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恍然大悟。
“父皇所言極是!”
這下子,輪到朱高熾愣住了。
朱元璋剛剛明明也沒有直說啊。
朱高熾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很快,他就找到了頭緒。
大清的內憂外患,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
軍隊不夠強!
導致軍隊不夠強的,顯然並不是將軍或者士兵。
至少葛雲飛、關天培、陳化成這三位將軍和他們麾下的士兵,戰鬥素質是足夠的。
真正的關鍵,是火槍火炮、戰艦這些武器裝備上的落後。
而導致這種落後的原因,對《工業革命》有著極為詳細了解和切身體驗的朱高熾一想就能明白。
科技!
讓大清落後的,是科技水平不足。
隻有發展科技,才能解決問題。
而杜受田卻讓鹹豐皇帝去找天下臣民納諫……
納諫有啥用?
鹹豐皇帝治下的大清臣民,能有人知道怎麼幫助大清提高科技?
所以這個納諫,從最開始就注定是無用功!
不,也不能這麼絕對。
假如有人能在進諫中提出大力發展科技,並獲得鹹豐皇帝的全力支持,那就還有希望!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禦書房中,杜受田對著鹹豐皇帝開口。
“但是在向天下臣民求諫言之前,臣認為皇上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鹹豐好奇道:
“什麼事?杜師傅但說無妨。”
杜受田笑了笑,道:
“臣先和陛下說一說這些年來,京師之中最為流行的一對官場對聯吧。”
清了清嗓子,杜受田抑揚頓挫地開口道:
“上聯是:著著著,祖宗洪福臣之樂。”
“下聯為:是是是,皇上天恩臣無事。”
鹹豐聽完,不由皺眉:
“這……是在說誰?”
隻要不是傻子都能聽出來,這對聯的背後必然是暗指某人。
而且這個人一定是和道光皇帝足夠親近之人!
杜受田不再賣關子,表情凝重地開口:
“此人就是穆彰阿!”
早在鴉片戰爭時期,穆彰阿就已經是軍機大臣,道光皇帝身邊的紅人。
鴉片戰爭過後,道光皇帝一方麵心灰意冷,另外一方麵也的確年事已高,許多朝堂大事基本上都按照穆彰阿的意見去做。
穆彰阿也由此獲得了極大權力,直逼當年乾隆朝的和珅。
穆彰阿這個人吧,說實話也不是和珅那種大貪官。
在大清中期貪汙腐敗幾乎公開化、製度化的情況下,穆彰阿的貪腐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平均水平。
穆彰阿還喜歡當伯樂,對提拔新人非常熱衷,也並不在意滿漢之分,曾國藩就是一個例子。
但穆彰阿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和稀泥,不做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是穆彰阿的人生信條。
不做事,就意味著不犯錯。
不犯錯,就意味著能長久保持權力。
任何天大的事情,到了穆彰阿嘴裡,再轉告給道光皇帝,立馬就變成小事。
《南京條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