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誰的風頭最勁?當然是和記黃埔了。
這是大家公認的,和黃一改股災之後的頹勢,現在如升起的朝陽一樣,所有的人都很忙,不是摸魚那種忙碌,是事情太多了。
每個人感覺時間不夠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年李超人收購和記之後,用了很長時間才拿到和黃的實控權之後,才開始一飛衝天,說明李大佬非常的犀利,也從側麵說明,和黃的底蘊深厚,這裡的管理層,能力是非常強的。
股災過後,和黃的高層現在華人占一半,鬼佬占一半,而且很多是從1974年下半年開始提拔起來。
雖然鬼佬管理層多有不滿,但忙碌的工作,讓他們沒有時間去抱怨這個事情;這是鄭昆為了自己接手做準備。
鄭昆,一個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想要接收這樣一家橫跨全球的國際性大集團,需要的威望與實力是很強的,不然
“如果走到前台,自己是不是就不能過這樣的日子了?”
鄭昆想到一個人,或者,可以把他招過來,當成和黃的掌舵人?然後自己在後麵摸魚?
不過時間還久,再等等。
現在有另一個事情要處理,那就是和黃現在風頭太勁了,雖然他的支柱業務主要來自海外,但是香江是和黃的根基所在,自己過得太好了,而且誰都知道你過得好,那就很糟糕了,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鄭昆曾經偷偷走上街頭,在茶餐廳裡,聽彆人聊天,最近聊的都是關於和黃的,不過也是,現在和黃與香江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除了水和燃氣以外,基本上,都能與和黃扯到一起。
在這些人看來,錢都讓和黃賺了,這是多麼痛的領悟……跑題了,這些人會心生不滿的;這不利於自己接手啊!
那怎麼辦?
要有一個好口碑,鄭昆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做慈善。
為什麼做慈善?在香江,大多數富人愛做慈善,要有一個好名聲,並且會拿出來炫耀,不是他們想要做慈善,而炫耀也不是本意。
做慈善是想要一個好名聲,你做了,彆人不知道,那也是白做,而炫耀是為了更能讓人知道,你們看,我賺到了錢,我捐了,你們彆找我麻煩。
有了這樣的思路,就好辦了。
不久之後,以和記黃埔的名義,成立香江和黃慈善基金,為此召開了發布會;做好事,當然要讓所有人知道,不然以後會沒有人做的。
商業日報通篇累牘的報告了這次的慈善活動,此次事件,讓和黃獲得了不少的好口碑。
為什麼不用祁德尊的名義?
那和黃身上祁德尊的烙印就太多了,不利於鄭昆接手;用和黃的名義正好,可以讓和黃在市民當中得到一個好名聲。
等到鄭昆接手之後,這個慈善基金還要加大投入。
和黃慈善基金主要是建醫院、建孤兒院、建廉租房,在歐美人看來,慈善也是一門生意,既然是一門生意,那就要有商業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