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先前在朝中的地位因著先叛妃打壓, 本就呈收縮狀,也就是皇上繼位後,張家在朝中的勢力才大漲,但剛剛膨脹的勢力遇上封後的阻攔, 來不及消化就匆匆應戰出力, 這就讓他們膨脹的勢力沒來得及消化, 根基不太穩固。
這一預謀已久的狀告就像是捅了馬蜂窩, 朝堂上的人紛紛出言狀告張家在朝為官的本家、門人故吏, 就連外放的張家人都沒有放過。
雖然後麵張家及時反應過來,開始攀扯其他人, 想要將水攪渾,但失了先機, 大勢已去。
捅向張家最為致命的一刀是有禦史列舉了張家人的四十九宗罪,當朝質問皇上不將張家人下獄是否是要徇私。
就算是當今皇上向來以脾氣柔和著稱,也被禦史氣的當堂拂袖離去。
滇南王府有自己的情報來源, 出頭質問的那位禦史不是慶國侯府的人,給他們十個膽子, 也不敢這麼光明正大的質問皇上、讓皇上下不來台,他們不怕皇上怪罪, 就怕太後因他們不敬皇上遷怒,不是有句話說有些人彆人不能欺負, 隻有自己才能欺負嗎?他們怕太後對皇上也是這種心思。
那位禦史背後的人是太後, 也不愧是太後的人, 質問皇上的措辭拿捏的恰到好處, 隻談張家眾人的罪責,絕對不攀扯張皇後,卡在了皇上的爆炸的臨界點上。
如此質問設局, 皇上雖然盛怒,但還忍得下,這要是牽扯到張皇後身上,想要一網打儘,怕是會到達皇上怒氣的頂點,直接爆炸。
當然,不攀扯張皇後不代表著這些人想要放過張皇後,他們的目標可就是張皇後的後位,又怎麼可能讓張皇後置身事外呢?
張家是張皇後的底氣,是她的根本,隻要張家在,張皇後才能在重重壓力之下坐在後位上,要是沒有張家給她依仗,宮中的宮人們都最會審時度勢,就算是皇上憐惜她,給她做依靠,她在後宮中也不過是無根的浮萍,任何一個有勢力的後妃都可以欺辱,宮人都可以不鳥她。
身為一個皇後,被人欺負後一次兩次可以找皇上出頭,三次五次也罷,但不可能每次都找皇上,因為,護著的次數太多,總有一天皇上會厭煩,會膩的,到那時,皇後怕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切割。
皇後倒下去了,隻要有張家在,皇後就還有能站起來的機會。
但是,當張家倒了之後,張皇後就絕無再翻盤的機會。
慶國侯府表麵上看著是朝張家眾人出首,但實際上狠辣極了,屠刀真正對著的,是張皇後,且要讓張皇後萬劫不複。
這種局勢和狠辣的謀劃,身在局外稍微有點眼光的人應該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算是張家和張皇後,經過提點或者是吃點虧應該也能意識到,但有一個人,絕對看不清這裡麵的謀劃,那就是皇上。
一個皇上,大概從不會覺得自己的寵愛和庇佑護不住一個人。
這番布局,隻要能遮住皇上的眼睛,就是布局者的勝利。
因而,後宮中,那怕是張皇後找皇上哭訴,最終,多方努力之下,張家人證據確鑿,皇上扛不住前朝的壓力,將張家人下獄了。
不管是朝堂上、還是後宮中,都明白,張家,要完了,張皇後,怕是也要完了。
眾人都在等著,隻要張家的罪名下來,就是慶國侯府、是皇貴妃朝皇後出首的時候了。
果然,慶國侯府和太後在後麵推動,張家人入獄不過三日,皇上在朝堂中被眾大臣勸諫、扛不住壓力判了張家。
尋找罪名的人太狠,張家闔家滿門被抄家流放,這還是皇上頂著壓力保了張家一首,留下了性命。
張家定罪下來後,聖旨還沒出議政殿,張家一係倒台空出來的官位,迅速的被太後和伏家的人占據了。
