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玉昂然道:
“我等乃是大明臣子,能為大明犧牲,是我等的榮幸!”
“諸位叔伯兄弟,難道甘心剃發成為那金錢鼠乎?”
三十三歲的張家玉,雙目中燃燒著火焰。
而立之年,若向建奴屈膝叩首,如何立得起來!
眾人對視一眼,都被張家玉所感染,齊聲道:
“好,那便反了這滿清!”
數日後,張家玉正式起兵道滘。
三天後,張家玉借助城中士紳的呼應,一舉攻入東莞,將東莞之中滿清的官吏、守軍全部誅殺。
東莞城中,一片歡呼之聲。
張家玉立於城牆之上,擲地有聲地開口。
“東莞乃是大明的東莞,容不得建奴韃子前來染指!”
話音落下,歡呼之聲越發高昂。
緊接著,鏡頭又是一轉,第三名廣東抗清領袖登場。
陳子壯,廣州府南海縣沙貝鄉人。
沙貝陳氏是赫赫有名的書香世家,從南宋陳氏始祖入粵至明末,陳氏家族名儒顯宦層出不窮,留下了“一門七進士,四代五鄉賢”的佳話。
陳子壯的曾祖父是大明工部尚書陳紹儒,他的父親陳熙昌為進士出身,曾授浙江嘉應府平湖知縣,擢吏科給事中贈太常寺少卿,伯父陳熙韶也官至廣西思恩府知府。
萬曆四十七年,陳子壯高中探花,正式出仕。
崇禎朝官至禮部侍郎,受黨爭波及,罷官歸鄉。
弘光皇帝授予其禮部尚書(未到任),隆武皇帝授予東閣大學士兼領禮部尚書(未到任)。
陳子壯曆來跟兩廣總督丁魁楚不合,故而當永曆皇帝朱由榔同樣以東閣大學士兼領兵部尚書相召時,陳子壯並沒有前往肇慶就任,而是留在了家鄉。
雖然反對丁魁楚,但陳子壯是支持永曆皇帝朱由榔的。
蘇觀生在廣州建立紹武朝廷,陳子壯得知消息之後大怒,寫信前往肇慶對永曆皇帝表示擁戴,並憑借自己的威望在家鄉組織兵馬,打算配合永曆軍隊一舉消滅紹武政權。
為防止組織起來的兵馬被察覺,陳子壯特地將這些兵馬放置在臨近的花山中,看似落草為寇,號稱“花山盜”。
但人算不如天算,陳子壯的兵馬尚未完全組建起來,清軍李定國所部就已經攻克廣州。
自此,陳子壯理所當然地將目標轉為抗清。
陳邦彥起兵後,第一時間聯絡上了陳子壯。
而陳子壯也召集眾人商議。
“如今廣州城內清軍不過數百人,隻有幾千漢奸兵馬隨佟養甲鎮守廣州。”
“老夫打算配合陳邦彥一舉收複廣州,爾等覺得如何?”
沙貝陳氏眾人聞言都是激動不已,爭先恐後地開口。
“父親,孩兒等這一天已經等好久了!”
“祖父,孫兒願意出戰!”
陳子壯見狀,哈哈大笑。
“不愧是沙貝陳氏子孫,當有這般愛國情懷!”
眾人統一思想後,又開始商議。
“原大明廣州衛指揮使楊可觀、楊景曄兩人被佟養甲排擠,鬱鬱不得誌,我等可以將其策反。”
“再派花山盜一部分人詐降進入廣州城,到時候可以裡應外合!”
眾人商議已定,陳子壯一錘定音。
“就這麼辦!立刻派人去聯係陳邦彥,收複廣州城!”
【陳邦彥和陳子壯兩人約定,七月初七日夜三更時分,裡應外合,共取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