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在大將軍府直接孝的袁紹啞口無言,何進何鹹自然更是無法反對劉辯的“孝行”了。
但是這辭讓這件事兒的前提是有人提議,這才能辭,沒人提,你就辭,這就很不對勁了。
現在朝廷內外都等著何進這個親舅舅來提,但是此時已經明知劉辯不會答應,何進來提就不合適了。
那何人來提,就得討論討論了,漢代是三公九卿製。
東漢的三公是:司徒,太尉,還有司空。
太尉掌天子兵馬,所有基本不設,太尉的活交給大將軍來管。
所以實際上的三公:大將軍,司徒,司空。
現在何進不方便提了,而此時的二號人物司徒恰恰是袁紹的叔叔袁隗。
袁紹也不愧是何進的謀主,是真的肯扛事兒的。
就見袁紹優雅的對著何進還有劉辯行了一禮,道:
大將軍,殿下,既然如此,此事便由我和我叔父說。
殿下如此孝行,相信我叔父必然能同意的。”
何進聞言非常高興,讚道:
“哈哈,不愧是你袁本初啊,真有你的,那好,此事就交給你了。”
劉辯也跟著誇了幾句。
於是此事敲定,袁紹去請叔叔袁隗上奏表,而劉辯則回去把辭讓的奏表寫好。
袁紹離開大將軍府後,準備一番後,直接去了叔父袁隗的府上。
袁紹下馬之後,走到門前深吸了一口氣,這才讓手下敲門。
他和這位身為三公的叔叔的關係本來還不錯,但袁紹要出頭,他就必須獲得名氣。
他包庇黨人,收留罪人,因此得罪了趙忠。
趙忠雖然忌憚袁家四世三公的實力,但卻向他的叔叔袁隗打了小報告,於是叔侄二人大吵了一架。
自從以後叔侄二人便生疏了,今日還是這之後第一次來袁隗家。
所幸遞上名刺之後,袁隗並沒有將袁紹掃地出門,而是將他請了進去。
袁紹優雅的對著上座的叔叔行禮道:
“侄兒袁紹拜見叔父。”
袁隗哼了一聲道:
“你還記得有我這個叔叔,我早就告訴你不要去招惹十常侍,這次夏惲的事兒是不是跟你也有關係?袁紹!我看你是想讓我袁家破家啊!”
袁隗絲毫不給這個自家家的這個名士麵子,劈頭蓋臉的上來就是一頓責備。
袁紹隻能平靜的接受,他要做大事,就要麵對許多人的不解,做出許多犧牲,這一點他早有準備。
“叔父,聽我一言,現在黨錮已解,士人實力大增。
十常侍與士人必有一場決戰!咱們袁家四世三公,必須要有人出來當這個出頭鳥,否則天下士人如何看待咱們袁家?
袁家曾經的門生故吏怎麼看待袁家?
叔父!”
袁紹此話說的情真意切,他打心底裡是希望獲得叔父的理解的,當年他沒有過繼,還是庶子的時候,全府上下沒有人在乎他們母子,正是這位叔父照顧他們母子,讓袁紹讀書,這才有了袁紹後麵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