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西征軍勢如破竹,康熙皇帝大罵八旗後裔(1 / 2)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北伐軍在靜海駐紮下來後,清軍欽差大臣勝保、參讚大臣僧格林沁等陸續趕到。】

【雙方雖然不斷爆發小規模戰鬥,但都投鼠忌器,不敢主動發起決戰。】

【太平天國和清廷在北方的博弈暫時進入了對峙階段。】

【而另外一邊的西征戰場上,雙方的戰鬥開始變得激烈起來。】

除去在安徽成功占領廬州,擊殺江忠源之外,奉石達開之命逆流而上再度進攻武昌的石祥禎、韋俊部也打出了漂亮的戰績。

能被石達開、韋昌輝特地派出來獨當一麵搶功勞的將領,石祥禎和韋俊自非凡人。

石祥禎,身材高大,渾身肌肉健壯,作戰極為勇猛,往往一馬當先舍生忘死。

在某次戰鬥中石祥禎頭盔於戰鬥中脫落,殺敵如麻竟讓頭發被鮮血染紅如雞冠,眾人便稱之其為“鐵公雞”。

韋俊,僮族人,北王韋昌輝的親弟弟,智計出色,擅長運籌帷幄。

兩人圍攻南昌失敗後,先是在安慶被石達開訓斥了一番,隨後又被召回天京接受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的輪流教育,心中都憋足了火。

兩人從九江出發,先在田家鎮大破駐守於此的上萬清軍江防、楚勇,焚燒和繳獲了數百艘清軍船隻,俘虜四千餘人。

隨後一路逆流而上,攻破黃州州府黃岡、堵城等地。

又過數日,韋俊、石祥禎所部抵達武昌城外,占領了北岸的漢陽、漢口,和武昌隔江對望。

這座已經被太平軍攻破過一次的省會重鎮,又一次迎來了巨大的危機。

湖北巡撫崇綸得知消息,嚇得魂不附體,火速前往總督府去尋找剛剛到任沒多久的湖廣總督吳文鎔。

“總督大人,武昌就在長江邊上,賊寇隨時都會逆流而來,根本沒法守啊。”

“咱們還是趕緊上奏皇上,依安徽遷省會至廬州舊例,也把省會遷往其他不沿江的城池吧!”

崇綸是個旗人,全名喜塔臘·崇綸。

經過幾年的太平天國起義後,如今大清旗人分為兩種。

一種是聽到太平軍消息後就咬牙切齒怒氣上湧,恨不得立刻和太平軍分個死活的。

這種在所有旗人之中大約不到二成。

另外一種是聽到太平軍消息之後立刻嚇得尿了褲子,唯恐自己腦袋被太平軍割下的。

這種在所有旗人之中至少八成。

很顯然,崇綸就是後麵八成裡的。

但吳文鎔卻正好相反。

大清中後期的官場就是一坨臭不可聞的爛泥,但這並不代表著就沒有清廉正直,頗具才乾的官員了。

林則徐當然是一個,吳文鎔則是另外一個。

吳文鎔平定過地方上的農民起義,懲治過大量貪官汙吏,還在浙江任上順利地解決了海塘決口的災情。

能打仗,能懲吏,能賑災。

許多當代之人都認為,吳文鎔就是大清下一個林則徐!

這樣的官員,自然不可能會像崇綸一樣膽小怯懦,不戰而逃。

吳文鎔看著崇綸,冷冷地開口道:

“崇綸大人,賊寇已至眼前,此時提什麼遷移省會有何用處!”

崇綸還不死心,便提議道:

“總督大人,長毛賊肯定是要想辦法渡江的,咱們不如在城外紮營,隨時攔截長毛賊的渡江之舉!”

這提議看似客觀,實則還是為了跑路。

駐紮在城外,跑路肯定是要方便很多。

吳文鎔明顯看出了崇綸的意圖,冷笑道:

“崇綸大人,大清軍隊野戰能力不如長毛賊是公認的,你卻要出城紮營,是想要讓本官把武昌城當兒戲嗎?”

崇綸怒道:

“吳文鎔,你這是什麼話?本官是湖北巡撫,你雖是湖廣總督,也無權對本官指手畫腳!”

吳文鎔砰一聲,直接拍了桌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