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馮雲山噩耗傳來,鹹豐帝大發雷霆(今日兩萬更達成)(1 / 2)

木屑和煙塵同時爆發。

“南王!”

驚恐的呼喊聲不斷響起。

等煙塵散去,馮雲山已經倒在船上,再無聲息。

【拜上帝教的第一批信徒和奠基人,太平天國內最優秀的傳教士,洪秀全起家的最親密戰友、幫手馮雲山,在撤離全州的路上被清軍將領江忠源設伏,炮殺於船上。】

此時的江忠源當然還不知道自己弄死了馮雲山。

他隻是在不斷下令。

“開炮!”

“再開炮!”

江忠源的雙目中充滿火焰。

烏蘭泰大人。

你在天之靈看到了嗎?

卑職今日在這裡為你報仇!!!

足足等了半天,終於在關鍵時刻開炮的江忠源,精準地抓住了太平軍的空檔。

不僅僅是馮雲山。

就連隨後得知消息趕到此地收拾殘局的蕭朝貴,也中了清軍一炮。

不過蕭朝貴的運氣還算比較好,炮彈並沒有落在蕭朝貴身上,而是落在他身旁大約兩米處。

蕭朝貴僅僅是右腿受傷,身上有一些破皮傷,暫時失去了行動能力。

但這對太平軍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噩耗。

南王馮雲山戰死,西王蕭朝貴受傷。

清軍和春、江忠源部士氣越發旺盛,不斷進攻。

眼看這支軍隊就要全軍覆沒於此。

關鍵時刻,兩支太平軍從東西方向殺了過來。

東邊的,是洪秀全的天王衛隊。

西邊的,是楊秀清的東王兵馬。

這兩人是得知了蕭朝貴、馮雲山被緊追的消息後,趕來解圍的。

“殺!”

“保護兄弟們!”

天王衛隊和東王兵馬加入戰場後,太平軍在數量上顯著反超清軍。

三萬太平軍齊心協力,對清軍發動猛烈反撲。

清軍也不複之前的勢如破竹,不但進攻勢頭被中止,而且很快就被太平軍打得節節後退。

見此情形,和春果斷下令。

“鳴金撤退!”

和春心中可是明鏡一樣的。

彆看周圍還有兩三萬友軍,但打了整整一天,這些友軍都還沒出現,說明他們永遠都不會出現了!

隻靠和春和江忠源兩部萬餘人,再打下去就真的是給太平軍送菜了。

尖銳的鳴金聲中,清軍紛紛後撤。

江忠源原本還打算繼續追擊,但在部下們的竭力勸說下,考慮到麾下的確也就幾千人,也隻能放棄。

而太平軍方麵,洪秀全和楊秀清本身就是趕來解圍而並非殲滅清軍,朝湖南轉移才是目標,自然也不會繼續追擊。

戰鬥剛剛結束,馮雲山陣亡的噩耗就傳到了洪秀全耳中。

“雲山,雲山兄弟!”

看著麵前血肉模糊的馮雲山屍體,洪秀全身體顫抖起來,跪在地上大哭失聲。

這是洪秀全成為天王之後,最為悲痛的瞬間。

馮雲山,洪秀全的同鄉,最親密的戰友。

洪秀全本身並不是一個擅長傳教的人,是馮雲山出色的口才發展了無數信徒,才有了如今太平天國的龐大規模。

同樣也是馮雲山縱橫捭闔,緩和了太平天國內部各大山頭派係的矛盾,才能讓大家總體相安無事,一路至今。

馮雲山對洪秀全而言,並非隻是一個臣子南王這麼簡單。

他是洪秀全的諸葛亮,是洪秀全的蕭何!

可現在,馮雲山死了。

洪秀全悲憤不已,流著眼淚朝天怒吼。

“雲山兄弟,我一定會為你報仇!!!”

楊秀清站在一旁,身邊是受傷隻能躺在擔架上的蕭朝貴。

此刻這兩位太平軍的東王、西王,心情也是異常複雜。

一方麵,馮雲山的死,讓洪秀全斷了最關鍵的臂膀。

將來楊秀清、蕭朝貴結成的政治同盟將更容易壓製洪秀全,爭奪到太平天國內部的更多權力。

但另一方麵來說,馮雲山和楊秀清、蕭朝貴一樣都是太平軍的最高層。

今天死的是馮雲山,接下來死的會不會是楊秀清、蕭朝貴?

