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電話的母公司是英資大東電報局(香江),其擁有最全的電話電報網絡,鄭昆收購這間公司,就是為了其布置移動網絡,現在已經開始對移動網絡進行研發,他不想著自己喝湯,也想吃肉,而香江電話公司,就成了他很好的目標。
自從香江七十年代就出現了傳呼機,也叫cALL機,鄭昆就讓人開始研發漢顯的傳呼機,與之配套的設備,就是要在電腦上,有漢字輸入係統,真正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既然這樣,更要收購香江電話公司了。
現在他的持股已經超過35%,但他還不想那麼快攤牌,他想要收購的話,想讓和記黃埔直接找上門,如果對方不願意的話,再亮出底牌,讓對方不同意也不行。
不過這期間,仍不能停下收購的腳步。
相比與其他公司,香江電話,最值錢的是其固話業務,還有其各種鋪設的網絡,將來可以直接變成寬帶業務,不過要時機成熟。
不久之後,鄭昆手中,第一工具人,他的至交好友,祁德尊先生出馬,向英倫本土的大東電報局提出了收購香江大東電報局和香江電話;此次交易額將達到十幾億港元。
此消息一出,股市聞風而動,開始將香江電話的股票炒了起來,當天上漲7%;不過報紙上持有不同意見,認為大東電報局,應該不會出售香江大東電報局。
布朗趁機套現了香江電話的股票,他得到消息,此次香江電話的收購持續時間將不會太長,至於原因,對方沒有說。
果然,第二天,大東電報與和記黃埔發出聲明,雙方達成協議,將大東電報局(香江)和香江電話出售給和記黃埔,香江電話宣布停牌一周。
此消息一出,很多人想出售股票都來不及了,而布朗基金則剛好將股票賣到高點上。
在香江,股票炒風之盛自然無出其右,他們認為,既然已經完成收購了,那麼就沒有炒點了,利好過後是利空,這是商業財經上說的一種底層邏輯,雖然不懂這個底層邏輯是什麼意思,但他們感覺很高大上。
“和記黃埔太犀利了,居然這麼快就搞定了大東電報局。”
完成收購之後和記黃埔,聲望再上一個台階,並引起了香江市民的廣泛討論;不僅是收購香江電話,還有以前的種種傳奇。
比如‘七三股災’,和記股票漲到44港元,然後跌到8港元,再跌到一港元,差點破產,然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從一港元,一直向上猛漲,一舉成為香江證券史上,第一股,後來收購了九龍倉,香江置地,一舉奠定香江洋行之王的根基,然後四處出擊,大量收購土地,舊樓,商廈;不僅如此,還是香江電燈的大股東,會德豐的二股東。
更是建立香江最大的工業園,400公頃的天水圍工業園,以及88公頃的龐大住宅計劃,簡直是喪心病狂,香江市民私下裡認為,如果要建成天水圍工業園與旁邊88公頃屋邨,估計要二三十年,投資超過百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