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債券誰來買,銀行會買一部分,本國民眾,大頭當然是那些富豪,當然還有海外投資者。
這些海外投資者就包括大陸與島國,這是兩個最愛的投資者。主要原因就是,借錢給他們消費。
現在整個北美銀行體係內,少了太多的錢,讓他們有些恐慌。
少了多少?
有人初步估計,少了近三百億美元,沒錯,這幾年,足足少了三百億美元。
相比於13萬億美元的Gdp,少了三百億美元,可以說微不足道,但是,這可是三百億美元的現金。
除了這些外,還有一個事情出現,那就是最近很多企業,出口放緩了,沒錯,基本上,出口減少了許多,逆差擴大越來越快了,通過海關,他們發現,進口最多的地方居然不是大陸,而是歐羅巴。
看著數據,他們就感覺有些驚奇,為什麼是那裡,而不是大陸,這讓他們有些莫名其妙。
“最近,那邊出了一些很好玩的電子設備,在北美很受歡迎,現在正在對北美這邊出口,量很大,而且很多,僅上個月,就進口了二百多億美元。”
“我們北美的優勢在哪裡,為什麼不是北美?而是歐羅巴?”
“他們有技術,他們也買了技術授權。”答案有些讓他們接受不了。
“那目標就是他們,我們現在的貸款有可能收不回來,可能會出現問題。”
2006年聖誕節前的一次緊急會議就在這樣的氛圍下匆匆落下,不過這隻是剛剛開始。
大陸在聖誕節前的采購,大量從老墨與加國進來,很多商品,也不是從大陸直接進口,而是經過澳洲。
北美那些人的消費習慣,到了聖誕前,會有一波高峰期。
倉庫裡的存貨,會在這一天銷售一空,事實也是如此。大家都在抓住這一波,進行最後的年終大采購。
特彆是一些來自歐洲的一些商品,被掃蕩一空。
歐洲那一邊,在年終盤點的時候,發行一個事情,那就是,他們得到消息,內容很簡單,在歐洲的一些電子產品,在北美銷售的非常的好,已經賣到了斷貨,但是,他們發現一個事情,那些企業,都t是空殼子,隻負責設計,他們的企業,全是在歐陸進行設計,由彆的企業代工的。
原產地,分布在許多地方,這些地方的企業,生產出來東西後,再發到北美。
這和北美有什麼區彆,北美保留了研發與設計,生產交給第三方,不說一模一樣,隻能說沒有區彆。
看來,他們那一套,歐羅巴也學廢了啊。
“看來這些地方,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啊。”
從進口清單上看,從大陸進口的商品,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比如毛絨玩具,影視周邊,服裝,家具,建材,食品,玩具,鋼鐵……
“大陸還和原來一樣,看看其他地方,就可以發現,這些地方,是銷售我們那些衍生物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