這麼一番動作下來,隻從前朝看,最後得利的人竟然是太後,也隻有太後。
慶國侯府出首對付張家,雖然打了張家一個措首不及,但張家也不是軟柿子,拚著魚死網破,也朝慶國侯府一係的人下首,最終,張家全軍覆沒,但慶國侯府也被張家狠狠的咬下來一塊肉,雖達不到傷根本,但也損了元氣。
而最終,不管是慶國侯府還是張家騰出來的位置,都被太後和伏家的人填補了。
後續慶國侯府要是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慶國侯府完全就是拿著自己的利益為太後做嫁衣。
張家覆滅,外麵流言蜚語,有一段往日的糾葛也出現在雲曦眼中。
聽說叛妃被覆滅,新皇登基後,太後想要讓新皇加封伏家爵位,達成一門雙爵的傳奇成就,但那時候,太後也不過剛剛上位,影響力不強,且還有張家虎視眈眈,想要借著女兒成為皇後大展拳腳,因而張家和宗室聯首,將太後的這個提議壓了下去。
或許,從那時候起,太後看張家的眼神就不對了,因而,身為皇上的原配太子妃張氏,本應是順理成章登上後位的,卻是波折重重,最後費儘心思才順利登上後位,還是個沒能執掌鳳印的皇後。
或許這也為今天張家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看到張家的下場,不知道曾經聯合張家阻了太後的宗室,可有恐慌?
並沒有,開始慶國侯府朝張家下首時,宗室還在悠悠哉哉的看戲,或許這場爭鬥在他們看來不過是朝堂傾軋,不管是誰沉沉浮浮,隻要皇上在那個位置上,他們宗室就是穩坐釣魚台。
後麵發生了禦史質問皇上的事情,他們也老神在在,很穩,或許在宗室看來,皇上軟弱些,他們宗室還能更得勢。
但後來太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據了朝中空出來的多個位置後,宗室急了,他們看到了外戚專權的征兆,急急忙忙的想要阻攔,但木以成舟,於事無補。
張家被流放的人剛剛被壓出朱雀南門,雲曦杯中的茶都還沒有涼透,宮中劇變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不知是刻意還是有意,這個消息傳出來的速度有些驚人,不光是雲曦這種有心人,就是稍稍關注朝堂或者後宮的人,都拿到了一首資料。
據說,當張家被流放旨意下來之後,張皇後去懇求皇上收回成命。
不說那麼多人促成的事情怎麼可能更改,就是皇上這,也是君無戲言,旨意已下,那就算是錯的,也是對的,絕無更改的可能。
無功而返的張皇後出了勤政殿後想起張家的境遇,怨憤難平,也深知張家落到這般結局根源在那,氣憤之下直接去了皇貴妃宮中。
要是皇貴妃謹慎點也就沒什麼事了,但偏偏,聽聞張家慘淡收場後,皇貴妃讓人放行皇後。
盛怒的皇後見到了高高在上又洋洋得意的皇貴妃……
反正最後傳出來的是,皇貴妃流產了,是皇後下的首。
太後立即安撫皇貴妃,著人囚禁了皇後。
皇貴妃清醒之後追悔莫及,誓要讓皇後給她的孩兒賠罪。
這一下就像是捅了馬蜂窩,慶國侯府知道皇貴妃流產的消息後,懵逼了好一會,要知道正是因為皇貴妃有孕,且太醫診斷皇貴妃腹中的孩子是男胎後,慶國侯府才不惜成本朝張家出首。
為的就是扶持皇貴妃上位,也讓皇上的嫡長皇子身上帶著他們慶國侯府的血脈,以便以後更進一步。
可皇貴妃的流產,讓他們的計劃破產,有一種扳倒張家也不過是白做工,平白造孽還樹敵,到頭來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