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滿意地看著麵前的諸多精銳部下,對著一旁的幾名幕僚道:
“某些人應該很快就能得知這些場麵,派往附近招撫的使者們可以出動了。”
鄭成功這一次帶了數以萬計的家眷過來,那可是要在江南這邊定居的。
招撫江南,是鄭成功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隻要江南能群起歸順,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鄭成功招撫江南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短短數日之內,句容、儀真、滁州、六合等城池相繼歸附。】
【在招撫的同時,鄭成功也並沒有忘記對南京的攻略。】
【在占領鎮江兩天後,六月二十六日張煌言率領上百艘船隻、三千兵馬作為先鋒抵達南京附近進行偵查,為大軍開路。】
【六月二十八日,鎮江地區儘數歸順,鄭成功也召開會議,商討對南京的作戰事宜。】
鄭成功笑容滿麵,對著麵前的眾將開口道:
“眼下攻克鎮江,我軍進軍南京的線路又多了一條。”
“爾等都來說說,是從水路還是從陸路進取南京呢?”
南京在被滿清占據後,已經改名為江寧府。
但對大明這邊來說,南京自然還是大明南京!
忠靖伯陳輝開口道:
“國姓爺,咱們一直以來都是水路作戰,這一次自然也應該走水路。”
但另外一名鄭成功麾下的大將,中提督甘輝卻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意見,道:
“古人有雲,兵貴神速。”
“乘此大勝,當由陸路長驅直入,晝夜兼程,逼取南京。”
“倘敵竟敢迎戰,則以破竹之勢,一鼓而收。”
“若敵不迎戰,則圍攻其城,以絕援兵。再分兵破周圍郡縣,則南京孤城不攻自下。”
“若由水而進,如今正是西風之時,我等又逆流而上,必然導致時日多加遷延。”
“倘因此拖延時日導致敵援兵抵達南京,則我等豈非又多費許多功夫?”
鄭成功摸著胡須,認真地聽完了甘輝的話,緩緩點頭。
“有道理。”
但甘輝的話,卻遭到了陳輝和其他絕大部分將領的反對。
“國姓爺,咱們一直以來都是擅長水路作戰,倘若此番陸地進攻,豈不是以我之短,擊敵之長?”
“國姓爺,咱們的大炮、火藥各種裝備都是在船上,陸路一時半刻間又如何能找到這麼多民夫、車馬來進行運輸?”
“國姓爺,過去那麼多場戰鬥早已證明,陸地作戰往往對咱們不利。南京之戰乃是最為關鍵之役,切不可將希望寄托在陸地上啊!”
“現在可是酷暑季節,走陸路還要日夜兼程,將士們怎麼受得了?走水路大家還能在船艙裡乘涼呢。”
……
除了甘輝之外,竟然沒有一個其餘將領支持陸地出擊!
這也讓原本讚同甘輝陸地突襲的鄭成功,陷入了長久的遲疑中。
曆朝皇帝看到這裡,也開始了激烈的爭論。
【漢高祖劉邦:朕覺得吧,圍攻這種大城是必須要陸地進攻才行的。】
【光武帝劉秀:是這個道理,走水路還是太不靠譜了。】
【吳大帝孫權:你們可彆小看水軍啊,就算是金幕沒出現之前,朕也是用水軍在赤壁擊潰的曹阿瞞!】
【魏武帝曹操:嗬嗬,你這輩子也就這件事情能聊了,要不朕讓張遼和你談談心?】
【秦始皇嬴政:朕也覺得還是陸路靠譜,不過這裡可以問專業人士啊,@唐太宗李世民,你怎麼看?】
……
大明世界之中,群臣都激動起來,各種表達意見,甚至開始了相互爭論。
“陸路進攻最佳!”
“江南水網密布,是水軍能最大程度發揮的場所,鄭成功水師天下第一,就應該走水路!”
朱元璋沉默良久,看向一直也不說話的朱棣。
“老四,你怎麼看?”
朱棣已經當了好些年太子,但老朱一直覺得“老四”這個稱呼比較順耳。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老朱心中的“太子”,始終還是朱標。
不過這個理由就沒必要拿出來紮老四的心了。
朱棣認真地思考了一下,道:
“若是從江北進攻南京,自然是水師優先,沒水師都過不了江。”
“但從鎮江出發,又是在逆風、逆流的情況下,兒臣覺得甘輝陸路突襲的意見才是最正確的。”
朱元璋嗯了一聲,並未發表結論。
朱棣旋即有些好奇地開口道:
“父皇,您的想法呢?”
曆朝曆代皇帝中,論到對水師的指揮,朱元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老朱真正意義上的“立國之戰”,就是在鄱陽湖水戰中以少勝多,乾掉陳友諒!
朱元璋哼了一聲,淡淡開口。
“水路能走,陸路也能走,兵力又有絕對優勢。”
“那水陸並進不就行了?”
朱棣愣住。
這一刻,金幕中正好飄過李世民回答秦始皇的彈幕。
【唐太宗李世民:水路和陸路又不衝突。鄭成功十萬兵馬,可以先派兩三萬先鋒從陸地兼程急進先圍住南京,主力和後勤物資走水路慢幾天跟上啊。】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鄭成功呼出一口氣,下定決心。
“既然大家都覺得走水路好,那咱們就明天出發,走水路前往南京吧。”
鄭成功平日裡治軍非常嚴厲不假,但在關鍵時刻,他往往也願意聽取大部分人的代表意見。
有不少人也因此批評鄭成功,認為他缺少殺伐決斷的氣質,沒辦法在關鍵時刻引領勝利。
這一次,究竟是群體的智慧更優,還是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呢?
時間很快就會給出答案。
翌日,鄭成功開始率領主力部隊離開鎮江,逆流而上,向南京進發。
但事情的走向卻如甘輝所言。
由於逆風、逆流兩大因素,鄭成功麾下的船隻,尤其是那些大船,在滔滔江水中完全無法前進。
不得已之下,隻能召集大量纖夫,在江邊拉著一艘艘大船艱難前進。
纖夫們一個個汗如雨下,但大船的前進速度卻如同龜爬一般。
整整用了十天時間,鄭成功才終於在七月初九,率領艦隊主力抵達了南京城外的江麵上。
甘輝對此也是心急如焚,忍不住跺腳長歎。
“十天時間,走陸路怕是都足夠將南京攻克兩次了!”
不管怎麼說,鄭成功終究還是抵達了南京城。
這場北伐之戰的最關鍵時刻,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