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萬一你隨意的進行空間跳躍,那麼如果跟一個恒星跳躍到一起。那麼必然會造成恒星和戰艦的雙重毀滅。
有人會說了,如果這個恒星級的宇宙戰艦都能夠自帶空間蟲洞製造係統。
那麼,劉宏達他們去占領的那個固定成三角形狀的空間蟲洞是不是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其實恰恰相反,劉宏達他們去占領的固定空間蟲洞,戰略意義更加強大。
因為從這個蜂巢戰艦上,楊子江他們才知道,原來空間蟲洞確實是可以認為製造的,但是想要製造一個空間蟲洞所需要的龐大能量是一般的行星級宇宙戰艦上裝載的發動機所無法提供的。
隻有類似於恒星級戰艦這種龐大的體積,才能夠在內部置辦下生成空間蟲洞所需要的那浩如星海般的發動設備。
從而製造空間蟲洞,滿足自身的跳躍需求。
而其他的那些行星級戰艦以下的戰艦,根本就沒有裝載足夠發動機的空間和能力。
而且即便是能夠製造空間蟲洞,也會被宇宙自身強大的修複力把這個製造出的空間蟲洞給修補上,所以可以看出來,劉宏達他們能夠占領一個如此龐大的空間蟲洞,運氣該是如何的大,簡直就是歐皇體質!
在這裡還要重點說一下蜂巢母艦的動力係統,楊子江沒有想到的是蜂巢母艦的動力係統設計理念竟然和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核聚變動力係統是一致的。
而且他們所使用的主要能量也是電能,這不得不使楊子江感到疑惑,難道整個銀河係的能量結構還沒有脫離出電能這麼低端的領域嗎?
將來也許有一天,當人類掌握了更細小,但是能量更強大的發動機建造技術之後。確實可以在行星級的宇宙飛船上設置空間蟲洞製造係統。
甚至楊子江都猜測有可能在宇宙中其他的不知名星係中是否存在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術的種族。
但是在目前,楊子江從蜂巢戰艦上所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的銀河係科技水平中蜂巢戰艦已經是走在了較為前沿的了。
說實話。通過對蜂巢母艦所掌握的銀河係科技水平進行了解,也使的楊子江確實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因為什麼呢?主要還是因為對人類科技以及自己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的不自信。
畢竟宇宙那麼大,又存在了那麼久。人類卻隻發展了不足1萬年。
有多少智慧種族甚至都可能已經存在了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即便是讓他們從單細胞動物開始發展,發展到今天他們所掌握的科學技術該會是多麼的恐怖啊!
但是至少現在通過對蜂巢飛船科技水平了解後,楊子江覺得人類的飛船並沒有落後太多。甚至在某些方麵還要強於銀河係的普遍科技發展水平。
比如說,咱們的飛船外殼裝甲上。目前所有人類已經飛出太陽係的宇宙飛船的外殼裝甲,楊子江全部采用的都是誇克結構的材料製造。
同時配備了由反重力係統演變出來的能量護罩。
可以說是雙保險。
而從目前探索隊搜集的戰場上的戰艦殘骸來看,整個銀河係的普遍科技發展水平還沒有上升到令楊子江難以想象的地步。
比如說,很多外星種族飛船的外殼裝甲還停留在原子結構層次。
也就是和楊子江製造出來的第一批留在太陽係的宇宙飛船相差不多。
而至於它們所生產的堅船利炮,甚至都未必能夠轟破楊子江所建造的誇克機構的外殼裝甲材料和反重力裝置產生的空間護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