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從香江出發,穿過馬六甲,橫渡印度洋,才抵達非洲東海岸,我們停泊的這個港口叫維*¥%@¥#%港,如果用普通話來說,叫迎賓港,至於為什麼叫迎賓港,沒有人知道,但是這裡的人都很好客……
核物理工程師盧仲凱將日記合上,他隨船上岸後第一天寫的日記,身為一名畢業於雙一流大學核物理專業,因為就業的原因,隻能繼續向上讀,到了碩士畢業,沒辦法,還是因為就業問題,隻能繼續讀。
幾年前,他想繼續讀博的時候,被人找到,香江一家沒有聽過的大學,邀請他讀博士,每個月補貼一萬港元,包吃包住,畢業後提供工作,年薪五十萬港元起步。
這個條件很優厚,他馬上加入其中,不過他進入這家香江工學院的大學,讀的與他的專業不一樣,讀的是工學博士,至於為什麼不是核物理。
招生的老師這樣說道:“盧同學,我們工學院是一家以實踐為主的學校,而且,在全球也是名聲不顯,我們學校也不會上人知道,要低調,彆看你進行博士深造,學的是工學,但是專業方向是核物理,但對外,是你因為就業問題,轉專業了。”
他聽得有些不完全明白,不過還是點點頭,進來以後,發現講課的老師,大多是年齡很大的……外國人,他們很多是鄂洛絲族,而帶他們進行實驗的,也是這些人。
時間久了,他也知道這些人的來曆了,90年代初的時候,在那邊過不下去了,被人悄悄請到香江來,在香江工學院進行本來的研究。
他在這裡,也認識了後來的妻子,來自鄂洛絲族的伊娃,並且在讀博期間結為了夫妻,這讓他感覺人生真的很幸運。
伊娃經常鼓勵他學習,並且家務都是由妻子來完成,可以說解決了後顧之憂,能讓他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他用了兩年,就博士畢業,留下任教,並參與研究,在他任教的第二年,伊娃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第三年,伊娃又給他生了一個女兒。
他感覺人生圓滿了,事業有成,兒女雙全,他也因為人才引進,獲得了香江身份證。
有了賢內助伊娃,他能把全部的時間投入了研究工作中,這次學校與香江電燈合作一個項目,那就是非洲某礦山附近核電站的項目,需要他和其他同事過來一起完成這個項目。
這次來非洲,他可能半年以後才能回去,因此有些想家裡的妻兒了,特彆是在海上的時間。
“阿凱,想老婆了?”
是他的同事,正在聽音樂,看到盧仲凱把頭看向車窗外,說是車窗,其實隻有碗大,而且玻璃用的是防彈的。
聽到同事的話,他轉過頭來,笑著說道:“是啊,有些想家了。”
“這次合作,需要半年,工作早完成,我們也早些回去,我也想老婆孩子了。”
他的同事,於士光也是核物理係的博士,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就被請到了工學院,又修了工程學博士後,與他也認識兩年多,他取了一個島國……學生,是他的學生,可以說大多的經曆和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