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安妮、安琪、安娜三女就沒有想當首富的念頭,她們名下,各有一家上市企業,不過她們並不在意義。
整個富貴鄭昆,直接或者間接控股的上市公司,達到了二十多家,可以說,相當耀眼,如果算上國外的,那就更多了,而比這些上市市值更高的,比如已經退市的和記黃埔、九龍倉、香江置地、會德豐,還有一些小企業青洲英坭等,可以說,相當龐大。
鄭昆是將香江股市,當成自家的後花園了,明麵的企業很多,背地裡持股的企業也是令人發指。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為了不讓海外炒家不把香江韭菜們的錢收割走,那就要被他先割一波,這樣這些韭菜沒有錢了,就不會再炒股了,最後隻能他來抄底了。
至於韭菜以後會不會地不買股票了?
嗬嗬……韭菜,什麼是韭菜,就是割了一茬還會生產一茬的存在,還怕沒有韭菜存在?老韭菜的根被割沒了,新韭菜還會長出來。
鄭昆被關美人這一提醒,馬上想到,1986年快過去了,1987年十月還遠麼?
1987年10月的股災,一開始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鄭昆也不知道為什麼。即沒有出現什麼黑天鵝事件,也沒有出現債務危機,也沒有出現某國破產倒閉,就很突然,突然之間,那一天,股災就發生了。
事後有人評價說,股市經過六七年的增長,泡沫已經產生,一些人獲利回吐,而且北美的實業已經沒有了,以服務業為主,還有說,大量的投資,抽逃,去更多的地方進行投資。
而鄭昆感覺,以最後那個可能性最大。
時間進入現代文明以後,全球一體化之下,某一國的突發事件不能一概而論。在鄭昆看來,北美的資金,在1987年10月中旬的一天,做了一個t,在之前,將股票拋售,然後股市大跌之後再買回來,這樣就有20%左右的差價,這20%差價,可能就是以百億美元計。
1987年這一年,也是美利堅感覺日元升值太慢了,又讓島國簽訂了一個協議,很多人感覺隻有1985年廣場協議,才讓日元升值的,可惜不知道1987年的補充協議。
有了1985年協議珠玉在前,自然引得那些華爾街的精英們,在第二次協議時,進行準備了。
1987年股災,隻是一次做空換倉,用來拿出資金,去抄底島國。這一年,全世界,歐美各地的股市,基本上很快就緩了過來,島國隻跌了20%,但隻有香江,差點整個崩潰。
說明香江沒有準備,也不知道做個t,用這些錢做什麼,但是,李大佬,就有準備,旗下的所有上市公司,增發股票,融資百億港元。
既然如此,那開啟大規模融資,先於他們前,融資百億,幾百億,然後這些錢,用來發展香江……主要是自己的公司,豈不美哉?
想到這裡,鄭昆精神一振,就是這個玩法,既然偶像做得,他自然也做得,他有二十多家上市企業,自然可以玩得更開心,融最多的錢,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