匈奴辟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漢軍如一道閃電橫過長空,在匈奴左軍中劃開一道犀利傷口。
原本有序的匈奴軍陣,開始陷入混亂。
一名烏孫將領看到常惠如此神威,心中不由熱血沸騰,拔出腰間馬刀。
“天朝將軍尚且死戰,我等烏孫英雄何能畏手畏腳!”
“隨我衝!”
數千烏孫騎兵手持馬刀,緊緊跟隨著常惠撕開的裂口,殺入了匈奴軍陣之中。
馬刀劈砍之下,匈奴騎兵人仰馬翻。
烏孫並非毫無優勢。
作為西域的最強國,烏孫早就已經學會了鐵製兵器的冶煉技術。
多年來,匈奴人的刀劍,大部分便是由烏孫供給。
烏孫的馬刀,比匈奴更好,更快,更鋒利!
刀光現。
頭落。
血噴湧。
馬蹄疾馳,殺聲如雷!
烏孫右軍,在常惠的激勵下全軍壓上,對匈奴左翼發動了前所未見的瘋狂攻勢!
一時間,匈奴左翼騎兵四處逃竄,潰不成軍。
匈奴本陣之中,右穀蠡王見狀大驚。
“怎麼回事?快,立刻抽調中軍去支援左翼!”
話音剛落,旁邊的匈奴將領麵露難色。
“不能去支援啊大王,烏孫人已經全部衝上來了!”
“什麼?”右穀蠡王愣了一下,抬頭看去。
戰場的最中央,煙塵漫天,完全看不清楚戰況。
但幾秒鐘後,一名烏孫騎兵從中衝出。
緊接著,一名又一名的烏孫騎兵自煙塵中殺出。
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的烏孫騎兵揮舞著馬刀,追逐著正在四處逃竄的匈奴騎兵,朝著匈奴本陣席卷而來!
一聲怒吼響徹天際。
“烏孫大將翁歸在此,匈奴右穀蠡王出來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