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晚上的夜聊。
劉父也大概了解了老陳家人的情況。
老陳還有兩個兄弟,也在這個村,隻是住的比較遠。
老陳本來算是這個家裡有出息的孩子,不然房子也不會建到城外麵這個位置。
上過兩年學,不過天賦不高,家裡條件也不是很好,會識字算數之後,就出來乾活,在酒樓當過跑堂,碼頭扛過貨物,後來存了點錢就在城外那個岔路口開了個茶水棚子,賣點茶水和乾糧。
來往的行人不少,生意還是不錯的。
後來就直接在這邊蓋了兩間屋子,娶了隔壁村的一個姑娘,日子過得還算是紅火。
可是,在懷兒子陳新竹的那一年,過年特彆的冷。
下了近二十年來最大的一場雪,孩子早產了,媳婦由於受了涼,月子也沒有坐好,落下了病根。
最難過的是,兒子身體也不好。
一開始,媳婦身體沒有那麼糟糕,後來越來越嚴重,已經不能在家照顧兒子,成日裡隻能躺著,還要吃藥。
日子一天一天越過越差,他一個人經營茶水鋪子,孩子送回家,爹娘給帶著到了差不多六歲。
老娘年齡大了,那年過世後,老爹一個人更沒有辦法幫忙,兩個哥哥平時也要忙農活,家裡的孩子漸漸大了之後,娶妻的娶妻,出嫁的出嫁。
這個兒子就被他接回來送去了學堂。
每年花不低的束修費,但是孩子可以呆在學堂裡麵。
他擔子上的任務更重了。
兩年後,家裡媳婦病情加重,孩子這兩年又長大了些,更懂事了,就退學回來,照顧起了親娘。
後來為了給媳婦治病,他賺的銀子都花完了,還跟鄰居和兩個哥哥也借了一些,最後把茶水鋪子都賣了。
媳婦還是沒能撐過去,在兩年後走了。
現在又過去了三年多了,茶鋪轉手了,他就出去打零工,兒子在家做一些竹籃和小玩意兒,有時候去縣城擺攤,有時候去趕集擺攤。
加上兒子每個月都要抓藥調理身體,兩父子的日子過得確實是很緊張。
以至於,現在兒子也到了議親的年紀,都沒媒婆上門。
他也不好意思找媒婆給介紹。
家裡還有一點外債,等外債還清了再說吧。
劉父聽完覺得這父子倆的運氣著實是差了點,本來還算是個有點頭腦的人。
要不然日子也不會過成這樣。
不過,說不說的都是命。
既然已經這樣了,隻能努力對抗命運。
日子是過出來的,現在不也熬了過來,再過個一年多,家裡還了外債,在存兩年的錢,那時候兒子也才十九歲,大是大了點,找個媳婦也還是可以的。
再加上這幾年的調理身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現在也越來越好了。
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
老陳講到最後,聲音也是越來越輕快。