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昆在外麵到處浪的時候,香江上下開始喧囂起來,並且展開了大討論,主要圍繞在和記黃埔什麼時候突破到一千港元市值。
現在香江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和記黃埔的市值是虛高的,是泡沫;另一派則認為,和記黃埔的市值完全能夠撐起來一千億港元的市值。
在和記黃埔上漲的同時,其他公司的股票也在上漲,被錯殺的股票有不少,比如1973年股災發生前,上市的華資地產五虎,他們在這段時候正積極的購買舊房,地皮,積蓄力量,等到地產大暴發的時候,一定會一鳴驚人。
在越戰結束之後,全球進入了一個穩定期,石油危機也過去,在這種經濟發展的時候,自然會反映的股市上。
隻是大家誰都沒有發現,恒生指數也不像全電腦互聯網那樣,能實時公布出來,不過當突破二千點的時候,所有人全震驚了。
不過大家想著那個橫亙在整個香江頭上的巨無霸的時候,又理解了,和記黃埔股票崩,恒生指數崩,和記黃埔股票漲,恒生指數漲;這t的是和黃指數還差不多。
這是所有對股市有了解的人,一致公認的想法。
而圍繞和黃爭吵的兩派也更激烈了,他們各說各有理,特彆是在報紙上,一方唱空,一方唱多的情況下,和記黃埔的股票引起了更多的人注意。
空方列舉了其不符合市值的報告,比如營業額;空方指出,在公布的1975年前三季度的營業額為二百三十多億港元,利潤隻有二十多億港元,按照5%的利潤率計算,也隻有五百億港元的市值。
而多方認為,營業額不能反應和記黃埔的市值,僅從這兩年,和記黃埔收購的香江置地公司就值上百億港元;不隻是香江置地,還有九龍倉,正在建設的海港城,建成之後,幾百萬尺的收租麵積,就幾十億,還有其他更多的土地儲備等等,九龍倉就有不少固定資產還沒有統計,還有香江電燈……
除了這些外,還有自身的很多子公司,業務能力非常強大,最近幾年,收購了大量的工業大廈,拍下來的土地等等,基本無法估算。
特彆是最近,香江的土地正在上漲啊,而且有大幅上漲的可能。
而和記黃埔是當之無愧的香江大地主,除了這些外,香江幾十座優質彆墅,其就占了二十多幢,占了四分之一強。
零售中的7-11已經開設了五十個分店了,已經占了香江零售的五分之一還要多一些;其他零售也在發展……
經過雙方在商業日報上的爭吵,商業日報的銷量增長的非常快,現在隱隱有爭第三的氣象;也是這種爭吵,特彆是和記黃埔資產的盤點,讓原本還有些不以為然的集團,也不得不正視起來,這公司太t嚇人了,完全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嘛?
一方說你們這些吹捧的狗,和記黃埔賺錢了也不會分給你們,你們叫囂什麼?
另一方說和記黃埔是公眾公司,是香江企業,出現一家偉大的企業也是正常。
……
雙方的罵架到了罵無可罵的時候,和記黃埔終於在大多數人的期盼當中,突破到了一千億港元市值。
所有的報紙在突破當天中午,增加了一個號外,香江公司之皇,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