沉默良久之後,楊秀清輕聲對著洪秀全開口:

“天王,節哀順變。”

“眼下咱們還是趕緊收殮南王遺體,讓他入土為安,然後趕緊撤退吧。”

和春、江忠源部是已經退去。

但馮雲山的死訊是戰場上眾目睽睽,瞞不了多久。

隻要清軍知道了馮雲山之死,那些原本不敢和太平軍對抗的家夥們就會士氣大振,撲上來想要撕咬太平軍了。

時間很緊迫!

由於天色已晚,無法再繼續對航道進行清理。

考慮再三後,洪秀全采納了楊秀清的建議,將剩餘的兩百艘船隻上所有東西都搬走,改從陸路運輸。

這些被放棄的船隻則直接燒毀,不留給清軍。

夜幕中,水麵上燃燒的兩百艘船隻騰起熊熊火焰。

就好像是在給太平天國的南王殿下送行。

洪秀全眼眶通紅,低頭做了一個祈禱的手勢,低聲開口。

“雲山兄弟,你先去大天堂好好享樂吧。”

“我一定會建立真正的地上天國!”

洪秀全帶著楊秀清、蕭朝貴,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全州之戰,以清軍、太平軍各有斬獲而告終。】

【太平軍攻克了全州州城,並在和清軍的戰鬥中獲得了更優異的傷亡戰績。】

【但清軍也擊殺了太平軍最高層,排名第四的南王馮雲山。】

【雙方可以說是各有勝負。】

【而接下來,雙方博弈的戰場就離開了廣西,進入湖南境內。】

看到這裡,北宋世界之中,趙匡胤嘖了一聲。

“馮雲山居然死了……看來洪秀全要崩嘍。”

太子趙德芳聞言,有些疑惑:

“父皇,馮雲山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趙匡胤笑道:

“那可太重要了。”

“因為太平天國剛剛形成的均勢被打破了。”

趙匡胤如此這般,分析了一通。

首先,站在最頂端的兩大巨頭,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

洪秀全畢竟是所有人公認的領袖,楊秀清雖然有“天父上帝”附體,但畢竟還是名不正言不順。

洪秀全略強。

然後,是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

蕭朝貴肯定是比馮雲山略強的,這就彌補了楊秀清的劣勢。

第一的洪秀全和第四的馮雲山,正好和第二的楊秀清、第三的蕭朝貴形成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局麵。

剩下的北王韋昌輝,本身是蕭朝貴發展的信徒,但又略微偏向洪秀全。

翼王石達開呢,心裡隻有打仗。

這麼一算就會發現,太平天國六王的格局,正好是三派。

洪秀全派,楊秀清派,中立派。

洪秀全和楊秀清旗鼓相當,誰也沒辦法乾掉誰。

韋昌輝、石達開作為中立派的存在,又能有效地緩衝洪秀全、楊秀清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不至於徹底內訌翻臉。

趙匡胤說到這裡,眉飛色舞地開口道:

“這就是最佳的製衡之道啊!”

大宋是曆史上最講究製衡之道的王朝。

作為大宋的開創者,趙匡胤在這方麵是非常有心得,也非常感興趣的。

這位大宋皇帝得意地甩了一下頭頂帽子兩邊長長的尾翼,道:

“眼下馮雲山已經死了,太平天國內部又沒有人有資曆、能力完美接替,那楊秀清和蕭朝貴的聯盟必然壓過了洪秀全。”

“平衡不就打破了?”

平衡一旦打破,接下來的很多事情可就由不得入局者們了。

趙德芳沉吟片刻,提出了新的想法。

“洪秀全應該會拉攏韋昌輝,重新形成二比二的局麵。”

趙匡胤搖了搖頭,緩緩道:

“就算韋昌輝加入洪秀全這邊好了,也隻是暫時緩解罷了。”

“因為那樣,中立派的實力就弱了。”

本來嘛,洪、楊、中立三派都是兩人。

馮雲山死後,韋昌輝加入洪派,那麼洪、楊兩派也還是兩人,但中立派就隻剩下石達開一人。

這意味著什麼?

中立派的實力直接被削弱了一半!

用最極端的情況來說。

洪、楊翻臉內訌,結果必然是一方全軍覆沒,一方元氣大傷。

如果是韋昌輝、石達開兩個中立派,那麼洪、楊無論誰獲勝,都可能會遭遇中立派的致命打擊。

但隻剩下石達開一個中立派的話,洪、楊之中無論誰獲勝了,元氣大傷之下依舊還是有很大機會乾掉石達開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