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王朝的領土。
早在三國時期,東吳統治者孫權就派出過將軍衛溫、諸葛直兩人率領萬餘官兵出發前往“夷州”,並成功抵達。
夷州,就是當時對台灣的稱呼。
衛溫和諸葛直在島上設立了行政機構,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統治。
後因各種原因,撤回東吳本土。
其後,華夏曆朝和台灣島之間的聯絡一直不斷。
每到王朝末期,都會有一批華夏沿海居民乘船抵達台灣避難,和當地土著高山族比鄰而居。
從元朝開始,華夏王朝在台灣旁邊的澎湖列島設立了巡檢司,負責澎湖、台灣地區的防禦。
至此,華夏王朝正式擁有了對台的長期統治機構。
大明建立後,同樣繼承了澎湖列島巡檢司,維持了對台統治。
隨著歐洲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十六世紀末,從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手中獨立出來的荷蘭開始崛起成為新的殖民強國,人稱“海上馬車夫”。
十七世紀初的1604年,也就是明朝萬曆三十二年,荷蘭殖民者首次入侵澎湖列島,被明朝都司沈有容領兵驅逐。
十八年後的天啟二年(1622年),已經進入末年的明朝被沉重的遼東戰事拖累,澎湖巡檢司名存實亡。
荷蘭殖民者趁機卷土重來,占領澎湖列島。並以此為基地襲擾台灣、福建沿海地區。
他們如倭寇一般燒毀大明沿海村莊,將村莊內俘獲的大明百姓賣到爪哇島作為奴隸。
福建巡撫南居益得知情況後積極籌劃,派出副總兵俞谘皋領三千將士出擊,圍困荷蘭殖民者在澎湖主島上的堡壘八個月的時間,迫使荷蘭人求和撤離。
荷蘭人被驅離澎湖列島之後,便將目光投向了台灣。
在荷蘭人的請求下,泉州府海防同知何舜齡同意荷蘭人可以用台灣島作為和大明臣民的通商地點。
然而,荷蘭人東印度公司派往台灣的殖民領袖宋克(aartenSonk)卻恬不知恥地聲稱“大明皇帝已經將福摩薩島(荷蘭人對台灣的稱呼)賜予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作為殖民地”。
此時大明在東北的戰事一年比一年危急,已經無力顧及台灣。
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在台灣島西南部建立了第一個據點——熱蘭遮城。
不久後西班牙人也聞訊而至,在台灣島北部建立了以“雞籠”(基隆)為中心的據點。
又過一段時間,西班牙人被荷蘭人擊敗,雞籠等地也歸屬荷蘭治下。
從天啟四年開始,荷蘭人利用明朝末年中原王朝無暇顧及台灣的機會,竊據島上三十五年的時間。
曆朝皇帝看到這裡,心中不由大感不滿。
【吳大帝孫權:這南明是真的不行啊,朕這個時代就搞定的領土,居然被荷蘭人給偷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等會,你的東吳也沒有在島上統治多久啊。】
【吳大帝孫權:你彆管,反正就是你大明的問題!】
【明太祖朱元璋:……】
【秦始皇嬴政:這個地方看地圖就能明白,對大陸王朝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任何一個想要走向海洋的王朝而言就無比重要了。】
【漢武帝劉徹:沒錯,想必各位在獲得金幕之後,早就已經真正將這座島嶼納入華夏統治秩序之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