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朝皇帝都非常明白忽必烈的意思。
【漢武帝劉徹:這種絕境之下,若是不能快速扳回局麵,很多人應該會就此絕望,選擇投降滿清。】
【唐太宗李世民:還是有點可惜,殺掉吳三桂的話,就算不能直接反攻昆明,至少也不需要躲到邊境去了。】
【明太祖朱元璋:唉,時運不濟,看來也就到此為止了。】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鏡頭一轉,到了廈門島。
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二月二十日。
鄭成功看著麵前受召而來的諸多將領,沉聲開口。
“爾等回去之後,當以最快速度組織船隊,催完餉務,限三個月內領麾下部眾、家眷齊至磐石衛聽令出征!”
一個多月後,三月二十九日,鄭成功在磐石衛會合了麾下十萬兵馬,以及數十萬家眷。
碼頭邊上,數千艘船隻密密麻麻,無數船帆蔚然如林,點綴在藍色海麵上,極為壯觀。
隨後,有人宣讀鄭成功的命令。
“大明延平郡王朱成功諭各將士雲:”
“官兵遠征,不無內顧。攜眷同行,自然樂從。”
“本藩統領大師,北伐醜虜,肅靖中原,以建大業。”
“慮各勳鎮將領官兵,永鎮之時有為家之念,已經著兵、戶官調撥船隻配載各眷,侯令隨行!”
聽到鄭成功的命令後,在場的諸多鄭軍將士們不由發出歡呼,喜形於色。
緊接著,數十萬鄭軍將士、眷屬們紛紛登船,離開了磐石衛,沿著海麵朝北方而去。
看到這裡,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少見地露出驚愕表情。
“帶著家屬一起打仗?這鄭成功……”
程咬金瞪大了眼睛,道:
“有女人在還怎麼打仗?”
李積搖了搖頭,道:
“女人隻會拖累男人出劍的速度,鄭成功好歹也是一個打過很多次戰爭的統帥了,怎麼會突然做出這種決定呢?”
李靖想了想,摸著白須道:
“或許,鄭成功他還有另外的想法。”
李世民嗯了一聲,皇冠上的琉珠相互激蕩著,發出了清脆的響聲。
“但打仗的確是不能帶女人上戰場的,將士們若是有了牽掛,還怎麼願意豁出性命?”
“鄭成功無論為何選擇這一步棋,朕都覺得會給他接下來帶來很大的隱患。”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張煌言來到鄭成功的身邊,有些憂慮地開口道:
“國姓爺,古語有雲:軍中有婦,士氣不揚。”
“如今咱們大軍攜帶十萬家眷北伐,此事是否有待商榷?”
鄭成功微微一笑,自信滿滿地開口道:
“韃子主力如今還在雲南和晉王作戰,中原空虛,正是我等一鼓作氣收複中原之時。”
“福建地區狹窄,並非成就大業之地。”
“隻要本王能拿下南京,這數十萬家眷就能立刻安居樂業於江南,成為本王統治江南的支持力量。”
“些許老話,你不必放在心上!”
【從各種言行來看,鄭成功顯然已經胸有成竹,自認為拿下南京乃至整個江南乃是穩操勝券了。】
當然,吸取了去年那場慘痛的台風教訓,這一次鄭成功也是特地選擇了在並非台風季節的夏天北上。
夏天作戰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滿清駐防在江南的北方部隊,在這個季節的戰鬥力是最低的。
此外,還有一個情報鄭成功並沒有告知部下,那就是大量位於江南的士紳心中依舊對大明充滿向往,不斷派出使者前來聯絡鄭成功,表示願意充當內應。
鄭成功是非常理解這些士紳的,畢竟他們之中很多都是鄭家海外船隊的雇主或者合作夥伴。
當年大明還統治江南的時候,鄭家和這些江南士紳們做海外生意那都是發了大財的!
