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最極端的博弈,往往采用最樸素的方法(1 / 2)

宋衍銘之前說的帶柏鳶“長見識”。

還真就隻是字麵意義上的“長見識”。

俗稱,見識物種多樣性。

柏鳶剛去宋氏的前兩天。

這些人看在她是柏氏千金,背後站著整個柏氏的前提下,尚且都還要臉。

也不願意讓柏鳶這個外人就這麼看了自家笑話。

同樣也想給柏氏未來的繼承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於是,也都儘可能的端著一副體麵的做派。

一個個不但裝得人模狗樣。

在儘可能的在柏鳶和她一直跟著的宋衍銘麵前,擺出更加穩重靠譜的長輩形象,在宋氏進出。

然而,他們要臉,宋衍銘可未必。

原本宋衍銘帶著柏鳶來,就有布迷魂陣放煙霧這一層深意在內。

不趁著他們夾起尾巴做人的功夫乘勝追擊、掠奪廝殺,從他們身上撕扯下一大塊兒肉來,更待何時。

宋衍銘也沒放過這個機會。

借勢狠狠地打壓了其餘股東和手底下跟他唱反調的一乾人等,挫了他們的銳氣。

等這些人琢磨過勁兒、察覺到不對的時候,已經被宋衍銘這段時間雷厲風行的強硬做派打壓得抬不起頭。

不但錯失先機,在開局的氣勢上就輸給了宋衍銘,還因此損失慘重。

最關鍵的是,這幾天宋氏的風向,也幾乎都開始朝著宋衍銘一邊兒倒。

短短兩日的功夫,宋氏內部就已經開始流言四起。

有說他們這群人氣數將儘,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日了。

因而號召手底下這些人都有點兒眼力見。

早日站隊,另擇明明主。

免得最後到了清算的那一天,落得一個牆倒眾人推的連坐下場。

還有人說他們這群人壓根就不是宋衍銘的對手。

平時一個個耀武揚威,看著挺像那麼回事。

實則真對上宋衍銘,慫得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這才短短一個年過去,就已經被宋衍銘馴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了。

甚至還有謠言傳出,說他們中已經有人倒向宋衍銘。

不但從他這拿了不少好處,妥協於他。

還踩著其他人上位,在背後偷偷出賣其他人的情報和把柄給宋衍銘,不然這些人這幾天怎麼會被折騰得這麼慘。……

等等,在宋氏內部流傳的各種謠言蜚語數不勝數。

而這些謠言,大部分都是在柏鳶的見證下,被宋衍銘一條條編造出來,並叫人放出去的。

隻有少部分才是人雲亦雲發酵後的產物。

“輿論戰。”

宋衍銘往黑色的老板椅上後靠。

儼然如同幕後boss般,一副陰暗深沉的模樣。

對著柏鳶,極為滿意地炫耀起自己的傑作。

輿論戰是無論放到哪裡,都能立竿見影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更何況是職場這種八卦成風的地方。

在普羅大眾的認知之下,他們能接觸到的、同時也是輿論戰應用最廣的地方,當屬群星雲集的娛樂圈。

不論那些毫無征兆就被衝上熱搜的震撼爆料,還是某件驚天醜聞曝光後,突然力壓群雄被頂上熱搜首位的不相關詞條。

前者多是為自己即將出品的電影電視劇等一眾作品宣發造勢。

後者則是用來轉移視線的幌子。

而評論區鋪天蓋地的水軍所帶出的風向和節奏,以及各種營銷號發表的小作文。

就是“輿論戰”的最直觀體現。

而娛樂圈之所以“輿論戰”盛行,則是因為這種手段不論放在哪裡都真的非常好用,所以才會如此頻繁地被人使用。

有時候並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隻需要動動口舌,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出奇效果。

宋衍銘先以柏鳶這張牌,以達到令這些人短暫收斂的結果。

再以這個結果為前提,去虛構起因和過程。

不明真相,不清楚其中細節,隻看重結果的基數龐大。

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形成輿論的溫床並將其傳播出去。

才會得到如此顯著的成效。

如此一來,當與宋衍銘背道而馳的股東和高層在輿論發酵的作用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就會發現使喚不動平日積極效忠自己的手下。

原本跟自己談得好好的盟友,也莫名其妙地對著自己陰陽怪氣。

乃至將其手中拿的矛頭和利刃對準自己。

氣到跳腳就會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們這些人精雖然反應可能並不迅速。

但是時間一長,細細琢磨之下,又怎麼會想不明白是誰在背後搗鬼。

隻是這時候再作出反應和應對,顯然已經失去最佳的時機,為時已晚。

自古都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風向已成,再想扭轉,就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也正因此,這些人在破防後,也就無法再從容淡定地端著自己長輩的架子。

不出幾日,都紛紛承受不住來自宋衍銘和宋氏內部輿論的壓力。

徹底原形畢露了。

事已至此,才是柏鳶真正大開眼界的開始。

這群人一旦撕破臉,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在這之前,柏鳶原本以為宋家這種層次的奪權,主要體現在股份的收購、斷資金鏈、黑吃黑卡貨卡貨源和訂單、以及各種常規、大眾可以想象得到的常規手段中。

但是事實證明,藝術往往源於生活。

奪權則是門雅俗共賞的藝術。

雅到極致就是俗,俗到極致就成了雅。

在宋衍銘手下的人,三天逮了兩次進辦公室掉包重要會議文件的人,又在視頻會議時遭遇停電、檔案室消防噴淋誤觸、私下臨時更換會議場地、外勤輪胎漏氣等各種事情後。

柏鳶突然意識到,最極致的商戰和奪權,往往采用最簡單樸素的手段這一事實。

宋衍銘甚至會在每次坐車前仔細檢查一遍車盤底下是否有人臥車,以免發生碾壓事件。

最恐怖的則是他們竟然真的有所收獲。

可以預想的是,如果當時沒人提前檢查車底盤,而是直接開了出去,下一秒就會有多少潛伏隱藏在暗中的記者衝出來,將這件事情大肆渲染。

又會給宋衍銘增添多少不必要的麻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