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那什麼是“正常”?(1 / 2)

對於阿笠博士的研發能力,林升最開始是抱有很高的期待的。

瞧瞧那些在動漫裡出現的“柯學”產品吧——

讓人一針就倒的麻醉針、裝配有高性能太陽能引擎的滑板、筆記本型電子地圖、能夠踢下衛星的腳力增強鞋(存疑)、能夠在半徑20km以內發出信號的貼紙發信器和追蹤眼鏡……

但是時間探究部的研發人員最後證明了這種柯學隻是空歡喜一場。

就像之前聯盟對蝴蝶結型變聲器的拆解和研究的結果一樣。

聯盟的技術人員一致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作為RSI值異常人物,阿笠博士製作的產品因為他的異常發生了改變。

並且在那些產品上也檢測到了這一點。

就拿那個蝴蝶結型變聲器來說,它的RSI值非常穩定的處於96附近,隻有在長時間的暴露在現實時間線中才會出現非常緩慢的上升。

“啊!因為畢竟那是一個很小的玩意,我送給柯南後會提醒他的,最好每周拿過來我看看調整一下。”

這是阿笠博士給出的解釋。

很明顯如果這樣做的話,對於隻是用於在“循環”中破案的柯南絕對夠用了。

“但在將其帶入‘循環’中的測試表明,”林升最後得到了執行層的報告,“即使將複製品的RSI值降至和原樣品一致,效果依舊達不到原樣品50%的水平。”

實際上,這個結果就有些奇怪了。

“因此我們認為,RSI值的改變造成的現實不穩定是具有方向性的……”

這是時序連續部的結論。

而敘事學部實驗室總結出來的結論和他們完全相反——

“我們認為時序連續部的結論是錯誤的,根據名為工藤新一的個體在‘循環’中表現的RSI值異常效應,並不能證明其方向性,根據RSI計算公式,幾個目標個體的異常與CS值有極大聯係。”

“考慮到阿笠博士在加入聯盟後對於自身‘意識同步性’的理解和世界觀認知,沒有任何理由和證據顯示其發明產品必須由‘柯南’或者其他RSI異常個體使用,除非……”

“目前我們認為,阿笠博士、毛利蘭、毛利小五郎等個體的RSI值異常屬於‘絕對時間節點’的異常衍生效應。其在毛利蘭的武力水平的不正常瞬間提升,阿笠博士的科技水平上有很深的表現。”

“其具體原因尚未解明,尚待後續觀察實驗。”

聽起來同樣很有道理。

但對於敘事學部的結論,林升也不能說它完全正確。

畢竟他確實知道幾個特例。

比如京極真,比如小泉紅子,很明顯有些RSI異常和柯南的聯係實在是微弱。

但是有一點敘事學部說的很對。

那就是阿笠博士身上的“人設感”確實有些太強了。

自稱天才發明家,但製作出來的很多東西其實是廢銅爛鐵,家中還會因為實驗失敗而發生小爆炸。

而那些成功的產品,往往又和“偵探設備”,準確的說是和柯南的需要非常匹配。

包括他加入聯盟這件事,林升回過頭來想也是疑點重重。

要知道,林升在最開始可是試圖直接撥通毛利事務所的電話的,但他居然連這件事都沒有成功。

那聯盟那一次對於阿笠博士的“邀請”怎麼就如此的順利呢?

還有阿笠博士對自己提出的一定要“保護”好柯南的要求。

“所以您認為阿笠博士當時選擇加入我們有蹊蹺?”

“有沒有一種可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