哪裡像現在被滿清統治,生意不但做不成了,而且還得承受滿清政府永無止境的盤剝。
正所謂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滿清對這些江南士紳來說,那就是比殺父仇人還要更加可惡的存在。
四月二十八日,鄭成功抵達浙江定海。
上千艘鄭軍船隻從海麵上密密麻麻,浩浩蕩蕩而來,瞬間就淹沒了定海方麵出擊的清軍艦隊。
無數船隻上的火炮不斷轟鳴,掩護著鄭軍士兵們登上海灘,猶如螞蟻一般密密麻麻地對定海炮城發動了進攻。
鄭軍炮火之猛烈,甚至連定海炮城上的上百門火炮都無法阻攔。
僅僅兩天時間,鄭軍就順利地攻克了定海。
定海是滿清東南方向水師所在地,長久以來一直都嚴重地威脅著鄭軍北上和海上通往倭國的運輸線路。
在攻破這座城池之後,再無後顧之憂的鄭成功繼續率領艦隊渡海北上。
畫麵一轉,一名黑衣人借助夜色的掩護,悄然進入了滿清蘇鬆提督馬逢知的府邸之中。
馬逢知似乎早有預料,在一間密室裡接見了這名黑衣使者。
使者拿出一封信,交給馬逢知。
馬逢知拆開一看,是鄭成功的親筆信。
“……我軍大兵將至,兄可按之前約定,舉兵響應。”
“待江南重歸大明之日,便是馬兄封王之時!”
馬逢知看完信,伸手將信放在燭火上燒掉,隨後對著黑衣信使開口道:
“你回去稟報國姓爺,馬某人很快就能做好準備,隻等國姓爺捷報傳來!”
黑衣使者點了點頭,在馬逢知管家的帶領下秘密離開。
等使者離開後,馬逢知身後的屏風處又轉出兩人。
“提督大人,咱們真的要反清複明了?”
馬逢知輕笑一聲,摸著胡須淡淡開口:
“反清複明?”
“那得看鄭成功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他若是能打下江寧,不,南京,本官自然願意舉事相隨。”
“他若是沒這個本事,本官可不想成為第二個金聲桓、李定國!”
【滿清蘇鬆提督馬逢知立場搖擺,雖然並未立刻舉事響應鄭成功,但也按兵不動,給了鄭成功一次絕佳的機會。】
五月十九日,鄭成功率領麾下三千餘艘戰船,將近十二萬兵馬從吳淞口進入長江。
進入長江之前,五艘船隻悄然脫離了鄭成功的隊伍,在崇明島對麵的碼頭停靠,投降了滿清。
“我乃朱成功前軍前陣馬龍,特來投靠大清!”
得知消息的滿清崇明總兵聞訊趕來,接受了這一次的投降,並很快清點了一番這些鄭軍的裝備。
“……共計兵丁及家屬男、婦一百四十三口,攜帶裝備有:”
“紅衣炮十三位,銅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槍、鳥槍十杆。”
“火藥四十二桶,連桶共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
“鐵碎子一百零五桶,連桶共重五千一百九十斤。”
“鐵盔甲四十二頂,鐵甲二十六身,鐵蔽手九副,鐵裙九條,鐵遮窩十四副。”
“尚有棉盔甲、刀、箭、長槍、藤牌若乾。”
(注:這些數字出自佟國器上奏順治皇帝的《三撫捷功奏疏》原文,並非作者胡編亂造。)
寫著寫著,這位滿清總兵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喃喃自語。
“他娘的,這反賊鄭森是搶了大清國庫?”
“一個小小的前鎮將,麾下不過百餘人,竟然能有如此精良之裝備?”
一旁的師爺聞訊插了一句嘴,道:
“大人,那鄭家可是如今咱們這邊海上最大的海商,據說單單是用來前往倭國、呂宋一帶運輸貨物的船隊都有上萬艘,每天的進賬怕不是足有十萬兩!”
總兵聞言,不由臉色一變,下意識露出羨慕表情,舔了舔嘴唇。
“娘的,難怪這鄭森隻有區區幾個小島,卻能養出十萬大軍!”
“還好,他錢雖多,打仗卻是個廢物。”
“若是這筆錢被反賊李定國拿到手裡,嘖嘖,那就真的是不堪設想了。”
師爺跟隨這總兵多年,早已經是鐵得不能再鐵的心腹,聞言低聲笑道:
“大人這話就不對了,縱然是李定國得了這筆錢,咱們無非就當一次反清複明的義士罷了,又有甚不堪設想的?”
總兵哈哈大笑,伸手敲了師爺一記暴栗。
“就你滑頭,這樣的話是隨便能說的嗎?”
“趕緊向江寧府報捷,順便八百裡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