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記向上提出拆股,每股拆十股,很快獲得上麵批準。此時和記的股票已經達到了103港元一股,可以說,市值是非常高的了,一般人買這麼高的股票,還真要想一想了。
拆股的英文名叫sharesplit,又稱“分割”;其目的是有利於擴大投資者基礎,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增加交易量和流動性。
share這個單詞是共享的意思,到了這裡,有分割的意思,這就很有意思了。
這是怕韭菜錢不夠,沒有辦法接盤了啊,鄭昆喜歡這些造詞的人,不論是國內國外的人,哪怕如傳說中表達直白的老外,也是如此,可能生活中,他們表述的非常直白淺顯,但他們玩起了金融,就顯得含蓄而內斂,表達的東西,也是經過裝飾的。
在這一點上,中文就顯得直接了一些。
生活上與金融上,兩者正好相反,不得不說,各有千秋,令人玩味。
商業日報公布了這一方案,並把其列在了頭版頭條上,按照昨天收盤價103港元,拆股之後,每股價格為10.3港元一股了,而總的市值是沒有變化的。
拆股前,和記總股本1.8億股,總市值185.4億港元,可以說已經冠絕香江,沒有哪個公司的市值有這個高。
原時空,明年,也就是1975年,和記因為經營困難,彙豐注資1.35億港元,以每股1.5港元的價格,拿下了九千萬港股和記股份,占比為33.65%成為和記控股大股東,祁德尊持有的和記股份下降到16%。
現在和記仍在祁德尊手上,其持有24%的股份。其他股份,大部分在鄭昆、大發證券與大發基金控製的諸多賬戶手上,在和記的股票到20元的時候,剩餘的股份也到了這些賬戶上。
這種莫名其妙的大漲,會讓很多人感覺市值與實際價值偏離,因此會賣出手中的股份,套現離場走人。
現在祁德尊開董事會的時候,會上董事們的股票已經沒有了。
拆股過後,和記的總股本為18億股,每股10.8港元,總市值194.4億港元,可以說,超過彙豐,蓋過怡和,總市值無人可敵。
現在香江上下,就想知道,和記總市值能不能超過二百億港元,還有這個泡沫怎麼繼續下去;對,就是泡沫,全香江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泡沫,一個公司的市值在全香江人眼裡,都認為是一個泡沫,那就不會有人接盤,沒有人接盤,那股票就是沒有人買賣。
鄭昆可是這支股票最大的莊家,擁有76%的股份,按照現在的情況,已經達到了控盤的目的。
至於怎麼將這些股票套現,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鄭昆並不急著套現,一個謊言,久了,也會變成真的,何況,他有辦法讓這個謊言持續下去的故事。
美國南方公司傳來消息,已經簽約了,香江代理費用隻有五萬美元,合計不到三十萬港元,這個價格是依據香江的人口與麵積計算下來的。
香江可用土地麵積少,人口稠密,非常適合7-11這種便利店。
和記在七十年代初可是有香江最大地主之稱的洋行,其擁有的商鋪也是非常多的,除了中環外屬於置地的九幢大廈外,需要租用商鋪,其他的,可以自行解決,不過有些地方的商鋪也是要買的。
鄭昆的裝修公司除了完成他自己的那幢樓的裝修外,剩下的就是7-11便利店的裝修,全香江已經選址五十個店鋪地址,以及三個大的中央廚房,為7-11供應自製食品,包括便當、關東煮、包子、烤腸等等多種食物。
將大量的人員分配到零售部門,讓他們成為店長,或者成為管理鄰近十個店的經理,負責調度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