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海陵死後,鎮江被攻破。】
【英軍在這次戰鬥中又一次遭遇了慘重損失,這讓璞鼎查勃然大怒,對鎮江進行了屠戮。】
【前些天剛剛被海陵屠戮一遍,如今再遭英軍帶來的劫難,鎮江城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
鎮江城發生的一幕幕,被附近的揚州看得是清清楚楚。
揚州當地的官員、士紳、商人驚恐萬狀,趕忙派人前來求見璞鼎查。
“尊貴的大英帝國司令官閣下,揚州城願意上交三十萬銀兩作為贖城費,隻希望您能高抬貴手,不要派兵進入揚州城中。”
璞鼎查聞言,頓時一聲冷笑。
“區區三十萬銀就想要讓強悍的大英帝國軍隊撤兵?”
“限你們一天時間交出五十萬,否則的話,揚州就是下一個鎮江!”
當天晚些時間,揚州方麵還真就派出船隻,給英軍運來了五十萬兩。
璞鼎查帶著義律等人站在諸多箱子麵前,看著箱子被打開。
白花花的光芒,瞬間照亮了眾人的臉龐。
璞鼎查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這來自白銀的迷人氣息!
【在繳納了五十萬贖城費後,璞鼎查信守承諾,並未北上攻伐揚州,而是朝著南京而去。】
一路上,清軍設立於江岸兩旁的諸多壁壘、防線形同虛設。
英軍一路暢通無阻。
1842年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麵。
當天稍晚一些時間,璞鼎查派出一支上千人的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對南京的地形進行偵查。
同時,又派人向就在南京城裡的欽差大臣耆英、兩江總督牛鑒等人送來最後通牒。
“這是清國的最後機會。”
“若清國依舊不願意和大英帝國達成協議,在攻克南京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清國的都城北京!”
聽著英國使者的恫嚇,耆英、牛鑒等人臉色如土。
本來道光皇帝就是讓他們跟英國人來議和的。
一旦議和不成,被英國人攻克了南京。
甚至,還要繼續北上進攻北京……
耆英叫了起來。
“議和,馬上議和!”
“去告訴璞鼎查司令官,他什麼樣的條件我們都願意答應!”
接下來,一幕幕畫麵閃過。
義律作為英國代表,趾高氣揚。
耆英、牛鑒兩位大清欽差、兩江總督,正兒八經的一品大員,卻唯唯諾諾。
在義律的麵前,耆英、牛鑒簡直就好像是兩個被訓斥的跟班!
可義律,僅僅隻不過是大英帝國派駐在萬裡之外東亞的一個小小商務總監督而已。
在大英帝國內部,義律狗屁都不是。
但就是這麼一個狗屁都不是的商務總監督,卻能將兩位大清的一品大員呼來喝去。
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最終,在耆英、牛鑒等人毫無底線的讓步下,清廷答應了英國的所有要求。】
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該條約一共有十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