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五年,王陽明終於參加了科舉,就這樣當上了舉人,這時候的王陽明對於軍事特彆的感興趣,而且射箭的本事相當厲害,因為心思都不在讀書之上,連續好幾年科舉都不行。
他爹王華的同事,可是非常認可這個年輕人,甚至李東陽都說了,你這一次不行,下一次絕對沒問題。
文官之間都是相互佩服,相互拆台,畢竟有人見不得彆人好,就會選擇眼紅,有人就會找麻煩,有人就會捧臭腳,什麼樣的人都有。
李東陽這個人對於王守仁的認可,那就等同於年輕人,下一次絕對沒問題了,誰讓李東陽這個人就在內閣。
25歲的王守仁,這次又沒中,李東陽說的話好像也不靈了,其實,李東陽早就對皇帝朱厚照的老師,王華不滿意了。
你不就是給皇帝當老師嗎?你還想讓你的兒子當狀元不成,我肯定不能讓你的聲望越來越高,否則我怎麼混?
28歲的王守仁終於當上了進士,畢竟年紀也不小了,當官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你這個讀書人看一看,武將是什麼結果,修墳給王越。
回來之後王守仁開始上奏,我認為西北邊疆應該怎麼乾,皇帝認為非常不錯,你就去刑部當官吧。
你小子對於軍事非常感興趣,那堅決不能讓你乾這個,後來生病了就直接回家了。等到皇帝朱佑樘突然之間想起這個人,覺得這個人修煉得差不多了,你這次去乾軍事,直接就去了兵部。
皇帝朱佑樘剛想做點什麼事情,就直接被弄死了,皇帝朱厚照就這樣上任了,老皇帝的想法小皇帝不認可。
畢竟小皇帝朱厚照對於自己身邊的太監,那是非常相信,第一件事情就是正德元年的冬天,劉謹代表皇帝徹底處理這些文官,你們這些人不聽話,那就該打屁股。
此時的王守仁壓根就沒有意識到,這完全是權力的鬥爭,還居然寫了一封奏折,說皇帝你應該注意什麼?
皇帝朱厚照氣壞了,麵對老師的兒子,多多少少還是要給一點麵子的,直接打了40下,然後你就去貴州反省。
王明陽就這樣來到了貴州龍場,就算是皇上的老師,王華,也直接被趕出了北京,你直接去南京去吧。
封建社會皇帝是你的學生,你的兒子就等於師弟,你總不能當皇帝的師哥,你當老師的應該完全照顧皇帝,畢竟皇帝才是整個國家的主人。
自己的兒子不聽話,自己的老師也不配合自己的學生,你們倆想乾啥?既然不給我麵子,我直接就把你們兩個趕出去,這叫眼不見心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