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英軍北上南京,漢武帝覺得陳化成能贏!(1 / 2)

金幕上,曆朝皇帝也在發彈幕熱烈地進行著討論。

【漢武帝劉徹: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道光皇帝的投降明顯過早了。】

【唐太宗李世民:說得沒錯。大清雖然在裝備、軍隊戰術素質各方麵落後於英國,但這場戰爭並沒有到完全打不了的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廣州三元裡、台灣軍民還有定海葛雲飛的表現,都證明了大清是完全有能力擊退英國的,隻不過代價會沉重一些。】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在落後的情況下,就算是多付出幾倍的傷亡,能實現擊退英國的目標,同樣也是一場無可爭議的勝利!】

【光武帝劉秀:這個道光皇帝的確不行,隻要能擊退一次英國人,大清接下來就有足夠的時間繼續發展軍備。】

【宋太祖趙匡胤:沒錯,就好像當年南宋的黃天蕩之戰。表麵上看來似乎僅僅是小勝,但事實上徹底扭轉了宋金之間一邊倒的局麵。】

【周太祖武則天:清廷也是一群廢物,慘勝也是勝,想打贏當世第一強國,怎麼可能不付出比英國更多的代價?妥協隻會招來更多的侵略!】

能觀看金幕的曆朝皇帝,在華夏皇帝的排行榜上都是位居前列的明君。

他們一眼就看出了關鍵所在。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皇帝陰沉著臉,一句話都不說。

在場的所有人也是噤若寒蟬。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漫長的和談拉扯中,鴉片戰爭進入了第三年。】

英軍總司令璞鼎查失去了耐心,召集麾下眾將。

“清國並沒有和談的誠意,倫敦那邊的新首相對我們已經非常不滿意了!”

就在鴉片戰爭進行的同時,英國內部也開始了新的議會選舉。

由於這場戰爭觸及到了東印度公司的利益,這個龐大的商業利益集團對選擇發動戰爭的自由黨極為不滿。

在東印度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托利黨改名保守黨,在新一屆選舉中大獲全勝。

保守黨的黨魁羅伯特·皮爾出任英國新一任首相。

但英國政府並沒有因此放棄戰爭。

原因也很簡單,調了這麼多軍隊和戰艦過來,若僅僅取得眼前這點利益,並不足以彌補國家資源以及東印度公司的損失。

在協調了各方利益之後,羅伯特·皮爾決定繼續擴大戰爭,要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更多的英軍隨之到來。

此時,在東亞地區的英軍已經超過了兩萬人,整個艦隊規模更是達到數百艘,史無前例的強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璞鼎查一方麵急於做出成績向新任首相獻媚邀功,另外一方麵也更有底氣來發動規模更大的戰爭。

1842年5月,在璞鼎查的命令下,英軍撤出寧波,集結了大約一萬五千兵力繼續沿著海麵北上。

璞鼎查站在旗艦康華麗號的船長室之中,對著麵前的諸多英國將軍沉聲道:

“這一次,我們的目標是鎮江、揚州、南京!”

“江南是清國的財賦重地,京杭大運河是江南向清國京師運輸支援的乾線。”

“拿下鎮江、揚州和南京,我們就能切斷京杭大運河。”

“到那個時候,清國皇帝就算不想投降,也必須投降!”

停頓了一下,璞鼎查將指揮棒落在了長江的入海口——吳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